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有中國“跨境電商之都”之稱的深圳,其跨境電商規模在2023年再創新高,占深圳進出口總量接近8%,在全國跨境電商規模總量中占比超過12.6%。
據深圳市商務局,2023年,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超3000億元,增長75.2%。同期,深圳市進出口3.87萬億元,增長5.9%;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
相對于傳統外貿,跨境電商具有線上交易、貿易額度小、交易鏈條短等優勢,已成為深圳外貿新業態的“金字招牌”。
所謂“中國跨境電商看華南,華南跨境電商看深圳”。目前,深圳擁有5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培育的跨境電商上市企業已達10家,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深圳跨境電商企業建設運營的品牌獨立站超過100個。
據估計,世界亞馬遜賣家數量最多的城市便是深圳,這里聚集了亞馬遜上三分之一的第三方中國賣家。其中涌現出一批行業龍頭,比如賣消費電子的安克創新、影石創新、傲基科技,賣安防產品的睿聯技術,賣服裝的賽維時代,賣戶外電源的正浩,賣3D打印機的創想三維、ELEGOO、縱維立方等。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速度,促成了深圳跨境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也讓一大批賣家悶聲發大財,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讓全球的采購訂單轉移到了中國,大量深圳賣家在當年收獲了爆炸式增長的外貿紅利。
但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野蠻生長的現象,在接下來的2021年,許多深圳賣家因違反亞馬遜平臺規則而遭遇大規模封號,導致元氣大傷,行業里甚至形容,這是“十年不遇的行業巨震”。
封號潮后,許多賣家經營變得更加規范,或增加品牌獨立站,或進駐其他平臺,多條腿走路。2022年,深圳跨境電商再次恢復增長,當年規模同比增長超2.4倍。
2023年12月,時隔三年后,亞馬遜全球開店跨境峰會選擇在深圳重啟,深圳重新成為亞馬遜與其他跨境電商平臺爭奪中國賣家的戰場。亞馬遜也把全球首個創新中心放在了深圳前海。
事實上,深圳不僅吸引了亞馬遜,抖音、京東國際、SHIEN、阿里巴巴等國內平臺也紛紛在深圳加大投入,東南亞Shopee、北美新蛋、俄羅斯OZON、非洲Jumia等跨國電商平臺也競相在深圳設立了運營總部、研發主體。據悉,拉美最大平臺美客多即將在深圳設立中國區總部。
深圳跨境電商的產業優勢不僅體現在規模,比如在產業配套方面,深圳海外倉遍布全球。截至目前,深圳企業在全球建設運營的海外倉數量超350個,建設面積超過380萬平方米,規模居全國前二。在廣東省21個省級公共海外倉中,17個由深圳企業建設運營。除在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重點布局外,深圳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設運營海外倉面積超63萬平方米,其中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增長較快。
在傳統外貿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深圳對跨境電商也愈發重視。
《深圳市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提出,到2025年,深圳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規模、創新能力、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以及企業綜合競爭力、國際交流合作水平等居于全國前列,初步建成跨境電商國際樞紐城市。
最新印發的《深圳市推動外貿穩規模穩份額穩增長工作措施》(下稱《措施》)明確,深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支持品牌效應明顯、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的工業企業通過“第三方平臺+獨立站”開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
在國家層面,1月2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今年,要繼續培育跨境電商這個外貿新動能,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支持頭部企業帶動上下游供應鏈協同發展,依托各地的跨境電商產業園孵化更多初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