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王非
大模型熱潮依然洶涌:OpenAI的文生視頻模型Sora引發廣泛關注、90后清華學霸創業一年估值25億美元……然而,一則“噩耗”悄然襲向NLP獨角獸!
2月21日晚間,一張竹間智能內部信截圖在業內瘋傳。網傳截圖顯示,該公司自2月20日起停工停產6個月。
針對此事,竹間智能今日緊急發布《官方聲明》稱,“停工停產”系錯誤解讀,為不實報道。
但是,竹間智能也承認確實“經營艱難”:正對于部分虧損業務進行優化,其中涉及部分崗位的工作重組計劃,進行了少部分崗位的停工。
來源:微信公眾號截圖
2018-2023年,每年均進行融資的竹間智能,堪稱“資本寵兒”,投資方不乏中銀國際、交銀國際、云暉資本、領沨資本、哈勃投資、科沃斯等知名機構。
在大模型熱度不斷攀升的當下,昔日明星企業,卻瀕臨“潦草退場”的窘境,何至于此?
融資總額超10億,“造血”能力尚顯不足
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由人工智能領域的大牛簡仁賢創辦。
公開資料顯示,簡仁賢于美國南加州大學 (U.S.C.)獲計算機碩士學位后,在90年代初期即從事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2006年,他加盟微軟,并在2012年出任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負責微軟亞太地區的搜索、Bing廣告、Bing Mobile及人工智能產品的技術研發、產品落地與戰略規劃。
2015年,已在微軟工作近10年的簡仁賢意識到人工智能時代已來。此時,其麾下微軟小冰也已初獲成功。于是在科幻電影電影《Her》的觸動下,他毅然辭職并創立了竹間智能。
憑借強大的背景,伴隨人工智能1.0的時代紅利,竹間智能獲得了2500萬美元天使投資。
此后,在2018-2023年,竹間智能也一直是“資本寵兒”。不到5年的時間里,按照一年一輪的節奏,完成了6輪融資。
竹間智能公布的最近一輪融資,是在ChatGPT熱潮剛剛興起的2023年2月。彼時,竹間智能宣布于2022年底完成D2輪融資,由金浦投資、金庫資本、江蘇文投、雋賜資本等聯合投資,融資金額未披露。
至今,竹間智能成立至今共完成7輪融資,融資總額超10億元,估值也早已達到獨角獸標準。
然而自2022年完成轉型,并在ChatGPT席卷全球之初,發布類似產品的竹間智能,卻未能如愿站立潮頭。
網傳截圖顯示,竹間智能自2023年起,業務需求大幅減少,給公司帶來了嚴重的現金流壓力和挑戰。也因此,公司決定進行業務調整。
針對虧損的業務線,竹間智能計劃進行優化,部分部門和崗位將從即日起(2月20日)停工,并進行重組,停工停產時間定為了6個月。
“停工停產”的字眼瞬間吸引業內人士普遍關注,伴隨傳聞愈演愈烈,竹間智能于今日緊急發布《官方聲明》。一句話概括就是:并非全面停工停產,僅對部分虧損業務進行優化。
對于未來發展,竹間智能表示“對業務前景和探索新技術、新產品的機會充滿信心,致力于加強核心產品與業務的持續發展,以確保在AIGC領域中的競爭力優勢。”
微軟亞研院副院長帶隊,已轉型成為“大模型落地”服務商
作為成立近10年的人工智能企業,竹間智能的發展似乎也暗合時代的呼吸脈動。走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寒冬”悄然而至,其也成為較早轉型的企業之一。
據官方介紹,自2022年起,竹間智能已全面轉型為PLG(Product Led Growth)企業,將PLG理念貫徹進研發、產品和銷售中,結合最新生成式AI技術和大小模型雙引擎,加速PLG產業落地。
2023年,ChatGPT掀起全球浪潮。于是在2月份獲得D2輪融資的同時,竹間智能還宣布運用多年打磨所積累的獨特壁壘,打造了“類ChatGPT”的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進軍AIGC領域。
據介紹,竹間智能推出了多款智能創作寫作軟件,如Magic Writer、Wendroid、靈感閃文等,并推出企業級Gemini GPT產品系列,包括基于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企業對話機器人KKBot、交互式認知搜索引擎ChatSearch,以及全新AI陪練和企業員工助手等,提高企業白領等知識生產者的生產力,幫助企業更好完成數智化轉型。
短短4個月后,竹間智能于2023年6月6月18日正式推出“1+4”大模型產品體系,并將自身定位于“為企業打通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隨后,公司陸續宣布與中軟國際、華為云、智譜AI、中科曙光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來源:竹間智能
官網信息顯示,竹間智能目前已建立起6大平臺型產品,包括Bot Factory對話式AI平臺、Gemini知識工程平臺、AICC+解決方案平臺、NLP自然語言處理平臺、Scorpio自動化機器學習平臺、WFEA超級工作流程自動化平臺,并在AI+金融、AI+企業、AI+健康醫療、AI+制造、AI+智能終端、AI+政務等領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簡仁賢曾提到,“做大模型不能唱高調,企業需要低成本、平民化的模型產品。”為此他計劃“成立99萬大模型試驗室”,即讓企業在99萬的預算內即可打造一個企業自有的大模型,讓大模型變得更為平民化。
表面來看,竹間智能的發展“無可指摘”。需要注意的是,與內部信一同傳出的還有“竹間智能強調傳統NLP與大模型并進,轉型不徹底”的傳聞,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該公司面臨的尷尬處境。
作為對比,竹間智能未能像智譜AI、循環智能、小冰公司、追一科技等明星NLP公司那樣“成功轉型”,并走上坦途。
其中,循環智能的創始人楊植麟,重新出發創辦了新公司——月之暗面。就在三天前,該公司被爆完成超10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小紅書、美團、阿里,老股東跟投,投后估值達約25億美元。
而追一科技則在2022年傳出裁員消息。創始人吳悅彼時稱,“從2019年開始,就經歷了一段‘坐冷板凳’時光”。此后,該公司積極進行內部變革,并在大模型熱潮下成功推出服務和營銷領域垂直大模型,也算是成功“走出泥沼”。
未來,竹間智能會否像追一科技那樣,打個漂亮的翻身仗,我們也將持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