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娛商業觀察 阿木
今年的春節檔,你去看電影了嗎?根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4年春節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80.16億元,觀影人次為1.63億,創下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新紀錄。
在電影火熱的同時,各大平臺攜手熱門電影,開發了相應衍生內容。在今年的春節檔中,排名第一的電影《熱辣滾燙》已經開始籌備衍生演唱會;緊隨其后的電影《飛馳人生》也即將上線衍生網劇;排名第三的電影《熊出沒·逆轉時空》,本身也是根據系列動畫片衍生而來。
衍生,儼然已經成為了電影產業鏈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這背后,既離不開電影片方對于內容布局和宣發節奏的安排,也離不開各大平臺的紛紛下海、搶著“掌勺”。
當電影從電影院的大屏幕,走向視頻平臺,走向線下舞臺,走向更多元的內容呈現方式。一部熱門電影,究竟可以衍生出多少種可能性呢?
《熱辣滾燙》開唱,誰來為電影演唱會操刀?
2月21日,#熱辣滾燙演唱會#的話題登陸微博熱搜榜,網友紛紛圍觀。這場名為“熱辣滾燙演唱會”由芒果TV打造,定位為“首檔電影IP售后演唱會”。
在網傳的方案中寫道,“OST全打包放松”、“主演全陣容聚會”、“觀眾全景式狂歡”,并且公布了演出陣容,包含賈玲、雷佳音、張小斐、沙溢、楊紫、李雪琴等演員陣容,以及大張偉、周深、汪蘇瀧、希林娜依·高等歌手陣容。
在此之前,雖然鮮少有電影單獨以影視OST作為核心而舉辦過演唱會,但是各大網劇卻經常使用OST開發演唱會,既是作為收官福利,也是一場售后生意經。
近年以來,從騰訊視頻《陳情令》國風音樂演唱會單集付費售賣,到優酷《琉璃》云歌會以劇中主角CP聚首之名賣票,再到愛奇藝的《蓮花樓》也同樣舉辦了主題演唱會,同樣均是以會員用戶花費30元(非會員用戶需花費60元)可以購買線上觀看直播的名額。
除了這些劇集之外,芒果TV《大偵探》、愛奇藝《樂隊的夏天》等節目均嘗試過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演唱會,前者主攻線上生意,后者成為線下熱門。
回歸到電影《熱辣滾燙》本身來說,首先電影衍生演唱會需要有充足的內容支撐,從這點上來說,《熱辣滾燙》是符合的。
在這部電影中包含了至少9首原創OST,其中包括熱辣活力曲《好極了!漂亮》、熱辣陪伴曲《小美滿》、熱辣逐夢曲《熱辣滾燙》、熱辣希望曲《只為自己開的花》、熱辣充電曲《做自己的太陽》、熱辣綻放曲《藏星》、熱辣心動曲 《猜》、熱辣帶勁曲《去不去看電影》、熱辣蛻變曲《一切都來得及》等。這里面,多首歌曲都伴隨著電影的火熱,而榮登抖音、QQ音樂等平臺的熱門榜單。
其次,電影衍生演唱會需要有專業的團隊支持。據了解,本次“熱辣滾燙演唱會”將由芒果TV甘億團隊打造,該團隊曾打造過號稱是“首次影綜IP跨界聯動”的綜藝《封神訓練營》,成功打開了走向電影的大門。
最后,電影衍生演唱會需要有成熟的票務運營。有消息稱,“熱辣滾燙演唱會”將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具體如何落地、如何實現還需要看進一步情況。
《飛馳人生》上劇,誰在開發電影衍生網劇?
日前,網劇《飛馳人生熱愛篇》官宣定檔2月28日,優酷全網獨播,這部網劇以影版《飛馳人生》結尾作為故事的開篇,由胡先煦、王彥霖、喻恩泰等人領銜主演。
整體與影版相關聯,但是又有很大不同。網劇《飛馳人生熱愛篇》對原作電影進行了相應改編,主要講述了張弛飛出賽道后身受重傷,靈魂意外穿越到了21歲的林臻東身上,他想盡一切辦法去阻止年輕的自己重蹈覆轍的故事,這也讓張弛和林臻東有了與影版不一樣的人生。
這樣的設定優劣勢十分明顯,優勢在于觀眾可以有熟悉的角色,快速代入人物,并且可以擁有一定的新鮮感,但是劣勢在于利用老角色講述新故事,很容易產生故事不連貫,人物不匹配,與電影情節沖突等潛在問題可能。
撇開電影的光環之外,網劇《飛馳人生熱愛篇》本身講述的是賽車題材,在各大平臺的網劇中時常出現垂直運動類網劇,很容易陷入“甜寵偶像劇”的漩渦。
據了解,在網劇《飛馳人生熱愛篇》中,韓寒將不再擔任編劇一角,而是轉而成為監制。而這次網劇的出品方主要為阿里影業、優酷、亭東影業,而亭東影業同樣也是《飛馳人生》第一部和第二部的主要制作出品公司,韓寒正是亭東影業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飛馳人生》電影的走紅,從而衍生出了相應劇集開發。
無獨有偶,此前叱咤春節檔的電影《唐人街探案》,也同樣推出了衍生網劇,在2020年唐探電影第二部與第三部期間在愛奇藝播出,整體口碑與同系列電影相持平,不相上下。這部網劇主要以三個單元劇的形式分別講述了新偵探林默探尋各種奇案的故事。
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其一是網劇《唐人街探案》是由陳思誠擔任監制、總編劇,同一編劇保證內容產出一脈相承,其二是網劇《唐人街探案》是講述新偵探的故事,對于原有的人物關系和結構影響并不大。
相比之下,這次網劇《飛馳人生熱愛篇》播出后的熱度和口碑,其實處于一個很艱難的問題之中,不過具體劇集的質量如何還是要看播出情況。
電影售后生意經,從“被衍生”到“衍生”
在很長時間內,相較于電影衍生,人們更多關注的是衍生電影。電影作為影視行業鄙視鏈的頂端,很多影視內容都曾想要以電影為標桿。
對于觀眾而言,電視劇衍生電影的情況可能更為熟悉。近兩年來,根據熱門電視劇改編的電影數量尤其之多。曾獲得高口碑高熱度的臺劇《想見你》、都市愛情輕喜劇《愛很美味》、奇幻懸疑愛情劇《一閃一閃亮星星》、曾陪伴無數觀眾度過暑假的《花千骨》等。
這些劇集中有些是根據同名IP所電影化改編,有些則是作為電視劇的續集繼續開展,口碑并不相同,既有觀眾買賬,也有惡評如潮。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很多情景喜劇都有意開發電影版。早在2011年,《武林外傳》便集結原班人馬打造同名電影,負面評價不斷。幾年后,《愛情公寓》推出電影版,更是被指“掛羊頭、賣狗肉”。在前陣子,《家有兒女之神犬當家》電影首映儀式,該片的出品方透露,即將開發《家有兒女》電影版。
另外,相比于劇集衍生電影,綜藝衍生電影的口碑更是為業內所批評,包括像《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都曾有所嘗試,近兩年來,少有綜藝敢往大熒幕嘗試。
如今,各大電影紛紛開啟自己的衍生之路。一方面,電影衍生劇綜是對于電影產業的延續,對于電影IP的深度挖掘,有利于開發出電影盈利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電影衍生劇綜常見的情況為系列電影,對于檔期內電影的后續宣發,以及待播電影的籌備期熱度、長久開發都可以帶來一定的影響。
從“封神宇宙”到“唐探宇宙”,對于觀眾來說,其實非常愿意看到國產電影形成自己獨立的“宇宙”。而這些“宇宙”的建設,離不開電影衍生出更多優質內容,與之相應,如果是衍生出的是劣質內容,或許會影響到原來的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