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窄播 邵樂樂
瑞幸于上周五2月23日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報。
收入規模、漲幅以及同店增速數據都很漂亮。2023年收入250億元,同比2022年增長了87.3%;其中自營門店收入為179億元,同比增長82.7%,同店增速為21%;加盟店收入62億,同比增長102.8%;營業利潤30.3億,營業利潤率為12.1%,2022年營業利潤率為8.7%。
門店增速依舊很快,是瑞幸有史以來拓店速度最快的一年——在全面開放加盟的2023年,瑞幸新開門店8034家,門店數量近乎翻倍,總額達到了16000多家。據說,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庫迪這條鯰魚的出現,為此瑞幸去年還更新了一批「更狼性」的招商團隊。
用戶規模也顯示,瑞幸確實成功地讓更多人開始喝咖啡了——第四季度,瑞幸的累計交易用戶數達到了2.3億,其中9500萬是2023年的新增用戶。
不過,2023年第四季度以來,瑞幸(PINK:LKNCY)就在資本市場一路下跌。目前,粉單市場的股價為23.76美元,市值68.68億美元,相較去年第二季度每股近38美元的高位下跌了37%。
股價的下跌與瑞幸從2023年8月為了狙擊庫迪全面發起的價格戰有關。
財報數據也印證了價格戰給瑞幸帶來的經營波動——瑞幸在Q4的營業利潤率只有3%。管理層在財報溝通會上也承認,利潤率的下降主要是受萬店同慶9.9元促銷活動的影響,以及冬季流量下滑,但他們同時強調了瑞幸的利潤率「健康可控」。
就在財報發布前的本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關于瑞幸9.9元優惠券的可使用范圍大幅縮水的討論,《每日經濟新聞》對消費者、店長以及瑞幸客服的采訪證實了這一傳言。某咖啡行業頭部品牌高管也觀察到,瑞幸從今年1月起已經陸續開始收縮價格補貼范圍,部分9.9元補貼漲到了11.9元。
這位從業者給瑞幸算了一筆賬:以瑞幸的16000家店計算,每個店日均銷量300杯,一天就是480萬杯,多一塊錢就相當于多了480萬的利潤,那么一個月就是近1.5億元的利潤,三個月就是4.5億凈利潤。「為了財報必須要漲,況且即使漲到11.9元,相比8.8的庫迪,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還是會選擇更有品牌感的瑞幸」。
如果給被迫陪跑價格戰的加盟商們來粗略算一筆賬的話,假設原來一杯賣15.9元,現在一杯9.9元,凈利潤相當于少了38%,考慮到人工等各種新增成本,加盟商至少需要做到四倍的杯量,或者總部給到相應的補貼,才能維持原來的盈利水平。
但問題是,「哪兒有那么多咖啡消費者啊」。據說去年年底,已經有加盟商開始因為價格戰向總部發難。我們接觸的現制飲品行業的招商從業者也反饋,價格戰疊加加密政策以及店鋪越開越大的影響,加盟瑞幸的盈利能力以及回本周期已大不如前。
瑞幸收縮9.9元價格戰,直接原因肯定是對庫迪的狙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后者已經因為「價格戰」經營困難。
也讓相當一部分深受其苦的咖啡從業者松了一口氣。包括品牌影響力以及經營效率上都不如瑞幸的區域咖啡品牌、精品咖啡品牌,以及想要跨界進入現制咖啡、最終放慢速度的茶飲品牌們,代表了蜜雪冰城第二曲線的幸運咖也受此波及,2023年開店數量較2022年小幅下滑,幸運咖的客單價恰好在8.8元左右。
去年6月,瑞幸庫迪剛剛發起局部價格戰時,我們接觸過的一家位于湖南的咖啡品牌創始人就表示,在咖啡發展初期,賽道上就已經趴著瑞幸這樣一個高認知度、高性價比、高效率的巨頭,其他品牌連呼吸都很難。「瑞幸吸走你絕大部分客戶之后,你拿什么來吸引客戶?這是留給中國所有咖啡人的很難的一個命題。」
但收縮補貼規模,并不意味著行業可以松一口氣。據說,瑞幸在2024年的開店目標是突破3萬家。上一個突破3萬家店的連鎖品牌是計劃登陸港股的杯單價在6.3元左右的蜜雪冰城。
考慮到客單價和潛在市場規模,想要達到下沉之王蜜雪冰城的店鋪數量,瑞幸接下來要爭搶的必然是茶飲市場。相當一部分從業者的市場調研顯示,在河南、山東等新線市場,消費者、商場招商等人對于瑞幸、古茗、茶百道的認知都落在「好喝的現制飲品」這一消費定位上。
我們曾引用過的灼識咨詢的茶飲報告也顯示,未來幾年現制茶飲年復合增長率18.3%,現磨咖啡年復合增長率21.2%。2029年,現磨咖啡的終端零售會正式超過現制茶飲。
據說存量搶奪之外,瑞幸也在挖掘第二曲線,包括出海以及烘焙等都是探討過的方向。且出海應該也不僅限于已經有明確動作的東南亞市場,而是星巴克的大本營北美市場——在當地,名創優品等公司已經憑借「性價比」形象證明了中國品牌的出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