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覽商業 蒙嘉怡
編輯|木魚
線下零售行業開始復蘇了。
1月31日,隨著零售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披露期結束,不少超市、百貨公司都積極披露了2023年業績情況。壹覽商業統計發現,“報喜”者占比過半,不少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超50%,但也有部分企業仍面臨大虧。
百貨商場業績逐步恢復
壹覽商業發現,已公布業績預告的26家企業里有20家盈利,包括南寧百貨、歐亞集團、華聯股份、廣百股份在內的10家企業實現扭虧為盈。經統計,2023年已公布業績預告的百貨企業預計凈利潤為25.69億元-45.18億元。
此外,在6家虧損的百貨企業中,中央商場、沈陽商業城、翠微股份與供銷大集仍在增虧,其中沈陽商業城和供銷大集被預警。值得注意的是,寧波中百、百大集團業績“大變臉”,主要是受資本市場影響,持有股票公允價值變動帶來高額損益。
壹覽商業分析,此次百貨業態整體向暖,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從市場環境來看,疫情放開后,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消費端呈現繁榮景象。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表示,消費者信心逐漸恢復,更愿意消費,這直接推動了企業業績增長;同時,消費者更頻繁地回到實體店購物,為百貨公司帶來了更多客流和銷售機會,能夠間接推動業績上升。
第二,從經營戰略來看,一方面,多家企業緊跟數字經濟潮流,強化數字服務能力。將線上線下購物場景融合,同時運營社群,增加消費者粘性。同時,抓住直播風口,不斷完善直播矩陣建設。
另一方面,幾乎所有企業都優化了自身供應鏈,一是利用算法提升供應鏈運轉效率,優化商品統配服務;二是壓低采購成本,提升盈利空間。以歐亞集團為例,該企業就是通過源頭直采和對接供應商的方式來提升毛利率,進而扭虧為盈,營收翻番。某全球著名咨詢公司商品戰略顧問總監潘俊認為,優化經營策略、提高效率等方式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第三,從商品結構來看,包括銀座股份在內的多家百貨商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商品池進行動態調整。以銀座濟南全運村店為例,砍掉了4000余個低效SKU,精簡品類數量,優化內部結構。以往百貨通過上新帶動銷量,若商品池汰換不及時,就會積累越來越多的SKU,反而拉低毛利,也會增加倉儲成本和損耗。適當減少SKU,既減輕了企業庫存壓力,又優化了財務指標,進而提高企業凈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部分企業靠“止損”來提高營收。北京人力(原北京城鄉)就是將原有零售業務置出,才改善了公司經營狀況。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壹覽商業表示,雖然消費市場正在恢復,但競爭依然激烈,且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此,百貨公司仍需不斷創新和改進,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超市閉店減虧
超市企業的數據,從同比增長的角度看,除了三江購物凈利潤同比下降15.6%,另外六家已公布業績預告的超市企業凈利潤都有上漲。但除了三江購物、家家悅與利群股份是盈利狀態,其他幾家大型超市企業均面臨巨額虧損,其中以永輝為最。2023年永輝預計虧損13.4億元,虧損金額是三江購物盈利的十倍多。
事實上,整個零售行業都不好過。
首先,考慮到2022年疫情的影響,超市企業2022年的業績本就不佳。基數低,自然顯得2023年業績好轉快。事實上,上述所有超市企業的凈利潤均低于2019年同期凈利潤,行業整體呈現下滑態勢。
其次,幾乎所有超市企業都通過“閉店”這一方式來減少虧損。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3年第三季度至少有38家超市迎來閉店。其中,家樂福在前三季度的全國閉店總數已達到137家。基于此,曾有多家媒體表示“傳統超市將成為時代的眼淚”。
多位專家談到閉店時說,這確實是一些老牌企業改善狀況的主要方式,既能夠及時止血,減少虧損,還可以借此機會進行企業戰略調整,如轉型線上、優化線下門店布局等。然而,“閉店”并非萬全之策。從披露內容來看,家家悅、利群股份這類扭虧企業,更多將重心放在業態升級之上,通過提升供應鏈管理、優化商品結構、加強線上銷售等方式來改善業績狀況。
最重要的是,籠罩在超市行業頂上的寒冬還未結束,零售圈內的廝殺仍在繼續。除了新零售對傳統超市帶來沖擊,即時零售、電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超市的生意。“線上購物價格更實惠,還能送貨上門,只要不是急用,我基本會選擇網購或外賣。”在談及會不會去超市購物時,多位消費者說道。當消費者不再將“逛超市”作為購物首選,企業還要支付較高的房租和人力成本時,利潤下行可以預見。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行業整體情況:一是繼續優化商品結構,提升商品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二是加大數字化轉型力度,提升線上線下融合能力,抓住新消費趨勢;三是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消費者購物體驗,好比最近很火的“胖東來”;四是關注新興市場,如社區超市、生鮮超市等;五是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
2024年,這些企業又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之上。百貨、超市行業能否再次振作,關鍵在于能否滿足消費者需求,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策略。畢竟時代浪潮洶涌,任何企業都難以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