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理想汽車這一年:畫餅、打仗、分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理想汽車這一年:畫餅、打仗、分錢

“摳廠”不摳了?

文|定焦 黎明

編輯|魏佳

2月26日,理想汽車發布了2023年四季度財報,全年成績單也就出來了。

這一年理想賣了37.6萬輛車,收入1239億元,凈利潤117億元,成績非常亮眼。一向摳門的理想大方發出了年終獎紅包,有員工領到8個月工資。

但同時,友商的日子并不好過。高合汽車停工停產,面臨生死倒計時;哪吒汽車被曝出年終獎推遲發放,CEO號召員工要習慣過“苦日子”。

友商們在坑里,理想在領獎臺上。一冷一熱,更凸顯出理想的風光。

毫無疑問,理想是整個2023年表現最好的造車新勢力。它賣出去的車最多,單價貴,同時還有很高的利潤率。它的現金流也很好,賬上趴著900多億人民幣的現金。它現在的市值為439億美元,是蔚來和小鵬加起來市值的兩倍多。

復盤理想的2023年,我們用三個關鍵詞概括:畫餅、打仗、分錢。通過這三板斧,畫最大的餅,打最狠的仗,分最聰明的錢,理想取得了暫時的領先。

畫餅

2023年,理想CEO李想畫了很多餅。雖然一開始有些人不相信,也有人不以為然,但大部分都實現了。

先看銷量(或交付量)。在所有評價指標中,銷量是最直觀、車企最重視、每個月要固定比拼一下的指標。理想2023年每個月的成績如下圖:

李想公開立過幾個flag:

5月10日:6月單月交付3萬輛;

8月9日:四季度月交付突破4萬;

10月31日:挑戰整體5萬/月,以及理想L7的2萬/月。

對照銷量圖,這幾個目標都實現了。理想在6月首次交付超過3萬輛,10月完成4萬輛,12月突破5萬輛。而且,目標完成的時間卡得非常準。縱觀全年,理想37.6萬輛的成績不僅超出了年初制定的30萬輛目標,也超過了后來調高到的36萬輛目標。

這個過程的重要性,不在于具體的數字,而在于目標完成后的成就感,以及對員工士氣的鼓舞。它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公司說到做到,一切盡在掌控中。

李想不愧是最會畫餅的產品經理,最會做產品的CEO。

銷量只是一個數字,背后體現的是公司戰略和創業節奏。

2023年理想發了新車,但又沒發。L7,2023年理想唯一的增量車型,是L系列的套娃車。再加上同系列的L9、L8,以及已經停產的理想ONE,就構成了37.6萬銷量的全部。

套娃是一種取巧的戰略。你可以罵它偷懶,但它確實有效。同一類目標客群反復營銷,同一個細分市場反復轟炸,同一個生產平臺、同一批零部件反復用,經營效率是最高的。在商言商,造車最基本的一個原則是,不要重復造輪子。

更深層次的邏輯是:戰略聚焦。很多車企都吃過戰略不聚焦的虧,包括理想自己。當年理想跟滴滴合作開發網約車,蔚來造手機,小鵬內耗,都跟戰略不聚焦有關。

前幾天李想說,之前總有人教育和提醒他,讓他做房車市場,以及皮卡、跑車、運動轎車、老年車、運輸車……他都沒聽,一直聚焦家庭高端用車。他只列了一個數據進行反駁:到2030年,中國售價20萬以上的家庭用戶市場吃到35%就是上萬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所以2023年理想實際在做的,是用L系列的三款車,吃透30萬元以上的中大型SUV家庭用車市場。它的產品矩陣、營銷、渠道,全部圍繞這個展開。

有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點——供應鏈。對于部分車企而言,每個月能賣多少輛車,其實取決于能生產多少。曾經的蔚來、去年的理想、現在的問界,都發生過訂單來了,但交不了車的情況。

理想在這塊做得還不錯,這也是李想有底氣畫餅的前提。比如,去年8月理想的產能卡在零部件供應上,極限是3.4萬輛/月。李想對外說四季度要月交付4萬輛,然后10月國慶期間工廠升級改造,把產能補上了,當月就過了4萬。

李想是一個很擅長總結并輸出觀點的CEO。趁著風頭正勁,李想在去年8月開課,在得到APP講授產品實戰。

講課的營銷意義大于課程本身,既能招收門徒,又能給理想品牌添一把火。一位理想員工曾對「定焦」說,課程開講后,有不少外地企業家帶著公司高管,來北京向李想當面請教。有一家公司老板當場就訂了好幾輛L9。

2023年立下的目標中,唯一沒有實現的是新車型MEGA的上市發布。

理想的原計劃是,5月開始對外放風,10月放出無偽官圖,社交平臺瘋狂預熱,12月正式上市,2024年1月試駕定購,2月下旬開啟用戶交付。李想的要求是,“會保持與L9、L8、L7車型相同的發布、交付節奏”。

實際是,因為車身設計問題,MEGA的上市節奏被打亂了,整體計劃被延后,要到3月1日才正式上市。

現在,新車上市在即,理想的營銷炮火集中到了MEGA身上。如果你近期看到很多有關MEGA的信息,或者李想又爆出驚人言論,那恐怕又是造勢了。

打仗

2023年的車市競爭非常慘烈,威馬沒活下來,高合奄奄一息,哪吒也有些問題。這期間,理想重點打了兩場戰役,一是整個車圈的價格戰,二是與華為的正面肉搏。

價格戰從年初一直打到年尾,始終沒有停火,所有新造車企業都被卷入其中,理想也不例外。

理想不想打價格戰。去年3月那波掀桌子式的價格戰中,理想第一個跳出來拒絕,推出了保價政策。當時它承諾不降價,只要是3月份下的訂單,90天內降價補差價。隨后,騰勢、零跑、哪吒、領克都跟進了,異口同聲拒絕價格戰。

“抵抗”沒持續多久,保價的松散聯盟就瓦解了,但理想一直堅持不降價。它的策略是推出相對低配的Air車型,降低新車售價。最便宜的理想L7 Air版,算上各種優惠后30萬元能拿下。

2023年,理想賣的最好的車是L7。從3月交付開始,它每個月的銷量都超過L9和L8,一直排在第一。最近幾個月,L7的銷量占比維持在40%。

圖源 / 理想汽車微博

不過,最后理想還是降價了。從去年8月開始,理想的各地門店推出各種形式的優惠,幅度在1.5萬元到2萬元不等,還能送swtich游戲機和現車積分。

一開始理想不承認降價,說這是地方門店的自主行為,沒幾天理想官方就推出了1萬元的保險補貼。年底時,理想L系列車型的實際購車優惠在2萬元左右。

自認為定位高端的汽車品牌,都不愿意降價,理想如此,蔚來也一樣。降價一方面會傷害老車主,可能引發維權事件,另一方面會引發潛在購車者的觀望情緒,反而不一定促進銷售。更重要的是,降價會侵蝕利潤。

特斯拉就是典型。因為頻繁降價,特斯拉的銷售毛利率一路從29.7%降到了16.6%。兩年前特斯拉每賣出一輛車能毛賺10萬元,現在腰斬至5萬元。

但在中國的汽車生態里,不降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區別在于誰的降幅更小,成本壓得更低。

理想直到今年1月才進行較大幅度降價,L系列車型降價3.3萬-3.5萬元,其中理想L7起售價首次下探至30萬元內;理想L9優惠后起步價不到40萬元。這是理想在為車型迭代做鋪墊,降價的都是2023款車型,2024款理想L系列車型將于3月份上市。

2023年的另一個變量是華為。華為對理想發起了直接挑戰,雙方差距持續縮小。

華為跟賽力斯合作的問界品牌,去年12月的交付量過了兩萬,今年1月過3萬,首次超越理想。請注意,問界相當于是“一打三”:理想三款車(L9、L8、L7),問界兩款(M5、M7,其中M7占比95%)。

問界和理想是直接競爭對手。理想的L系列和問界的M系列都是中大型SUV、增程式,對標車型的價格也接近。有人說,華為是摸著理想走過的路,去摘取勝利的果實。

李想很早就把華為視為學習對象和競爭對手。2022年問界M7發布時,對理想造成巨大沖擊,按照李想的說法,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導致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他根本就睡不著覺。

后來,問界的幾款車型因為質量問題,口碑下滑嚴重,銷量隨之大幅下降。去年華為推出新M7,重振旗鼓,5個月內拿到超過14萬訂單,一下就翻盤了。而且,新款M7起售價比L7便宜了7萬,有華為背書,對理想的訂單造成分流。

此外,上市七天便拿到3萬輛訂單的問界M9,對標車型是理想L9,在這個月底開始交付。相當于,華為在產品矩陣上和理想展開全面競爭。去年,二者之間的火藥味還不是太濃,如今競爭升級了。

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去年11月初,小鵬因為AEB事件,與華為隔空對戰了幾個回合,有好事者在李想的評論區起哄,讓他加入戰局。李想回復:“不和華為吵架,實在吵不過呀。”

分錢

2023年的幾場大仗打下來,理想搶到了市場,也賺到了錢。

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是成本控制最好、利潤率最高、現金儲備最豐厚的公司。

2023年理想收入1239億元,是2022年的近3倍。雖然其單車銷售收入從2022年的33萬元,降至2023年的32萬元,但單車毛利潤增加了5467元,平均每輛車毛賺6.9萬元。

這說明,規模效應起來了,造車成本被分攤了。規模是王道,這也是為什么車企們想盡一切辦法要多賣車。沒有銷量,一切都免談。

理想的銷售毛利率在2023年的四個季度逐步提升,到四季度已經達到22.7%,公司毛利率達到23.5%,創下歷史新高。

2022年理想還是虧損狀態,雖然個別季度能盈利,但整體虧損。2023年這一狀態被徹底扭轉,四個季度全部盈利,且凈利潤規模按季度提升,四季度有56.6億元,全年凈利潤117億元。這對于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此前理想在業內有“摳廠”之稱,現在的這些利潤,讓理想有資本給員工發年終獎。李想很清醒,“2023年超越目標就多發獎金,2022年沒有達成目標就少發獎金,做到賞罰分明。”

雖然有很濃的互聯網基因,理想在本質上還是一家制造業企業。2021年底理想有員工11901人,2022年有19396人,2023年增到了31591人。這3萬多名員工中,有9551人屬于生產部門,是過去兩年人數增長最多的——凈增7671人。

如何管理好3萬多人,對一位80后CEO而言是個挑戰。李想很早就對汽車組織的復雜度有認知,言必談“組織管理”,在制度層面保障了組織效率。無論是畫餅,還是打仗,以及分錢,都要提前把利益劃分機制設定好,這也是一位CEO的職責。

按照當前的市場格局和理想的財務情況,理想只要不犯致命錯誤,完全可以進入決賽圈。“蔚小理”中曾經的大哥蔚來,無論是規模還是盈利,在2023年都被理想拉開了差距。

不過,外界對理想的質疑也始終存在,比如過度營銷。

去年11月,理想MEGA在廣州車展亮相時,做了大量營銷預熱。理想在現場展示了MEGA的白車身,理想車身安全負責人寇博士“兩塊1500MPa的鋼疊加在一起相當于3000MPa”的言論,遭到網友嘲諷。還有人質疑理想MEGA車頭縱梁和B柱車頂焊接+螺栓的工藝存在安全隱患。

12月下旬,一輛理想L7發生交通事故,理想在交管部門做出認定結果之前,在未經當事人允許的情況下,公布了事發時車載記錄儀內的內容,引發諸多爭議。有人質疑理想的價值觀,認為這家公司為了撇清責任,可以做任何事情。

李想最近反諷復盤2023,也被一些人認為格局太小,評論區罵聲一片。

現在,理想正處在風頭上,可以用發展解決或掩蓋前進中遇到的一切問題。當競爭加劇,速度變慢,有些問題可能才會顯現。這也逼著它繼續向前,不能慢下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理想汽車

4.8k
  • 理想汽車:理想L系列累計交付超100萬輛
  • 理想汽車:3月交付新車36674輛,同比增長26.5%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定焦One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北京
深度影响创新。

在OpenAI畅通无阻的大洋彼岸,垂直模型也一直备受关注。

下載界面新聞

理想汽車這一年:畫餅、打仗、分錢

“摳廠”不摳了?

文|定焦 黎明

編輯|魏佳

2月26日,理想汽車發布了2023年四季度財報,全年成績單也就出來了。

這一年理想賣了37.6萬輛車,收入1239億元,凈利潤117億元,成績非常亮眼。一向摳門的理想大方發出了年終獎紅包,有員工領到8個月工資。

但同時,友商的日子并不好過。高合汽車停工停產,面臨生死倒計時;哪吒汽車被曝出年終獎推遲發放,CEO號召員工要習慣過“苦日子”。

友商們在坑里,理想在領獎臺上。一冷一熱,更凸顯出理想的風光。

毫無疑問,理想是整個2023年表現最好的造車新勢力。它賣出去的車最多,單價貴,同時還有很高的利潤率。它的現金流也很好,賬上趴著900多億人民幣的現金。它現在的市值為439億美元,是蔚來和小鵬加起來市值的兩倍多。

復盤理想的2023年,我們用三個關鍵詞概括:畫餅、打仗、分錢。通過這三板斧,畫最大的餅,打最狠的仗,分最聰明的錢,理想取得了暫時的領先。

畫餅

2023年,理想CEO李想畫了很多餅。雖然一開始有些人不相信,也有人不以為然,但大部分都實現了。

先看銷量(或交付量)。在所有評價指標中,銷量是最直觀、車企最重視、每個月要固定比拼一下的指標。理想2023年每個月的成績如下圖:

李想公開立過幾個flag:

5月10日:6月單月交付3萬輛;

8月9日:四季度月交付突破4萬;

10月31日:挑戰整體5萬/月,以及理想L7的2萬/月。

對照銷量圖,這幾個目標都實現了。理想在6月首次交付超過3萬輛,10月完成4萬輛,12月突破5萬輛。而且,目標完成的時間卡得非常準。縱觀全年,理想37.6萬輛的成績不僅超出了年初制定的30萬輛目標,也超過了后來調高到的36萬輛目標。

這個過程的重要性,不在于具體的數字,而在于目標完成后的成就感,以及對員工士氣的鼓舞。它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公司說到做到,一切盡在掌控中。

李想不愧是最會畫餅的產品經理,最會做產品的CEO。

銷量只是一個數字,背后體現的是公司戰略和創業節奏。

2023年理想發了新車,但又沒發。L7,2023年理想唯一的增量車型,是L系列的套娃車。再加上同系列的L9、L8,以及已經停產的理想ONE,就構成了37.6萬銷量的全部。

套娃是一種取巧的戰略。你可以罵它偷懶,但它確實有效。同一類目標客群反復營銷,同一個細分市場反復轟炸,同一個生產平臺、同一批零部件反復用,經營效率是最高的。在商言商,造車最基本的一個原則是,不要重復造輪子。

更深層次的邏輯是:戰略聚焦。很多車企都吃過戰略不聚焦的虧,包括理想自己。當年理想跟滴滴合作開發網約車,蔚來造手機,小鵬內耗,都跟戰略不聚焦有關。

前幾天李想說,之前總有人教育和提醒他,讓他做房車市場,以及皮卡、跑車、運動轎車、老年車、運輸車……他都沒聽,一直聚焦家庭高端用車。他只列了一個數據進行反駁:到2030年,中國售價20萬以上的家庭用戶市場吃到35%就是上萬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所以2023年理想實際在做的,是用L系列的三款車,吃透30萬元以上的中大型SUV家庭用車市場。它的產品矩陣、營銷、渠道,全部圍繞這個展開。

有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點——供應鏈。對于部分車企而言,每個月能賣多少輛車,其實取決于能生產多少。曾經的蔚來、去年的理想、現在的問界,都發生過訂單來了,但交不了車的情況。

理想在這塊做得還不錯,這也是李想有底氣畫餅的前提。比如,去年8月理想的產能卡在零部件供應上,極限是3.4萬輛/月。李想對外說四季度要月交付4萬輛,然后10月國慶期間工廠升級改造,把產能補上了,當月就過了4萬。

李想是一個很擅長總結并輸出觀點的CEO。趁著風頭正勁,李想在去年8月開課,在得到APP講授產品實戰。

講課的營銷意義大于課程本身,既能招收門徒,又能給理想品牌添一把火。一位理想員工曾對「定焦」說,課程開講后,有不少外地企業家帶著公司高管,來北京向李想當面請教。有一家公司老板當場就訂了好幾輛L9。

2023年立下的目標中,唯一沒有實現的是新車型MEGA的上市發布。

理想的原計劃是,5月開始對外放風,10月放出無偽官圖,社交平臺瘋狂預熱,12月正式上市,2024年1月試駕定購,2月下旬開啟用戶交付。李想的要求是,“會保持與L9、L8、L7車型相同的發布、交付節奏”。

實際是,因為車身設計問題,MEGA的上市節奏被打亂了,整體計劃被延后,要到3月1日才正式上市。

現在,新車上市在即,理想的營銷炮火集中到了MEGA身上。如果你近期看到很多有關MEGA的信息,或者李想又爆出驚人言論,那恐怕又是造勢了。

打仗

2023年的車市競爭非常慘烈,威馬沒活下來,高合奄奄一息,哪吒也有些問題。這期間,理想重點打了兩場戰役,一是整個車圈的價格戰,二是與華為的正面肉搏。

價格戰從年初一直打到年尾,始終沒有停火,所有新造車企業都被卷入其中,理想也不例外。

理想不想打價格戰。去年3月那波掀桌子式的價格戰中,理想第一個跳出來拒絕,推出了保價政策。當時它承諾不降價,只要是3月份下的訂單,90天內降價補差價。隨后,騰勢、零跑、哪吒、領克都跟進了,異口同聲拒絕價格戰。

“抵抗”沒持續多久,保價的松散聯盟就瓦解了,但理想一直堅持不降價。它的策略是推出相對低配的Air車型,降低新車售價。最便宜的理想L7 Air版,算上各種優惠后30萬元能拿下。

2023年,理想賣的最好的車是L7。從3月交付開始,它每個月的銷量都超過L9和L8,一直排在第一。最近幾個月,L7的銷量占比維持在40%。

圖源 / 理想汽車微博

不過,最后理想還是降價了。從去年8月開始,理想的各地門店推出各種形式的優惠,幅度在1.5萬元到2萬元不等,還能送swtich游戲機和現車積分。

一開始理想不承認降價,說這是地方門店的自主行為,沒幾天理想官方就推出了1萬元的保險補貼。年底時,理想L系列車型的實際購車優惠在2萬元左右。

自認為定位高端的汽車品牌,都不愿意降價,理想如此,蔚來也一樣。降價一方面會傷害老車主,可能引發維權事件,另一方面會引發潛在購車者的觀望情緒,反而不一定促進銷售。更重要的是,降價會侵蝕利潤。

特斯拉就是典型。因為頻繁降價,特斯拉的銷售毛利率一路從29.7%降到了16.6%。兩年前特斯拉每賣出一輛車能毛賺10萬元,現在腰斬至5萬元。

但在中國的汽車生態里,不降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區別在于誰的降幅更小,成本壓得更低。

理想直到今年1月才進行較大幅度降價,L系列車型降價3.3萬-3.5萬元,其中理想L7起售價首次下探至30萬元內;理想L9優惠后起步價不到40萬元。這是理想在為車型迭代做鋪墊,降價的都是2023款車型,2024款理想L系列車型將于3月份上市。

2023年的另一個變量是華為。華為對理想發起了直接挑戰,雙方差距持續縮小。

華為跟賽力斯合作的問界品牌,去年12月的交付量過了兩萬,今年1月過3萬,首次超越理想。請注意,問界相當于是“一打三”:理想三款車(L9、L8、L7),問界兩款(M5、M7,其中M7占比95%)。

問界和理想是直接競爭對手。理想的L系列和問界的M系列都是中大型SUV、增程式,對標車型的價格也接近。有人說,華為是摸著理想走過的路,去摘取勝利的果實。

李想很早就把華為視為學習對象和競爭對手。2022年問界M7發布時,對理想造成巨大沖擊,按照李想的說法,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導致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他根本就睡不著覺。

后來,問界的幾款車型因為質量問題,口碑下滑嚴重,銷量隨之大幅下降。去年華為推出新M7,重振旗鼓,5個月內拿到超過14萬訂單,一下就翻盤了。而且,新款M7起售價比L7便宜了7萬,有華為背書,對理想的訂單造成分流。

此外,上市七天便拿到3萬輛訂單的問界M9,對標車型是理想L9,在這個月底開始交付。相當于,華為在產品矩陣上和理想展開全面競爭。去年,二者之間的火藥味還不是太濃,如今競爭升級了。

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去年11月初,小鵬因為AEB事件,與華為隔空對戰了幾個回合,有好事者在李想的評論區起哄,讓他加入戰局。李想回復:“不和華為吵架,實在吵不過呀。”

分錢

2023年的幾場大仗打下來,理想搶到了市場,也賺到了錢。

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的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是成本控制最好、利潤率最高、現金儲備最豐厚的公司。

2023年理想收入1239億元,是2022年的近3倍。雖然其單車銷售收入從2022年的33萬元,降至2023年的32萬元,但單車毛利潤增加了5467元,平均每輛車毛賺6.9萬元。

這說明,規模效應起來了,造車成本被分攤了。規模是王道,這也是為什么車企們想盡一切辦法要多賣車。沒有銷量,一切都免談。

理想的銷售毛利率在2023年的四個季度逐步提升,到四季度已經達到22.7%,公司毛利率達到23.5%,創下歷史新高。

2022年理想還是虧損狀態,雖然個別季度能盈利,但整體虧損。2023年這一狀態被徹底扭轉,四個季度全部盈利,且凈利潤規模按季度提升,四季度有56.6億元,全年凈利潤117億元。這對于絕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此前理想在業內有“摳廠”之稱,現在的這些利潤,讓理想有資本給員工發年終獎。李想很清醒,“2023年超越目標就多發獎金,2022年沒有達成目標就少發獎金,做到賞罰分明。”

雖然有很濃的互聯網基因,理想在本質上還是一家制造業企業。2021年底理想有員工11901人,2022年有19396人,2023年增到了31591人。這3萬多名員工中,有9551人屬于生產部門,是過去兩年人數增長最多的——凈增7671人。

如何管理好3萬多人,對一位80后CEO而言是個挑戰。李想很早就對汽車組織的復雜度有認知,言必談“組織管理”,在制度層面保障了組織效率。無論是畫餅,還是打仗,以及分錢,都要提前把利益劃分機制設定好,這也是一位CEO的職責。

按照當前的市場格局和理想的財務情況,理想只要不犯致命錯誤,完全可以進入決賽圈。“蔚小理”中曾經的大哥蔚來,無論是規模還是盈利,在2023年都被理想拉開了差距。

不過,外界對理想的質疑也始終存在,比如過度營銷。

去年11月,理想MEGA在廣州車展亮相時,做了大量營銷預熱。理想在現場展示了MEGA的白車身,理想車身安全負責人寇博士“兩塊1500MPa的鋼疊加在一起相當于3000MPa”的言論,遭到網友嘲諷。還有人質疑理想MEGA車頭縱梁和B柱車頂焊接+螺栓的工藝存在安全隱患。

12月下旬,一輛理想L7發生交通事故,理想在交管部門做出認定結果之前,在未經當事人允許的情況下,公布了事發時車載記錄儀內的內容,引發諸多爭議。有人質疑理想的價值觀,認為這家公司為了撇清責任,可以做任何事情。

李想最近反諷復盤2023,也被一些人認為格局太小,評論區罵聲一片。

現在,理想正處在風頭上,可以用發展解決或掩蓋前進中遇到的一切問題。當競爭加劇,速度變慢,有些問題可能才會顯現。這也逼著它繼續向前,不能慢下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乌拉特后旗| 昌图县| 枣庄市| 马关县| 康平县| 阳新县| 高陵县| 民县| 电白县| 固阳县| 灵武市| 杭锦后旗| 明溪县| 武汉市| 招远市| 海安县| 光泽县| 繁昌县| 苍山县| 金华市| 明星| 塔城市| 博乐市| 泾阳县| 京山县| 遵化市| 天津市| 凤冈县| 应城市| 娄烦县| 昭苏县| 龙里县| 唐河县| 友谊县| 玉林市| 苍溪县| 隆昌县| 平泉县| 增城市| 通榆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