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見TrueView 嵐羽
編輯|TV
兩千多年前,絲綢、瓷器、茶葉等物品,繪畫、文學、宗教等文化現象,在絲綢之路上相互碰撞、交流借鑒,中國與中東駝鈴相聞、舟楫相望。而今,中國與中東的友誼在“一帶一路”紐帶下續寫新篇。雙方投資與合作加深,全球目光緊密追隨。
回顧2023年,已有超過20個中東資本投資中國資產,涵蓋新能源汽車、石油化工、醫藥、鋼鐵等多個熱門板塊。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以246億人民幣戰略投資了榮盛石化10%的股權;阿聯酋阿布扎比旗下的投資機構CYNN對蔚來汽車投資22億美元……
中東的活水正源源不斷流向中國,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去年6月對外表示,預計到2030年,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將從目前的4萬美元增長150%,至10萬億美元,屆時將有超過10%的資本投向中國。
中國企業和中國資本也加速雙向奔赴。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商湯科技、順豐、極兔等一系列中國企業紛紛布局扎根中東。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有近200家中國投資機構前往中東尋求好的項目和投資機會。
新的一年,中企出海中東的機會在哪里?2024年會成為重啟之年嗎?
Part.1 中東雙子星成淘金熱土
沙特和阿聯酋是海灣地區的兩大主要經濟體,人口總計占海灣合作委員會(GCC)的75%以上,GDP占其70%。近年來,兩個國家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力爭在后石油時代依舊能夠參與全球經貿體系,引領海灣地區乃至整個中東的變革。
隨著中企全球化步伐加速,沙特和阿聯酋也成為中企出海繞不開的寶地。
從營商環境成熟度來看,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全球營商便利度指數排名中,阿聯酋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6名。迄今為止,阿聯酋有46個經濟自由貿易區,在自貿區內施行特殊稅收、海關和進口制度。
以阿布扎比為例,可以百分之百地持股所有權,資金可以自由轉移;投資辦公室會根據其細分行業對接不同的基礎設施與機構,比如工業類企業最適宜落地Kizad工業區,金融科技類公司最適合落地阿布扎比國際金融中心;針對健康醫療、智慧農業等創新型科技企業,投資辦公室會根據企業吸引高科技人才、對本地GDP的貢獻率等指標給予優惠補貼。
此外,長期以來,阿聯酋實行的是免稅制度。雖然從2023年6月起,阿聯酋開始征收企業所得稅,但稅率僅為9%,在全球范圍內依然相對較低。
至于沙特,營商環境排名雖不及阿聯酋,但在2020年經商便利度指數中,躍升30位至第62名,也是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經濟體。
沙特同樣實施了一系列一站式服務,包括強化電子貿易單一窗口、設立進口商品在線認證平臺以升級吉達港基礎設施,以加速進出口速度。其他改革措施還包括信貸獲取途徑、加強投資者保護以及促進破產解決。
稅收方面,沙特的企業所得稅率在海灣地區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但其也為企業提供一些稅收優惠政策。比如沙特對在6個不發達省份的投資,其投資總額不少于26.6萬美元的項目,給予十年的稅收優惠。此外,對培訓、雇傭沙特本土員工的企業也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
沙特與阿聯酋相互帶動、相互促進的熱土深耕,為中國企業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提供了機遇,但是否能“淘得真金”,還需回歸本源看兩國發展側重點和企業核心需求。
Part.2 進軍中東,中企的增長點在哪?
得益于豐富的油氣資源,中東國家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但是較為單一的經濟結構,也為中東國家帶來挑戰。在全球碳減排、碳中和的愿景下,中東各國對于產業發展方向相當明確,加速綠色低碳化轉型,從石油經濟向多元化經濟轉型發展。
數字基礎設施方面,中東各國在愿景戰略中明確提到數字化發展。如沙特在《2030愿景》中提出支持數字創業、投資數字技術、開展數字教育和培訓。而后又啟動“經濟特區計劃”,重點聚焦新能源、云計算、數字經濟等領域。類似地,巴林在《2030經濟愿景》中推出“云優先”等政策;卡塔爾在《2030國家愿景》推動下,大力投資電子政務項目和ICT行業,進一步反哺了云基礎設施市場。
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中國企業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領導者,有能力通過先進適配技術,把在中國市場上發展成熟的業務模式帶到中東市場,并按照當地情況落地執行,不僅能實現自身業務發展,還為其他類型的中國企業進入中東市場搭建穩固的橋梁紐帶。
新能源方面,面對較低的存量市場和生產成本、巨大的增長空間、明確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企業將目光聚焦于中東。如TCL中環已確定將與沙特的Vision Industries合作建蓋硅片廠;陽光電源將為沙特NEOM新城2.2GV單體光伏項目提供逆變器解決方案…中國新能源產業產業能力和能源建設能力,可以高效支撐中東的能源轉型。
醫療健康方面,大多數中東國家的醫藥監管標準與國際接軌,且具有一定的研發優勢,有利于中國藥企在當地開展臨床實驗、申報上市、生產和銷售。例如,華東醫藥與中東知名企業Gulf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PJSC達成合作,雙方將獲得適用于糖尿病適應癥的藥品利拉魯肽注射液在阿聯酋、沙特、埃及等中東和北非地區17個國家的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君實生物也與跨國藥企Hikma制藥在特瑞普利單抗的開發和商業化方向達成合作。
據安永數據顯示,目前海灣國家擁有約5.4億的人口規模且增速較快,市場潛力較大。從患者可及性、研究能力和政策支持等多維度來看,中東國家將是一個巨大的醫藥藍海市場。除了研發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科技領域的合作或許也是雙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Part.3 2024出海:挑戰者的冒險游戲
2023年,各行各業對“出海中東”的熱情很高,前往考察市場情況與出海機遇的出海人絡繹不絕。那如今還是出海中東的好時機嗎?
不妨先參考下具有代表性的兩家大企業動作。
此前有消息稱,理想汽車計劃在2024年開啟出海,首批進入的市場為阿聯酋、沙特等中東國家,相較于歐洲,中東市場的政治和消費環境更適合作為出海第一站。首批出海車型為理想L9,根據海外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還可能加上理想L8、理想L7。
此外,美團也曾多次到訪中東考察市場,了解當地的營商政策,最核心的是調研外賣競爭現狀。但由于外賣業務需要極高的運營效率才能保證盈利,選好落地城市極為關鍵,美團出海仍在觀望中。
理想與美團,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背后折射出中企出海中東的機遇與隱憂。一方面,美國通脹高燒不退、烏克蘭危機重創歐洲經濟、東南亞經濟增速放緩,在這時另辟蹊徑,尋找下一個市場無疑是明智選擇。中東消費者對互聯網、大數據、金融科技、新能源等高科技產品和服務有著旺盛需求,而且有較高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據統計,海灣地區的互聯網使用率達70%,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達81%,高于全球73%的平均水平。
但另一方面,安全合規、成本控制、本地融入和創新,是中企想要在中東長足發展必須克服的難題。當前安全合規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第一要務,全球各個國家對數據、隱私的監管力度呈現加劇態勢,中東地區正在快速發展數據保護法律和執法實踐,沙特最新修訂的《個人數據保護法》,違規者將面臨高達130萬美元的罰款。出海中東的企業在該地區開展業務前,務必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了解熟悉當地的法律法規,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成本控制將直接影響企業在當地的競爭力,涵蓋管理成本、運維成本、銷售成本、渠道成本等。如上文提到的美團外賣,相比到店團購,外賣業務的履約成本更高。即便中東市場有著更高的外賣客單價,普遍在200人民幣以上,但外賣單量和增速是否支撐得起業務落地,以及能否短期內盈利尚未可知。
在本地融入上,企業同樣要度過一個非常艱難的階段。在遵循市場路徑和原則的基礎上,企業需要實現資本、人才、運營和管理在目標國家的本地化,將出海深刻嵌入到其經濟轉型的版圖中,彼此互利共贏。
此前就有一家電商平臺因不夠了解當地市場,從這片遍地黃金的土地黯然退場。中東地區的文化風俗與中國有較大差異,而該平臺在進入中東市場初期,使用了一些不尊重當地文化的營銷手段,如女性模特穿著露肩裝、使用男女性感詞匯等,因此引發消費者反感。
創新能力也是企業高質量出海的重要驅動引擎。近年來,中國企業逐步從“產品出海”轉向“品牌出海”,從“量”邁向“質”的發展。創新能力的進階,將有助于改變部分國際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低價量產”的刻板印象。此外,當前海灣地區已成為全球初創企業的重要樞紐,政府支持創新創業,并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提供商業加速器、融資服務和贊助計劃。中國企業可以與當地創新生態快速建立聯系,開啟本土發展之路。
當下中國和中東都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雙方需求契合度很高,在傳統能源、新能源、石油化工、通信等領域的產能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但正如分析所得,中東固然是一片熱土,卻也荊棘叢生。
先有挑戰者,才會有挑戰成功者。中企出海中東的故事才剛剛拉開序幕,中國企業在中東市場的科技名片總會有接棒者。
校對/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