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藍麗琦
2月21日,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建設報》消息,2月20日下午住建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視頻調度會議。
住建部公布,截止2月20日,全國29個省份214個城市已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分批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并推送給商業銀行,共涉及5349個項目。
已有57個城市162個項目獲得銀行融資共294.3億元,較春節假期前增加113億元。
根據《中國建設報》報道,據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有關數據,已對“白名單”項目審批貸款1236億元,正在根據項目建設進度需要陸續發放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住建部強調,各商業銀行按照規程審查后放貸,對不予放貸的項目需要向金融監管部門報送“無法貸款的原因”,由城市政府及時協調解決,形成“白名單”項目。
其次,住建部強調,確保貸款資金全部用于項目開發建設,嚴防資金被挪用于購地、償還債務或其他投資。
此前在1月24日,房地產融資端迎來重大利好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中稱,2024年底前,對規范經營、發展前景良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全國性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基礎上,還可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用于償還該企業及其集團控股公司存量房地產領域相關貸款和公開市場債券。
《通知》印發不到半個月,就有數家頭部房企宣布旗下入圍的項目。界面新聞曾在2月5日報道,融創、旭輝、綠地已確定入圍第一批“白名單”的項目分別有超90個、23個、34個。
除了企業以外,多個地方住建局也陸續發布消息,梳理第一批房地產“白名單”項目,向當地的金融機構進行推送。
- 成都首批房地產“白名單”共包含208家項目企業、227個項目
- 重慶市首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314個,融資需求約830億元、涉及22家融資機構
- 青島首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84個,融資需求約250.2億元、涉及19家融資機構
- 哈爾濱首批融資支持項目房企“白名單”共有19個項目,融資需求超過27億元
- 西安首批房地產項目“白名單”54個,融資需求約179.84億元
(由界面新聞根據各地住建局信息整理)
較為欣喜的是,在春節后地方房企融資又迎來了新進展。根據《重慶日報》2月19日的報道,截至目前,重慶市已有6家銀行對10個項目授信18.58億元,按工程建設需要發放貸款7.3億元,預計后續發放貸款將快速增加。
此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主管的《中國銀行保險報》曾報道,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在收到白名單后,開啟了貸款審批綠色通道,僅用了6個工作日便完成了合川區花灘國際新城譽峰項目的貸款審批,新審批貸款3.2億元,主要用于企業支付工資及工程款,而以往類似項目一般需要20至30個工作日才能審批完成。
需要關注的是,前文提到,如果商業銀行不予放貸,需要向金融監管部門報送原因。
克而瑞集團董事長丁祖昱公開表示,目前房地產業務不良貸款率仍遠高于其他行業,如果對銀行按照硬性指標加大對房地產貸款的投放,可能出現不良貸款率繼續上升,每年計提的資產減值侵蝕企業利潤的情況,甚至可能會將當前地產存在的風險傳遞給銀行體系。
《中國房地產報》曾報道,2023上半年18家重點上市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行、10家股份制銀行、2家城商行)房地產業的不良貸款余額共計2970.26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209.32億元。
其中,6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共2053.88億元,占比7成,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產業不良貸款76.28億元,在18家銀行中占比約3成。此外,工商銀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率為6.68%,系18家銀行中最高。
《通知》內容也重申了商業銀行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性物業貸款業務。經營性物業貸款額度原則上不得超過承貸物業評估價值的70%。
丁祖昱認為,房地產金融政策最終還是在于落地,雖然去年至今各地密集召開銀企座談會,但對商業銀行而言如何能夠“安全”的執行金融政策才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