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霞光社 馮葉
編輯 | 劉景豐
在海外過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去唐人街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方式了。
1月中旬,在洛杉磯出差的Carol花20美金買了張門票,去了一趟“華人工商大展 ”。
展會入場前的車流。圖源:Carol 攝
這是美國公認最大規模的亞裔新年慶祝活動之一,已有四十余年歷史。進入現場后,你會感受到濃厚的年味。舞獅搖頭晃腦,放出“新年快樂”的對聯,橫梁上掛起一小串紅燈籠,印有各類祝福語。
華人工商大展現場。圖源:Carol 攝
無數國貨在此亮相,力圖挖掘華人市場的商機。Carol觀察到,現場的中國品牌有元氣森林、海天醬油、衛龍辣條等,“很多華人推著大車在展區逛來逛去,來采購年貨。”
這只是華人為春節籌備的一個側影。隨著中國企業加速出海,在新春之際,越來越多的華人體會到了“不止于唐人街”的快樂。
你可以帶著“Shop like a billionaire”的口號,在Temu買到新春紅包、印有“龍年大吉”的對聯,以及剪紙做成的龍年裝飾;也可以在外賣平臺點到酸菜魚、口水雞、餃子,湊成一桌年夜飯;布局北美、東南亞、中東等地的海底撈和劉一手,滿足了留學生吃火鍋的需求;銷往海外的新春系列穿戴甲,則為喜愛“新年新氣象”的華人帶去了更多色彩。
據《中國僑網》數據,截至2020年,全世界有近6000萬華人華僑——這是一塊巨大的市場。春節是華人最具儀式感的節日,海外商家的新商機也在這期間涌現。
紅燈籠、福字掛件、對聯、剪紙——形形色色的裝飾品,向來承載著中國人對春節的想象與期待。
在Temu,搜索“Dragon year decoration”(龍年裝飾),排在首位的是融合了剪紙、龍、新年等傳統文化元素的對聯,價格僅售6.66美元,月銷超過4000件。
Temu上的新年裝飾。圖源:Temu
伴隨2023年Temu在北美的走紅,許多賣家提前盯上了“海外華人”這片市場,早早為春節做起準備。在賣家的選品討論群內,有人表示,“紅色、喜慶的裝飾可以提前備起來,成本低,好賣,容易出爆款。”
亞馬遜也上架了各類龍元素的春節裝飾——包括紅包、窗花、手串、新年T恤等。某跨境電商企業經理Crystal告訴霞光社,她在2023年年初就見證了“兔年紅包”品類在亞馬遜的銷量暴漲。今年,她通過ERP插件觀察到,春節關鍵詞在亞馬遜的搜索趨勢逐年上升,“Chinese Dragon”的搜索趨勢從去年10月底開始暴漲。
亞馬遜“Chinese Dragon”關鍵詞搜索趨勢。圖源:小紅書@海灘邊看花
“比較突出的品類是龍年紅包,我看到有一個品是去年11月底開始售賣,只推了兩個月,月銷就有4000多件。在1688上,這款紅包成本是3-4元,賣家賣40元左右,扣掉其他支出,利潤可以達到每月4萬,相當可觀。”Crystal表示。
小紅書上,有不少海外華人曬出春節訂單。Temu因其高性價比被青睞,有買家表示,“性價比真不錯,除了有雙襪子上的Dragon少了個字母‘r’,其他的沒毛病。”
小紅書用戶曬單。圖源:小紅書
事實上,隨著海外華人數量的增加,以及中國文化在全球影響力的擴大,華人已經不再是國貨的唯一受眾。
“很多美國人也會順應春節氣氛做裝飾,在龍年紅包品類的評論區,有不少外國人會買來送給自己的華人朋友,或者買來自用,在里面裝上美金送給小朋友。他們覺得這樣更有儀式感。”Crystal告訴霞光社。
此外,一些小眾品類也在春節期間爆火。
鑲滿水鉆、點綴金粉的紅色穿戴甲在新春迎來了新的銷量高峰。一位專做海外市場的穿戴甲商戶在朋友圈曬出十余種品類,宣稱“新春戰甲已進入年終倒計時”。
據《霞光社》調研,穿戴甲外觀不遜色于手工美甲,價格卻只有手工美甲的十分之一。“在美國,普通款美甲可能是100美元起步,穿戴甲一般只要10美元。”一位留學生向霞光社表示。這解釋了穿戴甲為何會成為春節期間的新爆款。
食物對中國人的意義不言而喻,想在春節期間享用美味的華人,如今已有了多種選擇。
身處新加坡的華人,可能會在春節當天用“唐人街外賣”APP下單——不到一小時,就可以收獲一桌熱騰騰的年夜飯。
據悉,唐人街外賣成立于2019年,主要面向海外華人提供中餐在線訂餐服務。平臺幾乎涵蓋了新加坡地區的所有特色中餐,比如“張亮麻辣燙”“云海肴云南菜”“海底撈火鍋”等國內大熱的連鎖店,以及“思味冒菜”“老成都川菜館”等特色小館。
唐人街外賣市場經理Alicia告訴霞光社,今年,平臺已經上線以“一份歸家情,一頓團圓飯”為主題的年夜飯會場活動。有不少門店都上線了多種年夜飯套餐,用戶可按照用餐人數和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唐人街外賣”年夜飯會場。圖源:唐人街外賣
“在新加坡,中餐屬于低頻次、高消費的品類,客單價很高。這其中,川湘菜系非常受歡迎,可能和東南亞天氣潮濕有關,大家都覺得吃辣可以祛濕。”Alicia表示。
《霞光社》觀察到,一家名為“湘香湖南菜”的餐廳在新加坡月銷超過13000單——按照平均客單價65新幣(約人民幣348元)來算,光是線上訂單,此餐廳每月流水就接近85萬新幣。平臺顯示,“湘香湖南菜”已經上線三種年夜飯套餐,最低價的套餐標價為249.61新幣(約人民幣1337元),預計春節期間會有更多收益。
對于在迪拜生活的華人來說,“拜托拜托”APP才是他們的“快樂老家”。平臺上中餐品類豐富,除了主流菜品外,用戶甚至能點到老長沙臭豆腐、鹽焗鳳爪、狼牙土豆等國內熱門小吃。
據悉,“拜托拜托”成立于2021年,主要聚焦迪拜市場,旨在為處于阿聯酋的華人提供生鮮零售、外賣、團購、生活充值等多種本地服務。目前,平臺也已在印尼上線。
《霞光社》發現,“拜托拜托”迪拜平臺商家“老長沙”已經推出年夜飯外賣套餐,標價最低為“1888AED”(約人民幣3699元),最高為“5888AED”(約人民幣11500元),單價極高。此外,其自營超市也已上線多種年貨產品,包括旺旺大禮盒、徐福記糖果、三只松鼠堅果禮盒等充滿年味的零食。
“老長沙”的部分年夜飯套餐。圖源:拜托拜托
近年,中東投資熱吸引了眾多華人前往迪拜,當地華人對中餐的需求逐漸增長,也有越來越多中餐館在迪拜落地、擴張。一位在迪拜的人士告訴霞光社,“以前中餐館是很少的,也就幾十家,2021年的時候,我在迪拜過年,春節根本訂不到包廂,連活的海鮮都買不到。到現在,迪拜中餐廳有三四百家,數量翻了四到五倍,店面都不夠用了。”
此外,若是在春節期間線下用餐,海外華人最常選擇的還是火鍋。一位加拿大留學生表示,“準備去打卡新開的海底撈,之前吃了重慶劉一手(火鍋),都還不錯。”目前,海底撈火鍋加拿大溫哥華店已經上線新春活動,會員可用積分兌換貼紙、胸章、日歷等多種春節產品。
海外華人對年夜飯的“狂熱”需求,揭示了中餐出海這塊不可忽視的萬億市場。據Frost&Sullivan數據預測,2026年,海外中式餐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98億美元,即近3萬億人民幣市場規模。其中,僅火鍋品類就有望達到289億美元,潛力極大。
當我們談論海外的春節商機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或許可以從一個例子中找到答案。
魯明在迪拜經營水果店,2021年春節,他買了一臺機器做現炒瓜子,當時,場面火熱到“炒24個小時不停,都不夠賣的”。“來買的都是華人,大老板,開著勞斯萊斯在門口排隊。一鍋炒出來大概20公斤,客人都站那兒商量怎么分,有些人想一鍋端走,就會有別人說‘你少拿點,我們也吃點’。就真有這么多人搶。”魯明告訴霞光社。
連續賣了三天后,魯明發現,“那幾天真是賣瘋了,但過了春節后,就沒什么人買了。”他分析,瓜子作為中國新年的傳統年貨,其最大作用或許不是用來吃,“其實放在那兒看著就好,就有過年的感覺。”
同樣的邏輯也可以套用至其他品類。之所以有人為Temu上6.66美元的對聯、迪拜中餐館價格過萬的年夜飯以及銷往五湖四海的新春穿戴甲買單,是因為它們都緊緊抓住了華人心中的儀式感。
全球化趨勢日益擴張,處于海外的華人已經無法體會傳統春節的面對面互動模式,但心中的向往仍在。他們需要通過消費、儀式和分享,重新獲得自身的“在場感”。在線上,Temu、SHEIN等跨境電商平臺打破了時空的差距,將“年味”傳遞至全球,線下的中超及中餐廳則為華人創造了共同的空間,使得他們能短暫在場景中相聚,感受人情的溫暖。
華人生意的本質,是本味與情懷。
商機不止于春節。當下,已經有不同類型的中國企業盯上了“海外華人”這塊大市場,遍布電商、線下零售、生活服務、媒體等多個領域,創業者們復現了國內成功的運營模式,將其轉移至北美、加拿大、澳新、中東等多個市場。
亞米網首頁的新春活動。圖源:亞米網
比如,以老干媽和火鍋底料打出一片天地的在美華人與亞裔電商平臺“亞米網”、加拿大亞洲餐飲線上平臺“飯團外賣”、阿聯酋華人生活資訊類網站“迪拜人”等。
魯明認為,隨著出海浪潮崛起,針對華人的服務場景會在“衣食住行”領域繼續擴展,“細分一下場景,會發現有很多可做的業務,像租房、租車、翻譯、教育、保姆等等,都可以嘗試。”未來,華人生意市場規模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其增長前景值得期待。
*文中Carol、魯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