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芳穎
界面新聞編輯 | 許悅
界面時尚曾報道,2023年末,貝玲妃關閉了天貓、京東、抖音等多個電商平臺,僅保留了絲芙蘭線下店鋪和絲芙蘭各平臺線上官方旗艦店的購買渠道。
然而,近期多位網友在小紅書上表示,貝玲妃即將從絲芙蘭渠道全面撤退,目前已有會員收到貝玲妃修眉師通知稱,該品牌將在2024年6月底、7月初退出中國內地市場,并提醒顧客在退出之前盡量用完修眉卡,或是到店兌換貝玲妃等價產品。
同時,貝玲妃微博、小紅書、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的官方賬號也自2023年末起進入停更狀態。
界面時尚就貝玲妃退出中國內地市場一事求證貝玲妃及絲芙蘭中國團隊,截至發稿并未獲得回復。
但有絲芙蘭上海店員對界面時尚證實了撤柜傳聞,并表示貝玲妃撤柜時間可能比6月份更早。
貝玲妃在中國內地市場有過高光時刻,但它有好幾次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期。
貝玲妃2007年就進入中國內地,于上海開設首店。次年,貝玲妃入駐同屬LVMH集團的美妝零售連鎖店絲芙蘭。貝玲妃在中國建立起知名度,離不開絲芙蘭在中國發展的上百家門店。絲芙蘭的門店成為貝玲妃可以依靠的流量窗口,但為了建立完整的品牌形象,貝玲妃仍然在各大中高端百貨開設獨立柜臺。
不過,中國的電商起步猛、發展快,早年間并不是所有的外資品牌都能充分意識到它所蘊藏的潛力,包括貝玲妃。
貝玲妃早在2011年就開設了天貓旗艦店,但不到半年即關店。時隔六年后,貝玲妃再度入駐天貓,同期又開設了京東旗艦店。但這六年時間是阿里系電商發展最快的增長期,早早入局的貝玲妃卻完全沒有抓住機會,直至電商發展白熱化才重頭再來。
2021年,貝玲妃加入抖音,但此時歐萊雅、蘭蔻等多個國際美妝品牌已經入駐抖音,并在大促節點占據美容護膚品類的銷售前列。
在線上進進退退的遲疑間,貝玲妃在線下的發展也并不如想象中順利。
2021年初,貝玲妃在全國多座城市已經撤柜,線下又退守到絲芙蘭渠道。值得提到的是,線下蜜蠟修眉是不少消費者聽到貝玲妃要退出時扼腕痛惜的一項服務。這也側面說明了貝玲妃在中國市場仍然積累了一定的品牌資產。
貝玲妃在中國有過高光時刻,豬油膏、反恐精英妝前乳、眉筆、蒲公英腮紅等等都曾是紅極一時的爆款單品,甚至會有仿冒品的出現。某種程度上,出現仿冒也是對于品牌的一種贊揚。
有著一手好牌的貝玲妃卻錯判了中國內地市場的變化。
貝玲妃的定價偏中高端,一塊單色腮紅售價165元,一支貝玲妃眉筆售價225元。形象明艷活潑、產品名有意思的貝玲妃更能抓住年輕女性的心。但是貝玲妃彩妝的價格對于初入社會或者仍在校園的女孩來說并不算便宜,尤其是當主打性價比的國貨美妝聲勢愈隆,年輕消費者選擇太多了。而有了一定經濟能力,能負擔起225元的眉筆時,許多大牌彩妝針對中國年輕人的強勁營銷攻勢,又讓幾乎不做高調營銷的貝玲妃缺乏存在感。
從過往產品來看,貝玲妃也沒有持續推新的能力,多年來拳頭產品沒有太多變化。但如果要堅持經典產品打天下的思路,貝玲妃也應該進行更為在地化的營銷,讓品牌在大眾層面保持新鮮感。
在包裝和策劃上,貝玲妃一直延續美式復古風。跳躍的顏色和粉嫩的氛圍感使其常常在一眾美妝柜臺中格外奪目。恰如網友所評論的,“年輕時買不起,有錢了又看不上”,貝玲妃始終與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喜好產生錯位。
貝玲妃的失敗不是個例。Too Too Faced、Glamglow等小眾美妝品牌都創造過眼影、面膜單品輝煌的品牌都在中國市場綻放過,又落下余暉。
這說明好的產品和品牌故事已經成為基礎,中國美妝市場上不缺好東西,需要的是能不斷推陳出新、會講故事的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