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獨角獸 Mia
編輯 | 赤木瓶子
得益于史上最長的春節假期,且八天假期不包含慣例上無新片排映的除夕,加上初五疊加情人節,2024春節檔創下了新高。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17日21時,2024春節檔期(2月10日—17日)總票房(含預售)達80.23億元,總放映場次393.7萬場,總觀影人次1.63億人,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場次、觀影人次等多項影史紀錄。賈玲執導的《熱辣滾燙》以27億成為檔期冠軍,檔期第二到四名依次是《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第二十條》。檔期后幾日和節后,《第二十條》實現了逆跌。
有人歡笑,也有人哭泣。2月14日,由韓延執導的愛情片《我們一起搖太陽》(以下簡稱“《搖太陽》”)宣布退出春節檔。隨后,《紅毯先生》《黃貔:天降財神貓》和《八戒之天蓬下界》分別于2月16日和17日相繼官宣撤檔。前四名電影合計貢獻了97.6%的檔期大盤票房,意味著今年的環境對后四名非頭部影片而言極度殘酷。
在春節檔收尾之際,引發全網熱議的除了“四部影片齊撤”,還有歌手薛之謙開啟的“屏攝元年”。2月15日,薛之謙發布《飛馳人生2》觀后感,在文中插入多張影院拍攝的電影照片。“薛之謙盜攝”“六公主評盜攝現象”登上熱搜。次日,薛拒不認錯而是予以嘲諷,粉絲也模仿他而曬屏攝圖以示支持。著名編劇、導演董潤年發文稱:“反對屏攝,屏攝違反版權法。”
《電影產業促進法》第31條指出:“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國家版權局最新發布的保護電影版權公益廣告中,也提出“觀看過程,放下手機,不要屏攝”。觀眾觀影文明仍然有待改善。
宣發策略失誤,撤檔,盜攝……80億春節檔背后,爭議連連,從業者應當如何考慮檔期適配度?
《紅毯先生》或虧2億:前四名吃肉,后四名沒湯喝
往年春節檔二八效應也很顯著,只是從未像今年一般殘酷。數據統計顯示,過去五年前三名票房占比大致達到總票房的八成。但即便如此,“非頭部”仍有節后憑借口碑走出長線的空間,如2021年的《人潮洶涌》,2022年的《狙擊手》,2023年的《深海》都是如此。
今年“后四名”連湯都沒得喝,不到3%的總計票房占比,平均每部不到2%的排片,則意味著失去了任何翻盤的可能性。這與市場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共同發布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24年春節檔》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春節檔觀眾滿意度得分85.9分,為2015年以來調查9個春節檔的第二名,同時居歷史調查各檔期滿意度第4位。
檔期內《熱辣滾燙》憑借著賈玲的國民度、真誠、瘦身100斤的壯舉,達到了全網屠屏的話題度,《飛馳人生2》《熊出沒10》本身已有IP效應和粉絲基礎,《第二十條》有國師光環,卡司強大,有普法的社會性話題性延展空間,這些優勢,都是后四名非頭部不具備的。
春節檔本來就是一個“半數觀眾一年只看一部電影”的檔期,大批一二線城市打工人返鄉,合家歡、下沉屬性的影片是剛需。四部影片豆瓣開分7.9分以上,集體高分意味著內容口碑沒有拉開差距,幾大合家歡種子選手基本盤得到了穩固,留給“非合家歡”的機會更加渺茫,沒有往年第一梯隊拉跨后,第二梯隊立即補位的黑馬逆襲現象。另外,檔期“含喜劇率”過高,類型高度同質化,加劇了觀眾的審美疲勞,降低了觀影頻次和動機。
拋開兩部炮灰動畫《黃貔:天降財神貓》和《八戒之天蓬下界》不提,遺憾的是,《紅毯先生》和《搖太陽》本身都有著一定的體量和品質,如果選擇其他檔期,本來可能獲得更好的成績。兩部影片首日排片都不到10%,越往后越是被頭部壓制,排片更少、時段更冷門。
定位為“優雅喜劇”的《紅毯先生》,是導演寧浩一次“希望回歸《香火》《綠草地》等早期作品風格”的極簡主義嘗試,此前參加了多倫多電影節和平遙影展。據出品方歡喜傳媒半年報披露,《紅毯先生》的攝制成本約2.6億元,其中包括劉德華片酬6000萬元以及寧浩導演費2400萬元。該片至少要取得7.5億元總票房才能收回制作成本。上映7天,《紅毯先生》累計票房僅約8000萬+。該片豆瓣開分7.0分,當前為6.8分,口碑兩極。
頗具反骨的他,摒棄了“瘋狂”系列的拍法,精心打磨了視聽語言,內核荒誕文藝而嚴肅,勾勒創作者、資方、公關、明星、經紀人等圈內全圖鑒,諷刺娛樂圈諸多怪現象,折射人與人溝通的困境,頗具迷影情結。“208W”感嘆人生不易,對大眾來說多少有些曲高和寡,奉俊昊和《荒野獵人》也不是人人都知道,不少影迷認為它的風格更接近于戛納的《方形》和威尼斯的《主競賽》,因此它的受眾應當是“至少看過幾部歐洲藝術片”的一二線城市影迷,而非普羅大眾,更適合的去向是影展而非春節檔。
并不商業的《紅毯先生》,不管在哪個檔期都不屬于一部容易宣發的片子,而它的撤檔,儼然完成了一次與片中內容遙相呼應的外部閉環。片中情節與華仔自身傳聞形成互文,片方的宣發重點主要放在劉德華身上,以及劉德華與寧浩的多年情誼上,打出了“不是八卦片、不玩爆笑梗、不走合家歡”的三不口號。但從根本上來說,這是一部電影藝術性強于娛樂性、難以下沉的片子。
《搖太陽》的問題則出在題材與檔期的適配度上。這是韓延導演首次進軍春節檔,此前他的《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都有著票房口碑雙高的表現,票房達5億+、14億+,均在豆瓣7分以上。該片豆瓣開分7.9分,是韓延生命三部曲中的最高分,在檔期內也是高分,彭昱暢、李庚希兩位貢獻出了優秀表演,以及不錯的化學反應。相比其不足1億的票房,與其品質出現了明顯的錯位。
事實上,《搖太陽》并不如外界預想的一般苦情,而是溫情治愈的。可惜的是,多年來根深蒂固的集體心理和檔期氛圍難以戰勝,絕癥題材被大部分觀眾認為是“晦氣、不吉利”的,很難成為春節檔這個充滿喜慶氣氛的檔期的首選。彭昱暢、李庚希也并非頂流,前期熱度無法與易烊千璽主演的《送你一朵小紅花》比擬。影片本身也存在著與前作相比情節、人物關系自我重復的問題。
片方最早啟動了宣發,大規模業內放映說明了對品質有信心,定檔便是賭春節檔類型差異化的可能性。它從定檔以來便瞄準情人節檔,一系列CP直播與喜糖場等宣發動作,都意在發酵愛情片的長尾效應,情人節當天,《搖太陽》單日票房為2787.3萬,相比前后兩天500多萬的票房出現了明顯的漲幅,但對于完成絕地反擊來說,還不夠。
改檔之后的命運
這場罕見的“集體撤檔潮”,背后折射出的是片方對市場環境、觀眾心理的認知不足。春節檔從來就不是一個“高分者勝”的檔期,其主要場景為親朋好友歡聚的線下社交場景,在基本達到內容及格線、口碑沒有大幅度崩潰的前提下,觀眾對娛樂性的要求高于對電影藝術性的要求,話題性、情緒共鳴度的高低,是出圈的關鍵。
寧浩此前表示:“檔期也是被塑造的,春節檔也不都是合家歡,應該給觀眾看點不一樣的。”觀眾包容度和檔期類型多元化確實在逐年遞增,也并不是只有喜劇片才能在春節檔取得成功,但市場培養需要很長的時間,目前,足夠廣泛下沉到三四線縣城的“合家歡”依然是基本盤,違背這一基本法的影片都勢必遭受商業上的慘痛教訓。
此前春節檔韓寒的《四海》口碑票房大崩盤,除了壓抑和悶、內容邏輯問題、“含騰量低”之外,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過年的主角死了,晦氣”。《紅毯先生》不夠商業和合家歡,而《搖太陽》題材不夠喜慶。
前文已經提到,不同于“爛片失利”,《搖太陽》《紅毯先生》都有著相對較高的品質,進入春節檔屬于策略失誤,撤檔是尋找第二次機會的理性決定。
對于已經官宣改檔至清明檔的《搖太陽》來說,這一“關乎生死”的檔期,明顯是一個比春節檔適配度更高的檔期。目前來看,3月已有《沙丘2》《功夫熊貓4》《哥斯拉大戰金剛2》等多部影片定檔,傳統上的冷檔期并不冷,其出品方聯瑞影業多年來一直深耕家庭親情向題材,其操盤的《我的姐姐》更是內地影史清明檔票冠,且與韓延有過多次合作,按理說對于“以小博大”和重情緒向內容頗有心得。《紅毯先生》則需要選擇白領打工人回流的節點,打透一二線城市影迷圈層,長線發酵勢能。
那么,改檔之后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嗎?答案是未必。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便是最近的案例,在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上映,該片點映及預售總票房超過4200萬元,隨后緊急撤出春節檔,于大年初五起調整為小規模放映,至2月17日再上映。重映后《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表現依然欠佳,2月17日,影片再次上映當天,只獲得了830萬的單日票房,該片的最終累計票房為1億。
上映前改檔,保留了觀眾對影片的好奇心、內容的神秘性,不乏成功案例,如韓延監制的《人生大事》曾定檔清明檔,后改為暑期檔,票房高達17.12億元。而上映后再改檔則顯得被動,第一波口碑已經釋出,該做的宣發也已經做了,多少會影響信心,目前尚無逆襲先例。
在這次“大撤檔”之后,“馬太效應”越發顯著,未來片方定檔春節檔或許會更加慎重。春節檔是一場豪賭,過去三年這一檔期產出票房均占據全年總票房的10%—20%,開年戰關系著全年電影市場的信心。全年最大的票倉容量,全民級熱度和關注度,也意味著最高的宣發成本,以及最高的風險。
《搖太陽》和《紅毯先生》在春節檔的失利,“非戰之罪”。它們需要更合適的檔期,更長的周期去發酵口碑,減少損失。后續這兩部影片能否反敗為勝,可能需要更加出奇制勝的營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