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思網
盡管仍享有高端金融業有史以來最高年度薪酬之一,但無可否認,黑石集團CEO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去年的總收入還是大幅縮水了三成。
最新數據顯示,蘇世民去年的收入為8.967億美元,較上年下降30%。要知道,他在2022年的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2.7億美元。
若將該8.967億美元進一步拆解,當中7.77億美元來自蘇世民所持有的黑石約20%股份股息,而另外1.2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則主要為公司設定的獎勵薪酬及投資項目利潤分成。
該兩項數值同比均下滑不少,其中僅獎勵薪酬及投資項目利潤分成部分,即大減五成。回顧2022年度,蘇世民取得的收益包括股息逾10億美元、以及薪酬2.531億美元。
黑石集團同時披露,總裁Jon Gray去年總收入同比減少44%至2.664億美元。
這一變化背后,折射的是以黑石為首的私募股權行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所面臨的挑戰。
退出難致收益大降
從數據來看,黑石似乎在2023年終于走出了“業績劫”。根據上月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黑石Q4可分配利潤達14億美元,同比增長4%,結束了自2022年底開始的連續季度下滑。
此外,黑石的最新總資產管理規模攀升至1.04萬億美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PE之王。
此外,財報中亦顯示,過去的一年,黑石大多數業務板塊都取得了正回報,如PE板塊逆勢而上,而2022年該板塊多個基金表現都還為負;2023年,黑石企業私募股權基金與基礎設施基金均升值12%、跨平臺投資基金升值6%。信貸與保險業務方面,私人信貸基金升值16%、流動性信貸價值漲13%。
“我們走出了全球市場動蕩的一年。”蘇世民如此表示。
事實果真如此嗎?
作為黑石最為核心的房地產策略板塊,價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機會主義房地產投資業績下降了6.3%,創收“核心+”投資則下降了4.3%。這已是黑石房地產業務至少連續四個季度錄得最差表現。
至于跟蘇世民薪酬直接掛鉤的退出業務,在去年同樣面臨挑戰。
數據顯示,2023年,尤其是前三季度,黑石的退出項目數量有限,直到第四季度才有所好轉,當季黑石變現158億美元,同比增長17%;黑石全年變現額為657億美元。
分析指出,受并購市場冷清影響,黑石通過出售投資項目套現的難度大大增加。“利率和通脹存在不確定性,”黑石總裁格雷早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所有這些都造成了不確定性的環境,從而減少了交易量。由于從交易套現中獲得的收益減少,去年黑石的手續費相關利潤下降大約5%,用于新交易的資金儲備亦減少約六成。
Gray亦曾對此表示:“如果我們不能為投資者提供盡可能多的服務,我們的收益就會減少。這就是商業模式。這種一致性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
2023全年,黑石已實現業績提成費同比下降了51%,與蘇世民薪酬下滑幅度一致。
盡管已年過七旬,但黑石正在走低的數字也在倒逼蘇世民要再努力些。
為了募資,管理費也砍了
黑石似乎有意在今年一舉扭轉頹勢。
“我們會將2023年視為黑石遭遇的周期性的底部。”蘇世民樂觀認為,很快將看到IPO市場的回暖,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也將更多出售手中的資產,并購層面的交易活動將有所增加。
Gray亦指出,黑石正在底部反彈,并購活動的車輪正在加速,因為私募股權變現額在2023年有所增加,而房地產業正處于轉型期,預計退出在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回升。
故此,黑石正在啟動新一輪的投資計劃。據蘇世民透露,黑石目前擁有2,000億美元的待投資金。“黑石將在2024年表現得更加活躍。”
就在今年1月,黑石完成了今年首筆募資。1月8日,黑石向監管提交文件,黑石專向高凈值個人推出的零售型PE基金產品BXPE(Blackstone Private Equity Strategies Fund L.P.),在歷經9個月后,初始募集規模達到約13億美金,折合人民幣92億元。
這是黑石有史以來的第一只零售型基金。據了解,BXPE的成立是為了投資企業收購和股權導向策略,包括后期風險投資以及購買其它私募股權公司或其基金的股份。
另悉,黑石正計劃在短期內啟動新的私募股權旗艦基金,該基金迄今已籌集180億美元,目標是至少200億美元。
黑石也正為下階段的多項戰略籌集資金,包括近期啟動的第五只私人信貸機會主義戰略基金,目標規模100億美元。
不過,黑石仍然無法回避提成費用偏低的問題。僅就BXPE的管理費及Carry比率相對低不少,按照基金資產凈值的1.25%收取,且前6個月免除管理費;Carry則按照12.5%收取,并約定了5%的門檻收益率。而綜合過往基金,黑石一般按照投資者的總資本承諾收取1.5-2%的管理費;如果回報率高于6%,則收取20%的績效費。
眾所周知,管理費和績效費是黑石的兩大收入來源。其中,管理費占大頭,績效費(Carry)是投資產生的利潤的一部分,取決于投資組合的成功。
這亦側面反映了私募股權市場募資之艱難。去年,全球私募股權機構在募、投、退上的表現均有不同程度的跌落,行業對流動性的渴求達到了高點。
據 PitchBook 的統計,在截至2023年9月末的過去一年里,全球私募投資市場的募資總額為1.164萬億美元,同比下滑27.4%,繼續延續2022年以來總體募資規模下滑的大勢。
行業蕭條,通過少收管理費或推行管理費優惠等措施,或許有助于新資金籌集,但必然令收益進一步壓縮。如此看來,蘇世民今年的收入也未必“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