文|獨角金融 鄭理
春節前后,多家私募基金產品凈值出現了驚心動魄的“故事”,有的產品凈值虧到1毛錢、甚至1分錢以下,而回撤幅度在20%、30%的都不算難以接受。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先是截至2月8日,“天蟲蟬翼4號”單位凈值僅為0.007元,今年以來回撤高達98%(在某第三方平臺,該產品凈值已不再披露);接著是截至2月22日,私募產品“沃田101號”,凈值0.06元,今年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下跌40.49%。
在可選“工具”更多的私募行業,凈值跌到1毛以下并非個案。獨角金融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路添勵揚二號”、“同利德混合5號A”、“磐海大周期二號”、“東方恒潤潤豐一號”,上述產品凈值均已不足一毛。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些虧損幅度較大的私募產品,在投資上往往過于集中于單一賽道,甚至加了較高的杠桿,如果遇到市場下跌,虧損幅度會如此之大,如果沒有設置預警線和止損線也有可能導致產品虧損更加嚴重。
1、多家私募抱團“跌倒”
天蟲蟬翼4號成立于2020年12月18日,成立后的2021年實現正收益,2022年、2023年分別虧損26%、39.52%。截至2023年底,該產品存續規模已經低于500萬元。
無獨有偶。除上述產品外,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截至2月2日,天蟲資本總經理陳賢執掌的“天蟲資本-靈活配置”的凈值為0.037元,今年以來虧損88.58%。在某第三方平臺,該產品的凈值已不再披露。由陳賢管理的“天蟲資本財富增長1號”也有此遭遇。
“天蟲系”私募產品均由天蟲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天蟲資本”)管理,目前管理規模徘徊在1億-5億元。根據官網介紹,公司“以留學歸國人員陳賢先生為核心,凝聚了近20位投資管理人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及豐富的投資管理經驗”,且“注重風險控制;構建了具有公司特色和行之有效的‘動態—均衡型’投資風控體系。”
私募產品凈值暴跌并非個案。
據私募排排網,截至2月23日,潮元(北京)資產旗下的名為“沃田101號”的私募基金,單位凈值僅剩0.06元,收益率為-40.59%。該產品曾在1月份一度回撤超90%,隨著2月市場回暖,其凈值也開始大幅反彈。
“沃田101號”是成立于2018年3月的老產品,基金經理張東日同時擔任潮元(北京)資產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梳理過往業績,“沃田101號”曾在2020年12月以47.84%的回報率,位列當月北京地區股票策略收益排行榜冠軍。張東日還曾在2015年參與民生結構化二期產品取得高達300%的收益,2016年的億群結構化產品取得41%的收益。
今年以來,上海路添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路添勵揚二號”、由同利德資產管理的“同利德混合5號A”、南京磐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磐海大周期二號”、深圳市東方恒潤投資有限公司管理的“東方恒潤潤豐一號”,上述產品凈值均已不足一毛。
獨角金融梳理發現,上述凈值不足一毛錢的私募產品,絕大部分的存續規模低于500萬元,年內收益率跌幅均超30%、投資策略全部為股票策略,產品所屬的私募機構均為管理規模僅0-5億元的小私募。
有私募市場人士分析,這些虧損幅度較高的私募產品還有一個共同特征,即投資上往往過于集中于一些個股,押注單一主題或板塊,甚至加了較高的杠桿,所以市場遇冷,虧損幅度就會如此之大。
在大部分資金已經贖回后,這些超低凈值的私募產品,往往難以在代銷渠道募資,如果后期沒有自有資金做出業績吸引投資者,僅剩下的少部分資金任其“自生自滅”,最終很有可能淪為“僵尸”基金。
2、風控缺失?還是不受“行規”約束?
多只私募產品凈值虧損如此之大,管理費卻照收不誤。根據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同利德混合5號A”、“沃田101號”的目前管理費率按1%收取。
有私募人士對財聯社表示,公司近期面臨的渠道金額客戶壓力依舊非常大,主要是市場劇烈調整導致的凈值下跌引發客戶投訴驟增。據其了解,私募機構中,新一輪與渠道和投資者磋商降低或取消管理費、修訂或取消凈值預警線和止損線的“潮流”或正在興起。“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部分投資者可能已經很難買賬。”
私募產品凈值低于一毛,除了市場原因外,獨角金融還注意到,僅磐海大周期二號設置了預警線和止損線,其余均未公開披露“雙線”,也就是不受“行規”約束。
圖源:私募排排網
基金預警線,是用來衡量基金投資風險的一個分界線,如果基金凈值跌破該數值,觸發基金發公告提示風險?;痤A警線的設立,有利于監測基金凈值波動情況,使投資者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基金止損線,是指在投資時設定一個下限,當投資者的投資虧損達到下限時便會暫停投資行為。
預警線和止損線的設置,目的是為了保護投資者資金安全,把投資中可能面臨的最大虧損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有助于提高投資者的接受度和參與度,但同時,“雙線”的約定會對管理人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預警線對于單位凈值低的產品有效,對一些單位凈值高的產品作用會弱化。
私募產品普遍實行0.8預警線、0.7清盤線的“行規”,主要受到資方性質決定。由于私募發行產品主要依靠銀行、券商等代銷渠道,為保障投資人利益、控制下行風險,則需要設置清盤止損標準。
也有一些知名私募并不受清盤線的束縛。比如,擅長左側投資(一般稱為長期持有,即喜歡下跌時買入,而非上漲時追漲)則會遇到較大的凈值波動,對其投資策略有較深了解的投資者和代銷渠道,就不會要求硬性清盤,而是通過長期持有等待凈值修復。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分析稱,雖然導致減值是因為外部原因,但機構也需要更客觀理性的考慮止損,合理的止損機制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
隨著A股走出“八連陽”行情,私募基金的產品清盤壓力隨之驟降。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月5日-2月23日期間,有業績記錄的2126只股票策略私募產品的平均收益達到10.09%,其中,1954只股票策略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達到91.91%。與此同時,期間不同策略私募產品的收益回升幅度差別較大。
主觀多頭、量化多頭、股票多空、市場中性策略的私募產品收益整體回升幅度分別是10.58%、10.79%、6.42%與1%。這令不少私募產品凈值逐步遠離“警戒線”。
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稱,目前他管理的絕大多數私募產品已在警戒線上方,盡管尚未收復今年以來的凈值虧損,但出資人的業績問責壓力與產品清盤訴求已明顯回落。
你認為私募產品設置止損線和警界線是否合理?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