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中財經
近日,雷軍發布微博表示,“小米SU7正在全國范圍展開全面路測,我們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為小米SU7上市做最后的準備。為了讓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車業務上,公司決定,集團總裁盧偉冰兼任小米品牌總經理,以后小米手機發布會也將由他主講,第一場就是小米14Ultra。”
與此同時,雷軍強調,手機業務始終是小米的核心業務,他會持續保持足夠的精力投入。
各大新能源車企為提升銷量,在2023年掀起了一場“價格戰”,“內卷”也成為了貫穿新能源車圈的主旋律,雷軍有壓力實屬正常。而另一方面,在雷軍忙造車之際,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盧偉冰和新業務到底哪一個能挽救小米破發的股價呢?
01 被委以重任的盧偉冰
自宣布高端戰略之際,小米可以說在引進人才方面不遺余力,并為此頻繁進行組織架構與人事調整。盧偉冰便是雷軍近幾年引進的人才中最重要的一員。
在加盟小米之前,盧偉冰也是手機圈的名人,他曾任職金立集團總裁,負責金立手機的海外業務,在金立集團工作7年之久。2019年初,盧偉冰就任小米集團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負責紅米Redmi的品牌打造、產品設計、生產與銷售。
而盧偉冰在加入小米之后也可以說是不負雷軍所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出任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在紅米Redmi成為小米集團的獨立品牌之后,盧偉冰更是成為了紅米旗艦機發布會的演講主角。
2020年8月,盧偉冰和王翔、周受資、張峰一起,成為了小米合伙人團隊新成員。在后來的發展中,盧偉冰在小米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
2021年3月起,盧偉冰兼任小米集團國際業務部總裁。2022年底,小米集團董事會宣布將盧偉冰晉升為集團總裁,并繼續兼任本集團國際業務部總裁,同時管理該集團手機部、生態鏈部、大家電部、中國區、印度區,向雷軍報告。
為此,雷軍當時還特意表達了對盧偉冰的支持,雷軍稱:“我和集團合伙人委員會成員們一致認為,晉升偉冰為集團總裁是進一步推動公司治理、發展的關鍵舉措。我對偉冰帶領集團相關業務取得關鍵戰略突破、贏得長期健康成長,充滿信心。”
而雷軍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車業務上時,被委以重任的還是盧偉冰。
02 創始團隊部分成員相繼離開
雷軍曾多次提到喝小米粥的經歷,2010年4月6日,雷軍、林斌、黎萬強和黃江吉4名聯合創始人等13個人喝了小米粥,創立了小米。
2020年8月16日是小米手機九周年和MIUI十周年的生日。雷軍在這一天給小米的員工發布了一封全員信,宣布了小米將實行合伙人計劃和新十年創業者計劃。
公開信透露,小米新增四名合伙人,包括王翔(小米集團總裁)、周受資(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國際部總裁)、張峰(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參謀長、集團采購委員會主席)及盧偉冰(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合伙人團隊擴大至九人。
在此之前,小米創始合伙人有五人——雷軍(集團董事長兼CEO)、林斌(集團副董事長、集團戰略委員會副主席)、洪鋒(高級副總裁、小米金融董事長兼CEO)、王川(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集團戰略委員會副主席)、劉德(高級副總裁、集團組織部部長)。(注:以上兩段內容職位均為2020年8月小米各位高管的職位)
但隨后,小米的組織架構與人事調整接踵而至。據晚點LatePost報道,截至2021年12月10日,小米3萬多名員工在當年年內共收到35封調整組織架構和人事任命的內部信。
在小米發展的這十幾年時間里,除了雷軍和盧偉冰之外,小米的九位合伙人中的其他七位離小米的一線業務越來越遠,也有不少人離開了創始團隊。
2019年11月,黎萬強因個人原因離職;2021年3月,周受資離開小米,加入字節跳動;而在2022年底,小米宣布集團總裁王翔退休。洪鋒和王川也退出了業務一線。
2023年10月,小米在內部宣布最新架構調整,小米集團合伙人、高級副總裁、大家電部總裁張峰將離職。張峰也在微博轉發確認了這一消息。
03 小米沒有“第二個盧偉冰”
而在頻繁的人事調動中,小米儼然也成為了手機圈高管的收割機,先后吸引了努比亞聯合創始人苗雷、原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原魅族高管楊柘、前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等人加盟。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曾對作者表示,事實上小米在劇烈的結構和人員調整中,找到了一些解鎖自己天花板的可能。小米本質上就是在通過廣泛引入各類相關廠商有相當經驗的高管,來打開自己在中低端觸及天花板后在中高端、垂直領域等多個新戰場的可能。
然而,小米再未從手機圈挖來“第二個盧偉冰”。
2020年11月,入職僅5個月的楊柘轉任小米中國區營銷顧問,而被雷軍給予厚望的常程也于今年1月底離職。彼時,楊柘轉崗時,小米給出的原因為個人身體原因,而常程離職時小米的回應依舊為“個人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職小米之前一直被視為聯想手機靈魂人物的常程,在小米任職期間多次飽受輿論質疑,涉及競業協議與惡趣味營銷等問題。
張書樂曾對作者分析稱,常程在小米任職期間也確實在青春版等產品線上,給小米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進擊可能,而小米想要獲得的垂直細分市場卻難以被常程打開,“這種進擊本身帶有強力試錯的意味,作為試錯者就大概率要承擔失敗的宿命,常程恰恰成為了這一波被引入的外部高管試錯者群體中賽馬失敗的角色。”
04 誰來挽救小米股價?
在頻繁的人事變動、智能手機整體市場不振、小米智能手機業務連續多個季度同比下滑之際,小米的股價也重新停在了破發狀態。
在上市之前,小米的估值一度被炒高至1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雷軍稱,小米集團是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規模的IPO科技股,“港交所還專門花30萬港幣定制了一面大鑼,現場觀禮人數超過了600人。大家期待小米開盤后股價能夠暴漲。”
“誰也沒有想到,一開盤,破發了!”上市當天,小米集團開盤價報16.6港元/股,較發行價17港元/股下跌2.35%。在小米上市慶功宴上,雷軍放出豪言:“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投資者賺一倍。”
但隨后,小米股價卻出現了長期低于發行價的局面,股價一路走低。2019年9月初,小米股價創下了8.28港元/股新低,較發行價已腰斬。“所有人的信心都幾乎崩盤了,甚至還有人認為會跌到4塊港幣。”雷軍稱。
為了挽救低迷的股價,小米啟動了多輪回購。雷軍曾稱,“小米掏了36億港幣的真金白銀,均價9.35港幣/股買了大量小米股票。”
自2020年5月以后,伴隨著小米向高端市場進軍,小米的股價一路上漲,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從10港元/股漲至今年1月的峰值35.9港元/股,市值漲至近9000億港元。至此,小米股價較發行價17港元/股已翻倍。
然而,好景不長,隨后,小米股價又逐漸出現下滑,截至2024年2月2日收盤,小米股價報12.2港元/股,較最高股價跌幅已超65%,總市值約3059億港元。另一方面,小米的回購計劃未停止。
那么接下來,被雷軍寄予希望的汽車業務和他無比信賴的盧偉冰又能否拯救小米的股價呢?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