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潮 董二千
編輯|楊旭然
近些年跨境電商賽道受到了各方前所未有的追捧,滿目皆是“單品銷量同比增長超10倍”、“支付單量增長173%”、“爆款狂賣N億元”等跨境品牌戰績。
據媒體報道,Temu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GMV突破50億美元,而SHEIN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就已達到240億美元,增長超過40%,超越了其2022年全年收入。美國電商分析平臺Marketplace Pulse也評論道,SHEIN和Temu是最引人注目和最有影響力的顛覆者。
到2023年底時,它們已成為全球50個最大經濟體下載量最前列的應用程序。
以史為鑒,每一代商流的變化都會帶來物流格局的重塑,企業崛起的機遇醞釀其中。
一般而言,跨境電商物流環節包括前端攬收、運輸分揀、國外報關、干線運輸、海外清關、海外倉儲、尾程配送7個環節。尾程配送是跨境物流全鏈條上的最后一公里,這對任何零售電商來說都是客戶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也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在北美的電商及物流市場尤為如此。
跨境電商火爆之前,UniUni創始人Peter Lu已經提前意識到這是在北美架構起一個大尾程配送網絡的機會。
據其回憶,當時做加拿大市場本地商超配送等業務一度很賺錢,而且價格是跨境電商配送的好幾倍。但UniUni還是迅速全部投入進跨境電商的尾程配送,因為“商流轉化為電商了,但物流卻跟不上”,“我們覺得這個在未來能迅速幫我們實現起網。”
借鑒Uber的共享經濟模式,UniUni成功挖掘了尾程派送市場的第一桶金。但是北美的尾程派送市場的競爭格局同樣復雜,以“四大”為主的頭部物流公司、國有郵政體系、眾多中小型區域派送公司同臺競爭,眾包模式需要與傳統模式分庭抗禮。與此同時,跨境電商件的低單價也是UniUni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在價格、服務質量、運輸時間和客戶體驗等多個方面,北美尾程配送市場都需要不斷完善、跑通和穩固,這個過程可能意味著風險。但肉眼可見的,這是一塊值得關注的巨大蛋糕。
01 商流,變化和問題
北美的物流市場主要由四大公司(UPS、Fedex、DHL和USPS)主導。然而這幾家企業的模式都是由電商平臺委托物流公司,再將商品從倉庫運至客戶處,消費者線上下單后不得不等待長達兩周的時間,用戶體驗極差。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亞馬遜早期一直依托聯邦快遞和UPS運輸電商包裹,但2013年購物季訂單大爆發下,致使亞馬遜的包裹遭遇大規模延遲,因此亞馬遜開始自建物流網絡,減少對外部物流的依賴。而如今亞馬遜甚至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快遞公司。
疫情爆發下迅速崛起的SHEIN等平臺,也面臨著當時與亞馬遜類似的問題。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電商平臺需要極快的配送速度、優質的物流服務以及信息化的物流跟蹤系統,而這對于傳統四大快遞公司而言是很難達成的。
元璟資本合伙人劉毅然也曾表示:“隨著跨境電商機會的興起,全球正在出現一波結構性的機會,傳統為信件服務的物流形態越來越無法滿足電商件的需求。”
Peter Lu則認為,傳統物流公司的網絡就不是為電商設計的,重資產投入、缺乏靈活性、成本高企統統是他們進入電商市場難以解決的問題。如工會制度下,UPS每個普通快遞員的年人力成本就是17.5萬美金,在UPS的成本構成中,薪酬福利開支占到公司收入50%,且增長趨勢和收入一致。
UniUni選擇效仿Uber,利用眾包的模式,聚集起一幫兼職的眾包司機們,配送員可以是各種職業,如寶媽、畢業生、超市兼職員工等,他們開車、騎摩托車等去送快遞。這種輕資產模式迅速解決了傳統物流重投入的問題。此外,與傳統快遞公司相比,UniUni在人口密集地區布局了3級分布式的配送網絡,和海量注冊且培訓過的、自帶車輛經驗的司機池,能有效縮短交付時間,應對突發單量高峰。
2020年前后,某跨境物流公司預測疫情爆發后,加拿大郵政在單量峰值期間可能停擺,因此,他們在加拿大各地尋找區域配送公司進行后備合作。Peter Lu表示,“他們每一單給出的價格是4塊左右,遠低于當時的市場價10塊。沒有人響應,大家都覺得太便宜了,不賺錢可能還虧錢。”
對于UniUni來說這卻是個機會。團隊計算發現在其眾包模式下,未來這樣的價格是可以接受并且能夠盈利的。
02 盈利,前景和難題
借助跨境電商帶來的中小件包裹,UniUni迅速架構了自己的物流網絡,但低價的電商件也提升了其獲得利潤的難度。據Peter Lu自述,UniUni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盈虧平衡,主要歸因于其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通過跨境電商件完成起網后,UniUni計劃再依托高質低價的優勢,覆蓋更多北美本地客戶,“我們這么低的cost control,未來做本地肯定是有機會的。”
數據顯示,當前美國的單日包裹數量超過8000萬個,市場規模超1800億美元,但其中跨境電商只占到20%,來自中國的跨境電商可能只有10%,另外80%的單量都來自本地市場。“我們未來一定是做本地為主的,起網后,本地的量將來一定超跨境的。”Peter Lu對此非常篤定。
長期專注于全球市場華人創業,并在早期就決策了對Uni Uni進行投資的凱爾特創投合伙人陳潔也表示:“作為UniUni最早的風投機構,我們看到疫情的到來加速了北美電商滲透率的大幅上漲,投資UniUni團隊解決北美電商物流貴,慢,技術落后的痛點,并見證了他在加拿大的通過精細化運營和良好的UE擴張到美國。”
實際情況和陳潔所所說的基本一致。一個例證是,2023年9月UniUni為了提升分揀效率引進了分揀設備,讓洛杉磯從曾經的手動分揀700單/小時,增長到如今分揀機每小時能夠處理8000單,這意味著其洛杉磯業務正在高速增長。
在Peter Lu的預想中,當前UniUni正在幫助北美物流行業從舊的物流模式,向電商匹配程度更高的新一代物流網絡升級,“推動美國物流及尾程配送行業的結構性變革,并在該過程中成為北美物流行業的新一代領軍企業之一”。
UniUni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包裹單日運營處理量達到500萬個/天或更高,單量以本地訂單為主,跨境訂單為輔,形成一個高度自動化,數字化和面向電商定制化的美加大城市全覆蓋物流服務網絡,這意味著其企業規模、分揀和配送能力還將會有相當規模的擴大。
03 “第五大”,機會和挑戰
談及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時,Peter Lu做了一個差異化總結:“在所有搞眾包式電商物流方案的供應商中,我們是最了解北美的;而在北美,我們又是最熟悉中國電商物流模式的。”
觀察國內物流行業,會發現玩家們最終比拼的就是自動化與數字化,并最終顯化為配送質量。UniUni在這些環節均做了前置布局,據公開報道,有技術創業背景的Peter Lu,在前期幾乎投入了公司全部的資金和資源,自建技術團隊,搭建起了三級分揀倉儲網絡體系,和數據、算法、網點、線下配送一體化的運營體系。
“在物流及供應鏈的世界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處理著客戶與貨物之間的關系,而新興技術和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橋梁的角色。”Peter Lu表示。
舉個例子,由于地址書寫不規范,邁阿密的運單地址長期存在嚴重的經緯度解析問題。錯誤的地址導致包裹無法準確地加入派送路線,因此倉庫團隊往往要付出大量精力手動修改這些包裹的地址。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UniUni的技術團隊創新性地引入了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學習技術,開發了地址彈性搜索服務,有效的自動修正錯誤地址,以提高配送效率和客戶滿意度。據悉,修正后地址庫的命中率從7%提升到了30%。這些投入最后都能變成UniUni的品牌聲譽。
“2023年旺季的時候,有電商平臺停掉了北美幾乎所有區域性的物流派送商,因為對他們的服務質量心里沒有底,只留下了UniUni和一些老牌的本地服務商,是我們合力把整個電商旺季的物流配送撐起來的。”Peter Lu分享道。
這種品牌聲譽是打造大型物流配送企業的剛需。因為想要在這個領域獲得成功,向上要讓電商客戶滿意,向下要讓消費者滿意,中間還要在模式之爭中獲勝。
在中國等新興市場,郵政快遞在物流行業所占的份額都是很少的,商業快遞占據起碼30%的市場規模。但如今在北美市場,亞馬遜是世界第一大電商快遞公司,但之后就脫節了,眾多區域性物流企業分食2%左右規模的市場,競爭極為慘烈,在加拿大市場,國有的加拿大郵政甚至仍在承擔著大量的尾程派送任務。
Peter Lu認為,其中隱藏著出現第五大物流企業的機會,只要能占據15%以上的市場,就已經擁有了巨大的規模。北美如今的諸多玩家均在爭搶這一機會,但以目前的資本吸引力和模式的創新性來看,UniUni已經是其中相當具有競爭力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