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彈財經 立莉
編輯 | 蛋總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簡稱:AMC)格局將迎來變遷。
繼中國華融正式更名后,其余三家AMC亦有新動向。據新華財經1月28日報道,響應機構改革方案,中國信達、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三家AMC將于近期劃至中投公司。財政部所持三大AMC股權也或將直接劃給中投公司旗下的中央匯金。
這意味著,成立近25年的四大AMC出資人和監督管理人一體的時代或將迎來終結。在此背景下,AMC系的保險公司也將隨之迎來新命運。
近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長城)旗下長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生人壽)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出爐。報告顯示,該險企保險業務收入32.38億元,凈利潤虧損0.43億元。
成立已有二十年的長生人壽,股東包括中國長城、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和中國長城旗下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這三家大型國內外企業。
都說“背靠大樹好乘涼”,既有雄厚資本支持,又有全球知名險企護航,強強聯合下長生人壽的業績卻不盡人意。如今,四大AMC亦處時代大變遷下,長生人壽又將何去何從?
1、保費收入超32億,凈利虧損收窄至4300萬
作為國內首家獲準開業的中日合資壽險公司,長生人壽注冊資本金為21.67億元。
長生人壽披露的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長生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2.38億元。截至2023年度末該險企總資產112.6億元,目前共開設了六家省級公司,一家虛擬分公司即上海營運中心。
圖 / 長生人壽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凈利潤方面,長生人壽仍未實現盈利。2023年全年,該險企凈利潤為-0.43億元。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至四季度,長生人壽的凈利潤分別為-0.62億元、0.35億元、-0.87億元、0.71億元,僅在第二、四季度實現盈利。
歷年數據顯示,長生人壽在2015年大股東變更后,業務擴張突飛猛進。
2016年,長生人壽保費收入從上年的2.47億元一舉增長至19.32億元,增幅高達682.19%。2017年,在萬能險監管加強的背景下,長生人壽啟動業務轉型,也由此迎來陣痛期。
經過多年調整,長生人壽在2022年邁上30億元大關。
2013年-2022年,長生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2.71億元、2.45億元、2.47億元、19.32億元、18.53億元、23.16億元、14.84億元、18.98億元、23.96億元及31.85億元。
雖然保險業務收入在增長,但從利潤來看,長生人壽的虧損改善并不明顯。
2013年-2022年,長生人壽的凈利潤分別為-0.90億元、-0.34億元、-0.56億元、0.02億元、-1.34億元、-2.60億元、-1.66億元、-0.45億元、0.15億元及-1.58億元。
可見在10年間,長生人壽的凈利潤僅在2016年和2021年實現盈利。
壽險行業素有“七虧八盈”的說法,意思是一家壽險公司成立后,由于前期投入較大,一般第七年達到盈虧平衡,第八年才能實現盈利。而長生人壽作為一家成立二十年的壽險企業,仍深陷虧損泥潭。
2、多季度風險評級為C,償付能力承壓
「子彈財經」還發現,除了凈利潤外,長生人壽償付能力也面臨較大壓力。
長生人壽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險企2023年第四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0.6%,較上季度末結果上升4.6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10.8%,較上季度上升5.4個百分點。
圖 / 長生人壽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長生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稱,2023年第四季度該公司實現了財務盈利,故實際資本較上季度有所上升。進一步增配了長期利率債,利率風險以及公司層面最低資本較上季度均有所降低。在以上因素綜合影響下,償付能力充足率較第三季度有所提升。
不過,「子彈財經」翻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披露的2023年第四季度末保險業償付能力情況發現,2023年四季度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7.1%,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8.2%,不難看出,長生人壽兩項指標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達標需滿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
而長生人壽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再度被評為C類。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長生人壽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由此前的B類下降為C類。此后,2023年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均為C類。
根據上述規定,長生人壽的償付能力已連續多個季度不達標。
談及應對之策,長生人壽在報告中稱,“公司已采取積極措施努力提升風險綜合評級指標,制定相關計劃合理配置資源來提高專業隊伍的穩定性,同時加強運營管理、聲譽風險管理,逐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但由于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影響了可資本化風險的得分,因此風險綜合評級仍維持在C。”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長生人壽年度綜合退保率退保率超過10%,高達18.31%。本報告期內退保金額居前三位的產品——長生福享年年五號年金保險、長生福壽長終身壽險、長生福享年年十號年金保險的退保金額分別為11.15億元、0.80億元及0.75億元。
一般而言,退保率是指在一段時間內退保額與承保額的比率。退保率的意義在于直接反映了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情況,包括保險產品的質量、保險服務問題等。
此外,長期大規模退保或引發流動性風險,長生人壽在報告中表示:“公司目前已渡過集中退保期,未來不會產生大規模退保的情況,未來一年流動性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3、七成股權轉讓懸而未決
長生人壽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走過了整整二十年,其前身為廣電日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2009年,四大AMC之一的中國長城接管長生人壽發起股東上海廣電有限公司所持有的50%股份,隨即將其更名為長生人壽。
作為AMC系的保險公司,長生人壽的成長過程也折射出AMC在保險領域的戰略布局。
四大AMC的成立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1999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了中國華融、中國信達、中國東方、中國長城四大AMC,用以剝離、處置國有四大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后來,這四家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革,開啟快速擴張模式。
在此背景下,長生人壽迎來第二次股權結構變更。2015年,中國長城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長城國富共同增資8.67億元,實現對公司70%控股與主導經營,公司股權結構進行本土化調整,成為一家中資控股的壽險公司。
經過多年的發展,四大AMC均已發展為持有多張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以中國長城為例,旗下擁有長城華西銀行、長城國瑞證券、長生人壽保險、長城新盛信托、長城金融租賃、長城投資基金、長城國際控股及長城國富置業等多家控股公司。
不過四大AMC風險累積開始逐漸顯現,利潤增長顯疲態。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督促AMC回歸本源和主業。在此背景下,四大AMC開始著手出清一些金融牌照。
2021年4月,上海聯合交易所官網顯示,長生人壽70%股權將被轉讓,轉讓方為持股51%的中國長城,以及持股19%的中國長城子公司長城國富。
這意味著如有接盤方接手,中國長城將完全退出長生人壽,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但這筆股權轉讓似乎并不順利。截至目前,這一股權轉讓項目尚未迎來接盤方。此前,長生人壽70%股權轉讓項目因各種原因被多次中止。
根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2021年9月18日,意向受讓方資質審查過程中出現影響產權交易的事項;2023年2月15日,股權轉讓中止則是因部分股權已被法院凍結;最近一次中止時間是2023年7月10日,鑒于存在影響產權交易的事項,根據相關規定,中止長生人壽70%股權項目。
圖 /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
當下保險業監管趨嚴,投資險企門檻提升。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盈利困難,無法給潛在股東帶來穩定的回報,種種原因都導致中小保險公司股權轉讓并未易事。股權轉讓也難免影響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
在2023年第四季償付能力報告中,長生人壽坦言,目前正處于股權轉讓階段,該公司從機構到總部層面的員工穩定性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波動,員工穩定性下降對公司運營也造成了的一定影響,從而部分風險綜合評級指標有所下降,最終觸發風險綜合評級下降。上海銀保監局針對長生人壽下發了《風險綜合評級通報》,要求該險企進行相關整改。
長生人壽在報告中稱,目前積極措施努力提升風險綜合評級指標。報告稱2023年三季度末,在員工留存、業務品質、運營時效以及客戶投訴等方面的指標均有所改善。同時,該公司將從資產和負債兩端入手,維持償付能力穩定。
在負債端方面,該險企將在2024年積極推進3.0%定價利率產品的銷售;在資產端方面,其將擇機配置長期利率債,降低資本占用;同時加快推進風險資產的處置,提升實際資本。
未來,長生人壽七成股權將花落誰家?該險企又將如何走出虧損泥潭?「子彈財經」將持續關注。
美編 | 倩倩
審核 | 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