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了一周多的市場陰霾和深度調整之后,醫療板塊終于撥開云霧見天晴,醫療器械板塊猶如破冰之船跟隨整個醫療賽道強勢反彈。A股最大的醫療器械ETF(159883)盤中上漲3.69%,最新價報0.49元。成分股中艾德生物(300685)上漲20.03%,英科醫療(300677)上漲11.77%,開立醫療(300633)上漲10.73%,九安醫療(002432),歐普康視(300595)等個股跟漲。
【邁瑞醫療控股惠泰醫療布局電生理】
2024年1月28日,邁瑞醫療發布公告,收購惠泰醫療1,412萬股股份,占惠泰總股本的21.12%,轉讓金額約66.5億元,收購后,邁瑞醫療持有惠泰醫療股份24.61%。國信醫藥提出,此次控股權并購有望實現“1+1>2”的協同效應。對于惠泰醫療而言,有望借助于邁瑞在研發和營銷體系等各方面優勢,不斷提升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拉動電生理、冠脈通路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的全球銷售。對于邁瑞醫療而言,惠泰醫療將為其擴充新的心血管業務線,新增300億美金的全球可及市場和250億人民幣的國內可及市場,對于幫助邁瑞實現長期業績的快速增長有著重要意義。邁瑞醫療作為國產醫療器械領袖,研發和銷售實力強勁,國際化布局成果顯著,此次對于惠泰的控股權并購為其打開廣闊的心血管器械賽道,有望助力成長為全球醫械龍頭。
【我國醫療器械處于高速成長期,對標海外提升空間廣闊】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近7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5%,已成為全球醫療器械第二大市場(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增速遠高于全球器械增速和國內藥品類增速的6%,也高于整體衛生費用增速的12%。據EvaluateMedTech預測,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由于人口基數和技術進步,將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醫療器械市場。但對標海外,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仍不足。從器械占比開看,我國器械消費占整個醫療市場25%左右,與海外超40%、美歐日超50%的比例來看,仍有明顯提升空間。2020年我國藥品和醫療器械人均消費額的比例(藥械比)僅為1:0.34,遠低于1:0.71的全球平均水平,更低于部分發達國家1:1的水平(華西證券研究所)。
人口老齡化+醫療新基建拉動下醫療器械市場長期擴容:我國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2021年我國人均醫療支出較美國仍有13.5倍的差距、較日本仍有5.8倍差距(OECD數據),隨著人們對醫療保健的意識逐漸增強,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前景廣闊。醫療新基建下,兩千億醫療設備貼息貸款使得需求端的資金壓力得到緩解,6月底國家發布“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多類設備配置數量超預期加速攀升,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從“跟跑”到“領跑”,政策助力國產化率加速提升:《中國制造2025》中對醫療器械提出國產化率實質要求,2025年預計縣級醫院國產中高端醫療器械占有率達70%。一方面,政策鼓勵醫院優先采購國產醫療器械,在醫保控費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性價比突出的國產醫療器械更受青睞;另一方面,國產醫療器械企業重視研發創新,產品力不斷提升,國產替代逐漸從中端走向高端,未來有望在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與海外產品同臺競爭實現進口替代。
創新出海開辟第二成長曲線:醫療器械板塊已經是醫藥板塊中創新出海體量最大、出口利潤貢獻最多的細分板塊。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以創新醫療器械為主攻點,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讓創新產品和臨床急需產品審批“單獨排隊,一路快跑”。在支付端也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如DRG除外支付、7月31日上海發布完善創新藥械多元支付機制政策等。國家對創新的全流程鼓勵有望實現產業創新發展從研發投入到產出回報的良性循環。
資料顯示,醫療器械ETF(SZ159883)為目前A股規模最大的醫療器械行業ETF,追蹤中證全指醫療器械指數,已納入互聯互通范圍。一指覆蓋醫療設備、高低值醫用耗材、IVD、醫美四大細分領域,全面表征A股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邁瑞醫療作為第一權重股占比近15%,聯影醫療作為第二權重股占比近8%。在最新調樣后,醫療器械ETF的科創板股票含量最新突破41%,踏上了科創板的快車道,指數創新屬性突出。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4年2月6日,標的指數最新PE估值32.7倍,低于指數發布以來近79%的時間區間,投資性價比凸顯。未來,在“疫后復蘇”、創新迭代、國產替代進程加速、創新出海國際化升級的邏輯共振中,國內醫療器械市場將開啟萬億規模之路,各細分賽道全面開花,從跟跑到領跑,國產器械黃金時代或正在到來。場內可通過159883高效交易,場外也有聯接013416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