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于2024年2月16日至18日在德國舉行。約有54個國家的防務高官在慕安會上發言。
始于1963年的慕安會原為聯邦德國與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國對話的平臺。如今議題已擴大至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維護地區穩定等全球問題,但大多數話題仍圍繞跨大西洋利益展開。
期間會議組織方發布了慕尼黑安全指數,旨在展示主要國家民眾對于全球性主要風險的感知。今年的指數共包含32項風險源,包括氣候變化、經濟危機、大規模移民。烏克蘭危機、美國選舉、中東沖突及其外溢效應尤其令歐洲國家不安。
王毅表明中方立場
1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題為《堅定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力量》的主旨講話中表示,烏克蘭危機延宕加劇,中東沖突硝煙再起。人工智能、氣候變化、太空極地等新的挑戰接踵而來。但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將始終保持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定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力量。
同一天,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雙方就中美關系及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看法。
據《環球時報》援引參加會見的中國外交部官員介紹,兩國外長肯定了近幾個月來在外交、經貿、禁毒、兩軍、人文、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的積極進展,并就推進各領域對話合作進行規劃。
雙方還就烏克蘭、朝鮮半島核、巴以沖突等問題交換了意見。在烏克蘭問題上,王毅指出,中國既不是烏克蘭危機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從沖突的第二天起就開始呼吁對話解決問題。
而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王毅敦促美方采取行動回應朝方的合理安全關切,按照“雙軌并進”思路,推進半島的長治久安。雙方同意兩國半島事務特使進行溝通。
另外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王毅指出巴勒斯坦一直沒有實現民族合法權利,沒有實現獨立建國。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中東問題的核心。美方應切實推動停火,切實推動“兩國方案”。
澤連斯基四處求援
隨著俄烏沖突進入又一個年頭,由于彈藥供應,尤其是遠程和防空武器,以及人員短缺,烏克蘭在東部戰場進一步陷入了防御態勢。正在參加慕安會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趁機尋求援助。
地處交通要道的烏克蘭工業重鎮阿夫杰耶夫卡成為雙方爭奪的重點。近4個月來,俄軍集中5萬兵力逐步包圍了該地區。2月17日凌晨,烏軍決定撤離阿夫杰耶夫卡,以保留兵力進行防御。
截至2月18日,烏克蘭已與英、法、德分別簽署了長期雙邊安全協議,三國承諾提供更多軍援。目前烏克蘭正與荷蘭進行相關商談。歐盟已于本月早些時候通過了500億歐元的援烏計劃。
考慮到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對于烏克蘭和北約各國而言,美國的援助法案至關重要。但由于民主、共和兩黨在邊境安全等問題上存在分歧,涉及對烏援助的撥款法案未能在國會獲得通過。
澤連斯基透露,烏克蘭與美國已就簽署雙邊安全保障協議進行了兩輪談判。
同樣在慕尼黑參會的美國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表示,如果不能繼續為烏克蘭方面提供財政和軍事支持,美國大兵就要到前線與俄羅斯直接作戰,對歐洲的投入就是美國對抗莫斯科的最好防御。
庫恩斯呼吁眾議院兩黨支持一項950億美元的新援助計劃,其中包括對烏克蘭的資金。該項資金將主要投入于美國防務商為烏克蘭制造導彈、彈藥等軍事裝備。
美國或將退出北約?
隨著美國進入大選年,北約成員國越來越關切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美國是否退出北約的問題。
美國前國務卿、特朗普曾經的競選對手希拉里·克林頓在慕安會上再次提醒歐洲官員,“認真對待”特朗普近期的強硬言論,屆時美國僅僅是名義上的北約成員。
特朗普上周末提出,俄羅斯可以攻擊任何國防支出未達標的北約成員國。自擔任美國總統以來,他一直批評北約未能確保成員國履行其將GDP的2%用于國防的義務。
荷蘭首相呂特、德國總理朔爾茨和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等在慕安會上回應,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美國政治,歐洲需要實現自給自足。朔爾茨更是強調,如果有必要,德國可以把國防支出的占比提高到3.5%。
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持樂觀態度,稱相信大選結果不會影響美國對北約的支持,因為強大的北約對于美國只有好處。
北約成員國于2006年首次承諾實現2%的最低支出目標,但到2014年,只有3個國家符合這一要求。2023年,31個成員國中只有11個的國防支出超過這一比例。在此次慕安會召開之前,北約宣布今年18個成員國將實現這一目標。
多國支持巴以兩國方案
中東戰場是另一個關注焦點。在16日的慕安會開幕致詞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要想解決巴以問題,唯一辦法是落實“兩國方案”。
德國、印度、埃及、卡塔爾、沙特、中國等多數國家官員均明確支持兩國方案。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同時還對加沙人道主義災難表達了擔憂。截至目前,本輪巴以沖突已造成加沙地帶至少2.86萬人喪生,大部分為女性和兒童。
自以色列于2023年10月對加沙發動地面進攻以來,加沙北部和中部的居民相繼逃往與埃及交界的邊境城市拉法,這里也成為以色列的下一個重點目標。目前拉法有上百萬加沙居民避難。
慕安會組織方在會議前發布的年度安全報告中總結到,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樂觀情緒已退散,世界面臨著“雙輸”局面。報告中還提到了在本輪巴以沖突之前中東地區所出現的和解潮,并強調了作為以色列最大的靠山,美國在使得中東形勢降溫方面的作用,包括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停止援助等。
本周早些時候,美國、卡塔爾、以色列和埃及在開羅就加沙臨時停火舉行談判,但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明確談判沒有取得進展,總理內塔尼亞胡則在最新表態中重申反對承認巴勒斯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