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阿里遭遇“中年陣痛”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阿里遭遇“中年陣痛”

處于深度調整中阿里,短期業績壓力出現。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雷達財經 肖灑

編輯|深海

2月7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2024財年Q3公司實現營收2603.5億元,同比增長5%,低于市場預估的2612.5億元。凈利潤為107.17億元,同比下滑77%;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479.51億元,同比下滑4%。

短期的收入利潤之外,阿里巴巴在戰略層面的求變動作同樣值得關注。眾所周知,此前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曾引起該公司創始人馬云的關注,外界好奇這家電商巨頭會如何應對。

目前來看,阿里延續了先前的調整思路,即梳理重點業務,在核心業務上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投入,這些業務主要是境內外的電商以及云計算;對于非核心業務,也就是投資回報率較差的部分,包括體內的傳統實體零售和體外的股權投資等,能賣則賣。

如此的結構性調整和戰略聚焦成效如何,短期還難以判斷。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加大投入煥發淘天集團增長動能的同時,有投行認為再投資增加也會拖累公司的盈利能力前景,并因此調降了阿里的盈利預測和目標價。

或許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最新財報中阿里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再拿出250億美元用于股份回購。然而,此舉并沒能提振投資者的信心。面對喜憂參半的消息,財報披露后阿里美股收跌5.87%,隔日港股盤中也大跌超7%。

業績進入“陣痛期”

處于深度調整中阿里,短期業績壓力出現。

2月7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阿里巴巴財年為每年4月至次年3月)。財報顯示,三季度阿里營收2603.5億元,同比增長5%,低于市場預估的2612.5億元。

財報中,阿里按照去年三月底啟動的“1+6+N”改革計劃,將淘天集團、云智能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本地生活集團、菜鳥集團、大文娛集團作為六大業務集團分別單獨呈現。

具體到各項業務上,核心的淘天集團和云計算這兩項業務的的同比增長幅度并不明顯。三季度淘天集團的收入為1290.7億元,同比增長2%;阿里云的收入增長了3%,達到280.66億元。

作為核心之一的淘天集團,其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CMR(客戶管理收入)。財報顯示,三季度CMR為921.13億元,較上一年僅增長4.19億元。瑞銀的最新研報稱,隨著用戶消費力向淘寶網轉移,該行預期傭金比率將受拖累,預測未來幾個季度CMR將按年下跌2%至4%。

屬于淘天集團的另一塊收入直營及其他業務,本季度增長2%,達到316.49億元,這部分僅作為淘天獲取用戶和留存用戶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電商和云計算也是由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親手抓的業務。去年9月10日,吳泳銘接替張勇出任阿里云智能集團代理董事長兼CEO,該委任一度引發業內的討論。因為就在不到3個月之前,張勇在宣布卸任集團董事長和CEO的全員信中稱,他將專注于阿里云業務的發展。

除了代理云智能集團的“一把手”之位,到了12月20日,阿里再度宣布組織調整,阿里巴巴集團CEO、淘天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

自此,吳泳銘同時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和淘天集團、阿里云智能集團三項CEO職務。阿里認為,這有助于以技術創新引領淘天變革,確保集團聚焦核心戰略電商和云,形成統一指揮和高強度持續投入。

這次財報中,阿里直言目前正處于“重振”淘天集團的過程中。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吳泳銘進一步解釋稱,在淘天執行的商業戰略中,現在還處于如何提高用戶的消費頻次從而帶動GMV(商品交易總額)增長的過程。

按照計劃,未來會在GMV獲得明顯提升的基礎上,淘天再提升廣告產品,屆時會針對中小商家做非常大的優化。到了那個階段,淘天會通過廣告產品的優化,來幫助中小商家更好地提升變現效率。

財報顯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DIC)的表現亮眼,該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了44%,達到285.16億元,其中速賣通的跨境業務Choice帶動了超過60%的訂單同比增長。

海外電商作為阿里全球化的扛旗者,由蔣凡所領導。電話會議上蔣凡稱,ADIC分本地業務和跨境業務,前者過去幾個季度效率迅速提升,后者則在決定投入哪些市場時會看投資回報。

目前,美國是ADIC長期重視的一個市場,但也會考慮地緣政治的問題;同時,東南亞依然是ADIC非常重要的市場,未來會繼續在可控規模上進行投資。

在其他業務板塊,菜鳥網絡的收入增長了24%,達到284.76億元;本地生活集團的收入增長了13%,達到151.6億元;大文娛集團的收入為50.4億,同比增長了18%。

綜合來看,盡管營收增長,但本季度阿里經營利潤、凈利潤卻雙雙下滑。財報顯示,該季度阿里巴巴經營利潤為225.11 億元,同比下降36%。對此阿里表示,經營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高鑫零售的無形資產減值和優酷的商譽減值所致。

本季度,阿里巴巴凈利潤為 107.17 億元,同比下降77%;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44.33億元,同比下降69%;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479.51億元,同比下降4%。

阿里解釋稱,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所持有的股權投資按市值計價的變動,以及上述提及的減值導致的經營利潤下降所致。

戰略聚焦核心業務

業績之外,隨著吳泳銘去年9月10日正式履新阿里集團CEO,阿里未來發展的戰略和發展路徑也逐漸明晰。

上任伊始,吳泳銘通過發布全員信提出“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強調AI驅動的“用戶優先”業務發展模式。然后圍繞上述兩大戰略重心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經過一個季度的優先級梳理,11月16日召開的二季度業績分析師電話會上,首次作為集團CEO出席的吳泳銘,全面闡釋了阿里巴巴新發展階段的戰略藍圖。

據其介紹,對于核心業務,阿里將保持長期的專注力,保持高強度的資源和研發投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確保產品和服務始終緊跟用戶需求去迭代進化,保持長期生命力和競爭力。對于非核心業務,將通過盡快盈利或其它多種資本化方式,實現這些資產的價值。

“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云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弊钚仑攬笾袇怯俱戇M一步明確。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電話會上也定調兩大方向,稱阿里未來將會專注于核心業務的投資,其一是電商業務,包括境內和境外電商;其二是云計算。

關于非核心資產,電話會上蔡崇信稱,出售這類資產的進展非常順利。在2024財年至今的九個月內,阿里已退出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

他表示,阿里資產負債表上仍有許多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并非核心業務,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但考慮到當前有挑戰的市場情況,尚需時間實現。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此前媒體對阿里巴巴有意出售銀泰百貨、盒馬、餓了么等的報道。不過,這次阿里方面再次否認了出售餓了么的傳聞,并認為餓了么是阿里近場非常重要的資產。

有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如何取舍,面對空前激烈的競爭環境,已到了阿里自我變革的關鍵時刻,容不得繼續猶豫和等待。

此外,對于阿里針對核心業務“加大投資,重振增長”的策略,部分投行給出了負面反饋。

據智通財經報道,匯豐研究微降阿里-SW目標價至115港元,認為再投資增加會拖累公司盈利能力前景。

美銀證券也發布報告指出,維持對阿里2025至2026財年收入預測大致不變,并降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利潤預測約7%,以反映阿里對投資的堅定承諾。因此,對阿里港股目標價由103元下調至100元,對阿里美股目標價由106美元下調至102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上市融資步伐放緩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數次變陣,部分業務上演了一處從分拆到“不完全分拆”的戲碼。

把時間撥回到去年5月份,時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董事長兼CEO的張勇放話,12個月內完成阿里云分拆并獨立上市計劃,9月阿里云高管調整時阿里集團明確將繼續執行上述計劃。

與此同時,阿里還為菜鳥、盒馬啟動上市,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等設置了日程表。

然而,時隔半年后,這一切都變了。在阿里2024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公告中,公司表示,鑒于多方面不確定性因素,不再推進云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

財報同時透露,盒馬的IPO也已經暫緩,僅剩下“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正在為外部融資做準備”。

其中,不再推進云智能集團完全分拆的原因,是“美國近期擴大對先進計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給云智能集團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這樣的謎之操作,令投資者一頭霧水。在2月7日舉行的電話會上,CFO徐宏解釋稱,去年阿里宣布業務重組,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估值可以體現每個業務部門真正的內在價值,有多種方式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當時提到有些業務可以分拆上市融資,比如盒馬、菜鳥。

且阿里當時提到,交易是否推進、如何推進都取決于市場條件。而當前的市場條件,沒有辦法真正反映這些業務的內在價值。

同樣的變數,還出現在ADIC融資方面。這次業績會上,徐宏稱,ADIC不急于尋求外部融資,在進行外部融資前,阿里有充足資金為ADIC融資。

暫緩分拆融資后,阿里改口稱,在當前環境下,推動不同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才是反映集團不同業務真正價值的最佳方法?,F在阿里已成立專門的團隊推動不同業務之間的合作、推動實現協同效應。

然而,或許意識到此舉還不足以挽回投資者的信心,阿里宣布追加回購總金額,本次財報中增加250億美元,股份回購總規模增至650億美元,回購有效期將延長至2027年3月底。

管理層稱此次回購是非常認真、嚴肅的,“目標是每年流動股數減少3%,這種股份減少會推升股價”。

對此,瑞銀研報形容季績符預期,屬喜憂參半,一方面阿里宣布加大回購力度,但預期對核心業務的額外投資將導致盈利前景下行,目前預計2025財年EBITA將下跌4%。

瑞銀相信回購及處置非核心資產可繼續釋放價值,但阿里股價料保持區間波動,將港股及美股目標價分別下調至104港元及106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阿里巴巴

5.7k
  •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盤初跌5%,臺積電跌8.5%,阿里巴巴跌8%
  • 阿里國際推新計劃爭搶頭部AI人才,面試通過可反選項目和團隊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阿里遭遇“中年陣痛”

處于深度調整中阿里,短期業績壓力出現。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雷達財經 肖灑

編輯|深海

2月7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2024財年Q3公司實現營收2603.5億元,同比增長5%,低于市場預估的2612.5億元。凈利潤為107.17億元,同比下滑77%;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479.51億元,同比下滑4%。

短期的收入利潤之外,阿里巴巴在戰略層面的求變動作同樣值得關注。眾所周知,此前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曾引起該公司創始人馬云的關注,外界好奇這家電商巨頭會如何應對。

目前來看,阿里延續了先前的調整思路,即梳理重點業務,在核心業務上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投入,這些業務主要是境內外的電商以及云計算;對于非核心業務,也就是投資回報率較差的部分,包括體內的傳統實體零售和體外的股權投資等,能賣則賣。

如此的結構性調整和戰略聚焦成效如何,短期還難以判斷。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加大投入煥發淘天集團增長動能的同時,有投行認為再投資增加也會拖累公司的盈利能力前景,并因此調降了阿里的盈利預測和目標價。

或許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最新財報中阿里宣布董事會已批準再拿出250億美元用于股份回購。然而,此舉并沒能提振投資者的信心。面對喜憂參半的消息,財報披露后阿里美股收跌5.87%,隔日港股盤中也大跌超7%。

業績進入“陣痛期”

處于深度調整中阿里,短期業績壓力出現。

2月7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了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阿里巴巴財年為每年4月至次年3月)。財報顯示,三季度阿里營收2603.5億元,同比增長5%,低于市場預估的2612.5億元。

財報中,阿里按照去年三月底啟動的“1+6+N”改革計劃,將淘天集團、云智能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本地生活集團、菜鳥集團、大文娛集團作為六大業務集團分別單獨呈現。

具體到各項業務上,核心的淘天集團和云計算這兩項業務的的同比增長幅度并不明顯。三季度淘天集團的收入為1290.7億元,同比增長2%;阿里云的收入增長了3%,達到280.66億元。

作為核心之一的淘天集團,其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CMR(客戶管理收入)。財報顯示,三季度CMR為921.13億元,較上一年僅增長4.19億元。瑞銀的最新研報稱,隨著用戶消費力向淘寶網轉移,該行預期傭金比率將受拖累,預測未來幾個季度CMR將按年下跌2%至4%。

屬于淘天集團的另一塊收入直營及其他業務,本季度增長2%,達到316.49億元,這部分僅作為淘天獲取用戶和留存用戶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電商和云計算也是由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親手抓的業務。去年9月10日,吳泳銘接替張勇出任阿里云智能集團代理董事長兼CEO,該委任一度引發業內的討論。因為就在不到3個月之前,張勇在宣布卸任集團董事長和CEO的全員信中稱,他將專注于阿里云業務的發展。

除了代理云智能集團的“一把手”之位,到了12月20日,阿里再度宣布組織調整,阿里巴巴集團CEO、淘天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

自此,吳泳銘同時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和淘天集團、阿里云智能集團三項CEO職務。阿里認為,這有助于以技術創新引領淘天變革,確保集團聚焦核心戰略電商和云,形成統一指揮和高強度持續投入。

這次財報中,阿里直言目前正處于“重振”淘天集團的過程中。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中,吳泳銘進一步解釋稱,在淘天執行的商業戰略中,現在還處于如何提高用戶的消費頻次從而帶動GMV(商品交易總額)增長的過程。

按照計劃,未來會在GMV獲得明顯提升的基礎上,淘天再提升廣告產品,屆時會針對中小商家做非常大的優化。到了那個階段,淘天會通過廣告產品的優化,來幫助中小商家更好地提升變現效率。

財報顯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DIC)的表現亮眼,該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了44%,達到285.16億元,其中速賣通的跨境業務Choice帶動了超過60%的訂單同比增長。

海外電商作為阿里全球化的扛旗者,由蔣凡所領導。電話會議上蔣凡稱,ADIC分本地業務和跨境業務,前者過去幾個季度效率迅速提升,后者則在決定投入哪些市場時會看投資回報。

目前,美國是ADIC長期重視的一個市場,但也會考慮地緣政治的問題;同時,東南亞依然是ADIC非常重要的市場,未來會繼續在可控規模上進行投資。

在其他業務板塊,菜鳥網絡的收入增長了24%,達到284.76億元;本地生活集團的收入增長了13%,達到151.6億元;大文娛集團的收入為50.4億,同比增長了18%。

綜合來看,盡管營收增長,但本季度阿里經營利潤、凈利潤卻雙雙下滑。財報顯示,該季度阿里巴巴經營利潤為225.11 億元,同比下降36%。對此阿里表示,經營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高鑫零售的無形資產減值和優酷的商譽減值所致。

本季度,阿里巴巴凈利潤為 107.17 億元,同比下降77%;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44.33億元,同比下降69%;非公認會計準則凈利潤479.51億元,同比下降4%。

阿里解釋稱,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所持有的股權投資按市值計價的變動,以及上述提及的減值導致的經營利潤下降所致。

戰略聚焦核心業務

業績之外,隨著吳泳銘去年9月10日正式履新阿里集團CEO,阿里未來發展的戰略和發展路徑也逐漸明晰。

上任伊始,吳泳銘通過發布全員信提出“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強調AI驅動的“用戶優先”業務發展模式。然后圍繞上述兩大戰略重心進行業務梳理,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經過一個季度的優先級梳理,11月16日召開的二季度業績分析師電話會上,首次作為集團CEO出席的吳泳銘,全面闡釋了阿里巴巴新發展階段的戰略藍圖。

據其介紹,對于核心業務,阿里將保持長期的專注力,保持高強度的資源和研發投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確保產品和服務始終緊跟用戶需求去迭代進化,保持長期生命力和競爭力。對于非核心業務,將通過盡快盈利或其它多種資本化方式,實現這些資產的價值。

“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云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弊钚仑攬笾袇怯俱戇M一步明確。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電話會上也定調兩大方向,稱阿里未來將會專注于核心業務的投資,其一是電商業務,包括境內和境外電商;其二是云計算。

關于非核心資產,電話會上蔡崇信稱,出售這類資產的進展非常順利。在2024財年至今的九個月內,阿里已退出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

他表示,阿里資產負債表上仍有許多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并非核心業務,若退出也是合理做法,但考慮到當前有挑戰的市場情況,尚需時間實現。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此前媒體對阿里巴巴有意出售銀泰百貨、盒馬、餓了么等的報道。不過,這次阿里方面再次否認了出售餓了么的傳聞,并認為餓了么是阿里近場非常重要的資產。

有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如何取舍,面對空前激烈的競爭環境,已到了阿里自我變革的關鍵時刻,容不得繼續猶豫和等待。

此外,對于阿里針對核心業務“加大投資,重振增長”的策略,部分投行給出了負面反饋。

據智通財經報道,匯豐研究微降阿里-SW目標價至115港元,認為再投資增加會拖累公司盈利能力前景。

美銀證券也發布報告指出,維持對阿里2025至2026財年收入預測大致不變,并降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利潤預測約7%,以反映阿里對投資的堅定承諾。因此,對阿里港股目標價由103元下調至100元,對阿里美股目標價由106美元下調至102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上市融資步伐放緩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數次變陣,部分業務上演了一處從分拆到“不完全分拆”的戲碼。

把時間撥回到去年5月份,時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董事長兼CEO的張勇放話,12個月內完成阿里云分拆并獨立上市計劃,9月阿里云高管調整時阿里集團明確將繼續執行上述計劃。

與此同時,阿里還為菜鳥、盒馬啟動上市,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等設置了日程表。

然而,時隔半年后,這一切都變了。在阿里2024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公告中,公司表示,鑒于多方面不確定性因素,不再推進云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

財報同時透露,盒馬的IPO也已經暫緩,僅剩下“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正在為外部融資做準備”。

其中,不再推進云智能集團完全分拆的原因,是“美國近期擴大對先進計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給云智能集團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p>

這樣的謎之操作,令投資者一頭霧水。在2月7日舉行的電話會上,CFO徐宏解釋稱,去年阿里宣布業務重組,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估值可以體現每個業務部門真正的內在價值,有多種方式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當時提到有些業務可以分拆上市融資,比如盒馬、菜鳥。

且阿里當時提到,交易是否推進、如何推進都取決于市場條件。而當前的市場條件,沒有辦法真正反映這些業務的內在價值。

同樣的變數,還出現在ADIC融資方面。這次業績會上,徐宏稱,ADIC不急于尋求外部融資,在進行外部融資前,阿里有充足資金為ADIC融資。

暫緩分拆融資后,阿里改口稱,在當前環境下,推動不同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才是反映集團不同業務真正價值的最佳方法?,F在阿里已成立專門的團隊推動不同業務之間的合作、推動實現協同效應。

然而,或許意識到此舉還不足以挽回投資者的信心,阿里宣布追加回購總金額,本次財報中增加250億美元,股份回購總規模增至650億美元,回購有效期將延長至2027年3月底。

管理層稱此次回購是非常認真、嚴肅的,“目標是每年流動股數減少3%,這種股份減少會推升股價”。

對此,瑞銀研報形容季績符預期,屬喜憂參半,一方面阿里宣布加大回購力度,但預期對核心業務的額外投資將導致盈利前景下行,目前預計2025財年EBITA將下跌4%。

瑞銀相信回購及處置非核心資產可繼續釋放價值,但阿里股價料保持區間波動,將港股及美股目標價分別下調至104港元及106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开远市| 朝阳市| 师宗县| 巴彦县| 独山县| 萝北县| 淮北市| 龙南县| 井冈山市| 米易县| 富源县| 三门峡市| 象州县| 四会市| 汕尾市| 娄底市| 丹江口市| 孝感市| 原平市| 北辰区| 罗城| 星座| 商南县| 长宁县| 和龙市| 忻州市| 马山县| 湖口县| 涡阳县| 游戏| 迭部县| 什邡市| 保亭| 乳山市| 乌拉特后旗| 贵溪市| 南川市| 海林市| 吉隆县| 兰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