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彪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春節剛過,京東在海外市場便有了新動作。
2月19日,有消息稱,京東計劃考慮收購一家英國家用電器零售商Currys,雙方近幾周進行了非正式的試探性會談。
另據多家媒體披露,京東已向倫敦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文件,表示“正在評估一項可能的但處于非常初步階段的交易,其中可能包括對Currys全部發行股本的現金收購要約。”
該消息讓Currys股價應聲暴漲,現已漲超35%,公司最新市值為7.25億英鎊(約合9.14億美元)。
界面新聞就上述收購事宜向京東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復。
成立于1884年的Currys是一家英國電子產品零售商,最初靠銷售自行車起家,后將業務拓展至家電、電腦、手機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1927年登陸倫交所上市至今,Currys在英國已經開了超300家門店,同時在八個國家設有門店,全球共擁有超過15000名員工。
眼下,這家總部位于倫敦的老牌零售商陷入了經營困境,股價過去兩年縮水54%,正積極尋求被收購的機會。
接觸京東前,Currys已經拒絕了一家投資機構Elliot Advisors開出的7億英鎊(約合8.8億美元)全資收購報價。Currys領導層認為,“這一價格遠遠低估了公司的價值”。Elliot Advisors首次報價被拒后并未放棄,目前正考慮提出更高的報價。該投資機構旗下管理基金規模累計高達660億美元。
按照倫交所上市規則要求,京東必須在英國時間3月18日下午5點前,提出對Currys收購要約的明確意向,或宣布無意提出要約。屆時,京東或將與Elliot Advisors就Currys的歸屬展開較量。
京東近來對海外公司的興趣不止這一樁。去年11月,有媒體報道稱,京東有意收購德國最大的電子零售商Ceconomy。外界判斷,這些收購意向應是其為拓展海外市場尋求增長探路。若京東成功收購Currys,有助于其快速進入歐洲特別是英國市場。
自2023年年初關停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的電商服務,收縮國際業務后,京東在海外的布局主要是投資物流、倉儲等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京東物流現今在全球擁有近90個海外倉、保稅倉、直郵倉,未來3年計劃建設覆蓋全球主要國家的供應鏈物流網絡。
去年國內同行紛紛“卷出海”時,京東的電商主業始終未見大動作。今年2月初,京東在一封新春賀信中談及海外市場的重點依舊落在“供應鏈能力出海”。收購一家成熟的線下零售商,無疑可以快速提升在當地整體的運營效率,強化成本控制。
不過,要完成海外并購并非易事,需要應對監管、文化管理整合和市場競爭等一系列難題。京東能否就此走向歐洲市場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