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報 曉艷
編輯|努爾哈哈赤
8小時100萬份、24小時200萬份、4天600萬份、不到6天800萬份,這是《幻獸帕魯》在Steam上的銷量變化趨勢,目前該游戲銷量已經超過1200萬份。
《幻獸帕魯》是日本游戲廠商Pocketpair制作發行的一款開放世界生存制作游戲,在全球范圍內,正掀起一股帕魯熱,游戲歷史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在Steam付費游戲中排名第二就是最好的證明。
1.23-1.30這一周,Steam上的游戲銷量排名,《幻獸帕魯》位居第一
其成了今年以來游戲領域的第一個爆款新面孔,瘋狂收割著大家的時間,成為大量游戲玩家討論的焦點,背后廠商也從中賺取巨額利潤,同時銷量還在增長。
作為買斷制游戲,除了售賣量在很短的時間內高歌猛進,游戲銷售額上,SteamDB顯示該款游戲在美區的當前售價為29.99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為215.67元),另中國區的當前售價為108元。
有媒體按日區相對折中的3400日元的售價進行計算,按1200萬份計,如果刨去游戲平臺占3成的分成成本,作為開發商和發行商的《幻獸帕魯》已能有13.8億,近14億人民幣的進賬。
要知道,就成本而言,撬動數十億,同時銷量還在進發,但Pocketpair這家游戲公司僅僅花了不到5000萬人民幣的開發成本,從投入和產出比來看,“帕魯”可以說賺的盆滿缽滿,一舉成名。甚至連國內的服務器租賃商,包括騰訊和阿里,為了分一杯羹也不得不“蹭”起游戲的熱度。
用短短兩周時間,不到五千萬成本,拉動數十億的銷售額,2024游戲界開年第一“爆”告訴我們,游戲依舊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具想象力的文娛產品之一。
2023,全球游戲市場規模“超萬億”,18家手游公司營收破10億美元
data.ai公布的2023年全球移動游戲發行商排行顯示,即使同比下降2%,但2023年全球手游用戶支出依舊達到了1073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近8000億)。2023年全球有18家游戲公司年度應用內營收突破10億美元,其中騰訊旗下有10款游戲的全球年用戶支出超過了1億美元。是當之無愧的頭部手游發行商。
具體來看,據Appmagic統計,2023年全球手游發行商收入排行榜中,除去平臺分成后,2023年騰訊旗下手游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總收入達到48.8億美元(約351億人民幣)。
另外網易位列第二,旗下手游總收入約為18.4億美元(約132.3億人民幣),擁有《原神》《崩壞》系列游戲的國內廠商米哈游憑借17.1億美元(約123億人民幣)的收入排在第四。
1月29日,伽馬數據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3年,全球游戲市場規模為11773.79億元,整體市場規模有所提振。2023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3029.64億元,增長370.80億元,同比增長13.95%,突破3000億關口。
2023年,受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有大量的文娛產品企業在持續性降本增效,不少企業的營收都充滿挫敗感。雖然不少游戲廠商的收入同比過去的成績也有所下滑,但就其營收規模和產品影響到的用戶規模來說,萬億元的熱土之下,游戲這種東西依舊是極具想象力的產物。
對于中國游戲廠商來說,旗下“賣座”的游戲同樣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走紅,譬如據data.ai統計,2023年全球僅有7款手游成功進入10億美元俱樂部,但《原神》和《王者榮耀》都在其中。
游戲的賺錢路徑“不止”于游戲
游戲發展“成熟”之后,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有機會成為一個真正的IP。
除了來自應用的營收,不可忽視的,“IP”也帶來真正更多維的價值。
譬如據維基百科,截至2023年12月22日,游戲IP寶可夢來自授權商品的收入超過了600億美元,跑贏近200億美元的電子游戲部分收入,同時卡片游戲收入為121.3億美元。此外還有電影、漫畫、動畫等分部業務帶來較為可觀營收;《馬力歐》的授權商品收入雖然不敵游戲板塊,但40多億美元的收入依舊值得矚目。來自萬代的游戲《吃豆人》的授權商品收入也高達10億美元。
而在2022年和2021,“寶可夢”來自衍生品的收入同樣很驚人,這助推其走上了全球IP商業帝國的頂端。2023年,寶可夢IP的總收入預計超過千億美元。
將IP周邊商品做到超過游戲,進一步拓展游戲商業空間,從寶可夢身上不難看到,現在游戲IP所構建的營收來源已經非常多元,衍生品、授權、電影、動畫番劇、漫畫、線下娛樂......
可以說,雖然游戲往往是游戲IP的“主業”,但隨著游戲IP的全球流行、衍生品等產業鏈和市場的完善,更多IP的潛在價值被較好挖掘。這基于游戲這種文化娛樂產品是交互式的,能夠真正使用戶群體沉浸其中,花時間、花金錢、同時投射情感。這源自這種形式產品先天的致命吸引力。
同等重要的是,游戲IP通過帶有游戲產品元素、形象的周邊等產物,與玩家更廣泛、深度產生情感鏈接,起到反哺IP的作用。也就是說,游戲多產業的開發不僅使游戲公司有利可圖,游戲整體生命力也得以獲得更多的延展,實現從游戲內到“游戲外”。
伽馬數據相關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移動游戲IP衍生品市場規模達35億元,在上級市場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實現連續三年增長。近年來隨著游戲企業對IP培養的關注,IP衍生品市場也得到相應發展。
代表案例有國產游戲《原神》《光與夜之戀》《明日方舟》等在衍生品領域的熱銷。它們已經成為淘寶等國內主要電商平臺非常顯眼的IP衍生品的品牌方。
《淘天2023年度IP價值榜》TOP50中游戲IP
授權是將IP的相關權益授予出去,以此獲得授權費用,近年來聯動等形式也異常突出。
在國內,像是二次元游戲《原神》和滴滴、支付寶、喜茶、科顏氏、必勝客,包括手機品牌一加,汽車品牌凱迪拉克進行聯動,可以說無大牌,不合作。對于不差錢的頭部和知名品牌方來說,《原神》在授權方面的收入理應也會非常可觀。《劍網3》聯動茶百道、《戀與制作人》聯動CoCo,游戲業界普遍都在和第三方品牌進行著聯動。這也反向證實其在這方面的商業價值和廣闊機會。
對于游戲IP來說,聯動、授權等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同時這部分收入往往有著較高的收益率,可以說是IP接受市場認可之后,形象衍生出了更多的“金子”。雖然還比不上游戲營收,但對于成熟的游戲公司來說依舊是沒有限制,同時很“賺錢”的一部分。這點對于海外成熟且知名的游戲IP來說,每年的相關費用會更具規模,是不可忽視的收入組成。
游戲IP電影方面,去年《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全球票房達到了13.62億美元,換算為人民幣近98億,位列2023全球票房排名第二(不含中國內地作品);2022年《刺猬索尼克》的全球票房也有4.05億美元,位列該年排名第14,該作也源自游戲。
游戲IP改電影,商業空間也值得期待。這類門檻較低的文化產品的影響面會非常廣,有助于游戲IP吸引和轉化更多潛在群體,同時加深游戲玩家對游戲的情感。
還比如線下娛樂,基于全球知名游戲公司任天堂旗下IP所打造的任天堂主題樂園,持續吸引著全球游戲、IP愛好者的目光,每年都有大量粉絲奔赴。這也為作為游戲IP的馬力歐持續貢獻著可觀營收。據悉未來還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張。
就在最近,騰訊完成了對知名游戲IP《古劍奇譚》的收購,版權方網元圣唐成為騰訊旗下公司,同時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騰訊是全球知名游戲IP《龍與地下城》的潛在買家,但目前被證實是謠言。但從中不難看出,游戲IP所持有的價值。
總的來說,對于游戲產品和產業來說,先打造游戲,再煉造成IP,IP使游戲脫離了游戲這一重收入,成為營收真正多元的文化形象和標志,即使不打游戲,全球的消費者也有可能將IP的其他相關產品收入囊中,或以各種方式進行消費。
對于游戲產品來說,游戲是起點,但營收的想象空間目前已經非常廣闊。
像是《幻獸帕魯》這樣的游戲,現在幾十億的游戲產品銷售收入,或許對比其日后的授權、衍生品等收入來說,會是微不足道的,IP能夠撬動相當大的利潤。但前提是IP是否真正受到市場認可。目前《幻獸帕魯》還涉嫌抄襲《寶可夢》,對此寶可夢公司已經做出回應。對于版權方面的糾紛來說,這又會為IP的后續開發和盈利帶來不小的隱患。
但毋庸置疑的是,游戲這類產品極具魅力。橫空出世的《幻獸帕魯》也調動著行業內各方的神經。游戲企業在新的一年又會如何開拓產品的營收和利潤想象?能夠穩固保持或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