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工程機械領域也恐受到貿易壁壘的影響。
2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賦予美國海岸警衛隊更大的權力以監管港口的網絡安全,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200多億美元用于港口安全建設,其中包括在美國國內制造港口起重機。
多家外媒報道稱,美方人士指出,此舉是為了更換美國港口使用的所有中國制造港口起重機,中國制造的起重機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潛在風險。
2月23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此表示,所謂中國遠程控制港口起重機收集數據完全是無稽之談,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中國的產品和企業。將經貿問題工具化、武器化,只會加劇全球產供鏈的安全風險,最終損人害己。
毛寧表示,我們希望美方能夠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為中國企業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中方也將繼續堅定維護本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白宮給出的數據稱,美國港口有近80%、共200多臺起重機為中國制造。
起重機是指在一定范圍內垂直提升和水平搬運重物的多動作起重機械,又稱天車、航吊、吊車,為工程機械重要門類。
2023年,中國起重機共出口約1.4萬臺,同比增速達到41.6%。以起重機為代表的后周期品種,受益于存量項目開工,出口表現優于挖掘機。

英國KHL集團發布的2023年起重機制造商排行榜中,前十名有四家中國企業,分別是排名第三的徐工機械(000425.SZ)、排名第五的振華重工(600320.SH)、排名第六的中聯重科(000157.SZ)以及排名第八的三一重工(600031.SH)。
2022年排名中,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一度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振華重工、三一重工分別排名第四、第五。
該榜單顯示,四家中國企業的銷售額為106.43億美元,占全球前20強企業總銷售額的比例為33.5%。
去年在行業周期因素影響下,中國起重機產品內需下滑。徐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振華重工的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41%、48%、46%、19.8%,振華重工的降幅相對較小。
振華重工大股東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國有控股 A、B股上市公司,其總部設在上海,并在上海、南通等地設有多個生產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機械重型裝備制造商。
振華重工的主營業務涵蓋港口機械及服務、海洋重工、大重特型鋼結構、海上運輸安裝及新產業等多個板塊。
2月23日,振華重工董秘辦回應界面新聞稱,公司正在密切關注此事,還在了解情況是否屬實,后續如果有進展會及時發布公告,振華重工在美業務占比不到10%,初步判斷該事項對公司影響較為有限。
據英國雜志《World Cargo News》(《世界貨運新聞》)此前統計,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間,全球共有271臺岸橋訂單,其中222臺訂單來自振華重工,占比82%。
振華重工2022年財報顯示,港口機械營業收入207.3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近七成。其中,北美洲營業收入達到21.8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約7.2%。
振華重工年報中曾指出,制造了被世界橋梁界視為高難度項目的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新海灣大橋全部鋼結構。該公司也在美國擁有子公司以及合營企業。
受上述消息影響,工程機械龍頭企業股價集體下跌。
截至2月23日收盤,振華重工下跌2.41%,收于3.24元/股;徐工機械下跌2.61%,收于5.97元/股;中聯重科下跌2.09%,收于7.97元/股;三一重工下跌0.85%,收于13.95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