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豹變 高宇哲
編輯 | 劉楊
「核心提示」
從融資火熱到頻繁關店,在資本市場經歷大起大落的網紅面館,近期傳出了集體上市的消息。曾經因為“30元一碗吃不起”上了熱搜的網紅面館,還能賣得動嗎?
網紅面館在經歷了幾年前的融資熱潮后,如今開始放下身段,集體奔赴IPO。
近期,有媒體報道,面食品牌和府撈面計劃香港上市事宜,擬籌集資金1-2億美元;同時有消息稱,連鎖面食遇見小面考慮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預計籌資規模約為1億美元。對于IPO傳聞,和府撈面對此未有明確回應,遇見小面則表示沒有具體的上市計劃。
雖然品牌們保持低調,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網紅面館曾是資本市場的“紅人”。企查查顯示,2016年至今,和府撈面共拿到6輪融資。在網紅餐飲火熱的2021年,和府撈面以近8億元E輪融資創下面食餐飲行業的融資紀錄,估值一度高達70億元。
但2022年之后,整個賽道被按下了暫停鍵,多家網紅面館大批關店。窄門數據顯示,曾豪言2023年開店1000家的陳香貴,門店數量從237家下降到191家;截至2023年3月2日,五爺拌面的門店總數為1059家,這意味著過去15個月里,關店近600家。
從鼎盛期到冷靜期,以和府撈面為代表的網紅面館如何留住顧客?
生意做遍,不如賣面
11年前,第一家和府撈面在上海誕生,一碗熱乎乎的當歸豬骨湯,在中式面館賽道中迅速打開市場。那時,能在和府撈面的“書房”里吃上一碗面,甚至成為品質生活的象征。
與當時絕大多數面館不同,和府撈面創立之初便瞄準中高端市場,以中式書房為主要元素,門店往往開在一線城市的高端購物中心。在創新與品質的加持下,和府撈面成為新餐飲轉型期的重要代表,并在品類價格上也開創新高。在均價10-20元的普通面館中,和府撈面的價格遙遙領先,一碗“草本湯”面動輒賣到四五十元,老字號蟹粉面的原價高達108元。
奇妙的是,和府撈面的定價并未嚇退顧客,在消費升級的“東風”之下,網紅面食品牌的稀缺,讓和府撈面很快成為中產代名詞。
創始人李學林并非初次創業,為了進軍面食賽道,他曾在和府撈面創建之前進行長達兩年的市場調研。從前期發展來看,李學林的押寶無疑是成功的,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撈面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三十多個地級市共開設了340余家直營門店。
從行業來看,由于面食是大眾主食,需求和消費頻次較高,到2020年,這一品類的擴張也達到巔峰。
《中國餐飲品類與品牌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全國小吃快餐細分品類中,粉面的門店數占比達到了20.8%,超過米飯快餐,成為小吃快餐第一大細分品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餐飲收入達2171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48.6%。
消費者的選擇吸引更多玩家入局,也助推著資本的加入。和府撈面、五爺拌面、遇見小面、馬記永、陳香貴和張拉拉等玩家都受到追捧,其中和府撈面在2021年以8億元E輪融資創下面食賽道最大單筆融資紀錄,成為資本的香餑餑。
伴隨行業高光的到來,入局者們紛紛喊出成為“中國麥當勞”的口號。但“美夢”并未維持太久,2021年之后,為了適應高性價比的市場需求,網紅面館們開始悄悄降價。
陳香貴自去年起推出更有性價比的產品,比如9.9元的肉夾饃;遇見小面去年9月推出的工作餐,全線降至20元內,還陸續推出11.1元吃面券、9.9下午茶等優惠活動。在去年12月22日舉辦的新品發布會上,李學林表示,和府撈面的價格調整了好幾輪,“整體調低了20%到30%”,目前以會員價看,公司30元以下產品已占一半。
放下身段,加盟救市
經歷了2021年的行業高光后,2022年,網紅面館被集體按下暫停鍵。去年年底,“網紅拉面賣不動了”的詞條登上熱搜,與之相應的是陳香貴、張拉拉、五爺拌面等面館新貴大批關店。
和府撈面也未能幸免。去年7月,絕味鴨脖作為早期投資方,在回復上交所監管函發布的公告中,揭露了其財務狀況。在這則公開的財報中顯示,從2020年到2022年,和府撈面的營收分別為11.07億元、17.32億元與14.56億元,而凈利潤分別為-2.06億元、-2.11億元、-2.99億元。
這說明,鼎盛時期的和府撈面依然處于虧損當中,而且三年內累計虧損超7億元。
過去,和府撈面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打造中高端路線,人均四五十的價格依然有消費者買單。如今,在性價比消費大潮中,和府撈面的定價則變成了劣勢。
為了順應市場,和府撈面不得不大幅降價并拓寬產品線,嘗試進軍下沉市場。在消費群體定位上,和府撈面的營銷推廣增加了“打工人精選”等方向;從菜單結構上,低價產品越來越多,甚至有小吃品類價格低于10元;而在20-30元可接受度較高的價格帶增加了更多產品,推出了非遺小吃、炸物、飲品等。
“自降身價”之后,困頓中的和府撈面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22年和府撈面共有10名VP級高管離職,涉及產品、運營、IT等各部門;內部出現兩次調薪,包括疫情期間VP級薪水打折,年底還以“IPO合規性”為由與所有人重新簽訂合同。
2022年,和府撈面一改直營模式,走向了很多品牌擴張的路徑——開放加盟,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最終,這次加盟在幾個月的時間里草草收場。《財經無忌》援引一位離職員工的說法稱,“當時確實準備大干一場的,團隊負責人到位之后,也迅速拉起來了一個二三十人的隊伍。結果沒幾個月風向變了,人都陸陸續續撤了”。
在外界看來,這次加盟并未激起太大水花。但府撈面并未放棄對商業模式的探索,2023年12月22日,和府撈面宣布即將開放聯營,正式進入“直營+聯營”模式。
造血能力有限
如今和府撈面的官網,依然設有“開店咨詢”入口,需要填寫一份個人信息,用以申請“聯營合作”,能否順利與和府撈面達成合作,主要看“合伙人”是否同時滿足一定的條件。
《豹變》咨詢了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和府撈面對于聯營審核共設置了三個條件:第一是在不含房租的情況下,“合伙人”的開店投資在89萬元及以上;第二是“合伙人”需驗資200萬元的存款證明(不含不動產),還需具備實體店面運營經驗,包括連鎖品牌、工廠等;第三是“合伙人”需要在開店當地具有過硬的選鋪能力。
“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有機會進入聯營合伙人的審核。”工作人員提到。此外,目前聯營機制在北京、上海不開放合作,因為這兩個城市的“運營成本太高”。
事實上,在經歷了多個網紅面食品牌閉店之后,資本對于網紅面食餐飲早已歸于冷靜。
據紅餐大數據統計,2021年,粉面賽道融資事件共21起;2022年,降至13起。《中國餐飲投融資發展報告2023》顯示,去年前8個月的餐飲相關領域融資事件數為146起,披露融資總額僅67.1億元,分別占2022年全年的57.7%和35.9%。這樣的趨勢之下,網紅面館也要考慮自謀出路。
顯然,加盟是很多品牌驗證過的,可以緩解資金壓力和擴張規模的有效途徑。因此,2022年開始,和府撈面在全國招募合伙人,但從如今個位數的合伙門店數量來看,加盟似乎并未奏效。
對網紅面館來說,自身造血能力有限。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告訴《豹變》:“網紅面館的商業模式是希望通過機器、技術等方式實現商品和服務的高度標準化,在這個基礎上高度擴張占領市場。”但是面食主要集中在北方市場,同時面館競爭分散,比起單價10元上下的個體面館,均價30-50元的“網紅面館很難與個性化小店競爭”。
品牌特性與定價區間導致網紅面館的競爭力不足,尤其在下沉市場,如果不能成功復制加盟模式,經營難度將會進一步加大。
“面館的加盟理由需要品牌帶來更好的生意、更高的利潤和更低的采購成本。目前看來這些條件達不到,面館的門檻很低,品牌效應不明顯,所以網紅面館的加盟吸引力較低。”莊帥說。
或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和府撈面繼加盟之后又開啟了聯營合作。從對聯營合伙人在選址、出資、過往運營經驗的要求來看,這一模式的本意是“強強聯合”,但能否順利實行卻未可知。畢竟在品牌擴張上,早在2018年,和府撈面就曾喊過2023年后要開出1000家直營店的目標,但目前只開了500多家直營店。
如果IPO傳聞為真,轉型中的和府撈面或有望實現回血,“如果他們能夠順利IPO,通過進一步擴大規模降低成本,還是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的。”莊帥認為。
有趣的是,在同行收縮、自身大幅虧損的情況下,去年和府撈面的開店速度明顯提升,李學林曾在公開場合表示,“2023年,我們開了200多家門店,加起來總共投資了2個多億。”來到2024年,雖然和府撈面還未開出千店,但李學林已經提出在全球開出2萬家門店的目標。
經過近兩年的蟄伏,和府撈面正在全力提速,但目標能否實現,還要看市場和大眾是否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