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光子星球 石昕羽
編輯 | 王 潘
北京時間2月26日,理想汽車公布了2023年Q4及全年財報,在連續兩個季度交付量突破10萬輛,以及全年超37萬輛的交付數據之下,理想汽車毫無意外地于報告期內實現歷史最佳財務業績。
財報顯示,2023年Q4理想汽車營收417.3億元,同比增長136.4%;凈利潤57.5億元,同比增長2068.2%;車輛銷售收入403.8億元,同比增長133.8%;毛利為97.9億元,同比增長174.4%;營業費用67.5億元,同比增長82.4%;毛利率達到了23.5%,較2022年Q4提升了3.3%。
2023年全年理想汽車營收1238.5億元,同比增長173.5%;車輛銷售收入1202.9億元,同比增長172.7%;凈利潤118.1億元,而2022年全年凈虧損為20.3億元。
憑借L7、L8、L9三款車型,理想汽車在2023年實現了第四季度13.2萬輛、全年37.6萬輛的交付量,兩項數據都大幅領先于國內造車新勢力。對于極度依賴規模效應的新能源車企,理想用不俗的交付量推動成本下降,持續實現經營數據的正向循環。在被行業內外視作新能源造車淘汰賽的開始階段,無疑是搶占了絕對的優勢地位。
正如理想汽車官方所述,歷時八年理想汽車實現千億營收、百億盈利,創造了中國汽車品牌成長的奇跡,2023年對于理想來說是極其成功的一年,各項數據都迎來了“史上最佳”,提早完成全年“銷量超30萬”的目標,這也讓李想更有底氣定下“2024年銷量80萬”的新任務。
2024年對理想而言將是更具挑戰的一次大考。在對現款L7、L8、L9進行改款和發布全新L6之外,還將正式踏入“純電”領域,發布MEGA,以及M系7、8、9三款車。面對80萬的新目標和全新的能源形式,這對理想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貫徹增程
根據理想汽車官方數據統計,2023年全年L7銷量為13.41萬臺、L8為11.8萬臺、L9為11.44萬臺,在3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上,三款車型始終位列前五。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目前在國內主流SUV市場中大五座的需求和市場空間是要比六座、七座大的,并且在L7所處的30萬區間內,也是當前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價格段,因此理想將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全新車型L6就被視作理想陣營中打開銷量的生力軍。
按照理想三款車型的售價分析,L6的起售價將下探到25萬區間,將是理想第一款定價低于30萬的車型。對于憑借L7、8、9三款車型在國內3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搶得34%市場份額(來自杰蘭路汽車市場數據)的理想來說,在用戶層面已經建立了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初步印象,對于L6用更低的價格拓展更廣闊的市場非常有利。
而延續理想品牌增程式動力路線也是L6的競爭力體現。眾所周知理想汽車CEO李想是增程式動力的擁護者,理想汽車目前在國內市場中所取得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其增程式動力。在告別內燃機提供動力的同時,還能幫助用戶解決續航補能焦慮,并且增程式動力相比純電更為低廉的技術成本優勢,對于有效壓縮并控制造車成本是很有幫助的。
李想就曾表示“中國自主品牌還在堅持多檔PHEV的車企,未來一兩年都將轉換成增程式的技術路線”。增程給理想汽車帶來的成功經驗讓國內其它車企都看到了成熟的商業樣板,像阿維塔、智己這樣只聚焦純電形式的車企,都將在今年推出增程式動力版本的車型,理想用一己之力讓增程從過去“被看不起”的過時技術到如今的“當紅炸子雞”。
去年三季度財政部、工信部、稅務總局三部門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購置稅。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市場滲透率穩步上升,原因之一就在于購買新能源汽車免繳購置稅,而如今《公告》發布將延續這一政策。可以預見未來三到四年增程式動力在新能源市場中的競爭力還將持續,這對于理想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一方面是在政策扶持下,新能源相比傳統燃油形式優勢還將擴大,而理想作為增程式的代表,伴隨政策紅利在穩住L7、8、9基本盤的同時,對L6銷量起勢很有幫助,而L6也承擔著今年理想完成80萬銷量目標的重任。另一方面是當政策延續,越來越多的車企轉向增程式動力,理想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當競爭對手用“理想的方式”面對理想,更大的考驗也將到來,比如去年的華為和問界,以及銷量穩步上升的零跑。
不過面對對手的低價競爭,李想也直言“往后看5年,理想汽車是不會推出20萬以下車型的。到2030年,理想汽車憑借單純的家庭用戶市場或可以接近iPhone在全球的營收表現。”
即便越來越多的車企用更低的價格和增程形式對理想的基本盤發起挑戰,李想還是愿意聚焦在20萬以上市場,“到2030年,20萬以上家庭用戶市場中,理想只要占據三分之一即可實現超過萬億營收”,在李想心中這是一個巨大的金礦,沒必要分散精力去做價格下探。
“兩條腿走路”的考驗
也許是理想在決策層面意識到了當越來越多車企轉向增程式動力時,理想獨有的能源形式將不再有競爭力,因而理想將邁入純電領域,開始“兩條腿走路”。
這就意味著理想將要在圍繞純電的所有環節建立全新的營運模式和建設配套基礎設施,電池、充電樁、超充站、超充平臺等研發、升級、配套建設、維護、運營都需要理想重新布局和投入。盡管從財報來看,理想汽車2023年Q4自由現金流146.4億元,截至2023年末現金儲備1036.7億元,但邁入純電形式所面臨的一系列配套設施建設,依舊是一筆相當大的支出。
理想汽車官方表示,今年的目標是建成700座5C超充站,1300座城市超充站,覆蓋90%的國家級高速主線,四線以上城市90%的核心城區,而面對陸續發布的純電產品MEGA和M7、8、9四款車型,想要給車主提供更好的充電體驗,從而實現高銷量,理想在補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上確實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理想為了避開與更多車企的正面競爭,選擇增程式動力的差異化路線,看中其相比純電更低的研發和建設成本。而如今理想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最為白熱化的階段選擇開啟全新的能源形式,即便有著充足的現金儲備,也勢必在內卷的“軍備競賽”上面臨巨大資金投入的壓力。
2023年開始,新能源車企紛紛開始在800V高壓快充平臺、自研電池、超充站等方面進行著快速布局并推出了一系列顯著成果,理想的入場在催生補能體系的快速發展迭代之外,自身也將面對其它車企直接的技術性挑戰。
從未在純電形式上參與市場競爭的理想,今年的四款純電車型將從零開始進行試錯與路徑探索。過去在增程式L系列中主打的“家庭化”將要在全新的賽道上面對蔚來、小鵬等一眾車企的競爭,能否如L系一般獲得成規模的銷量,將關系著理想純電路線的成敗。
不過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想對M系三款車型信心滿滿,“下半年會發布另外三款純電SUV,標配5C充電和四輪驅動,具備極強的競爭力,將會成為同價位家庭用戶首選。”
中汽協數據顯示,國內2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理想汽車的市場份額為16%,李想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到今年第四季度,頭部三家公司將在2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獲得接近70%的市場份額”,理想自然是李想所說的頭部三家公司之一,但目前16%的份額距離李想的預測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M系就肩負著理想今年拓展更大市場的重任。
華為的步步緊逼
除了純電形式的考驗外,理想在2024年將面臨的最大挑戰無疑是華為的步步緊逼。
在問界新M7上市之前,理想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上一直是“獨孤求敗”的,但問界新M7的橫空出世讓理想苦苦維系的基本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蠶食。從去年Q4開始問界的銷量就大幅增長,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上緊追理想,直到今年1月問界全系交付32973臺,首次超過理想,成為新勢力月銷冠軍。
問界M9去年年底用“十大黑科技”的絕佳產品力上市,即刻威脅到了理想L9穩固的目標市場,新M7更是搶奪了理想L7、L8的受眾,爆款級別的兩款車型讓理想直呼“措手不及”,這是華為賦予新能源汽車的絕對競爭力,也是理想在2024年的最大考驗。
理想2023年Q4財報中顯示,總費用67.5億、研發費用34.9億、銷售行政費用32.7億,“三費”大幅提升的同時,費用率卻在降低,原因就在于超5萬的月銷量已經成規模,可以有效攤薄費用支出。去年全年理想營業利潤74.07億,利潤率6%,凈利潤117.04億,利潤率9.5%,都創造了歷史新高,這同樣來自于嚴格控本前提下,超37萬的年銷量。
規模效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理想去年各項數據的爆發式增長來源于超出預期的銷量表現,而在制定了2024年80萬輛的銷量目標后,一邊是全新的純電形式,一邊是面對更多挑戰的增程基本盤,面對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兩邊的壓力都很大。
華為新M7從去年三季度上市以來就成為市場的最大爆款,原因其一是相比老款直接降價7萬的起售價顯得誠意十足,其二是華為智駕和智能座艙賦予新能源汽車進階的革命性意義,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躍從電動化邁向智能化,正是因為華為賦予問界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讓智駕成為車企的最有力賣點。
問界新M7之后各家車企都在智駕方案上加速,從“高速能開”到“全國都能開”,智能駕駛輔助的能力與車企的競爭力息息相關。在智駕上布局較晚的理想從去年開始也在加速,不過與第一梯隊華為、小鵬相比,理想的智駕尚需更多時間和更多場景驗證。
理想汽車總裁馬東輝在財報電話會議也坦言理想正在加快智能駕駛的動作,預計今年二季度向AD Max車型推送無圖、向全國開放的城市NOA,Pro車型也將會升級BEV模型,理想的智駕產品和研發能力將在今年達到國內數一數二的水平。
有傳言問界今年還將對M5進行改款,還有全新的M8將要問世,無論從車型的命名,還是車型的目標受眾上看,問界瞄準的都是理想所占據的市場。而且問界的車型增程與純電形式都有,售價相比理想的定價也要優惠許多,華為對理想的步步緊逼也難怪李想會感慨“理想汽車管理層對華為有統一認知,80%學習,20%尊敬 ,0抱怨。”
在取得成立八年以來最好的財報業績后,理想從本周末開始將要開啟下一段全新的征程,隨著MEGA的發布,理想的純電陣營也將陸續亮相。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0到1階段,理想憑借戰略決策的正確和組織與執行力上的堅決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領軍者。而從1往后的階段,當面對更加成熟的市場和更強的競爭對手時,理想將如何應對,答案或許從本周五就可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