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中網
又一家潮牌瀕臨破產。
Superdry在國內的知名度并不太高,由于Superdry又稱“極度乾燥”,很多人在聽到Superdry時第一反應往往是,“這是哪個國家的牌子?”
作為一家英國本土潮牌,Superdry也曾在中國開過分店,但和大多數外資品牌的命運差不多,水土不服讓它們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Superdry亦然,2016年進入中國后始終業績不佳,曾擁有25家自營店和41家特許經營店。4年后又恰逢疫情,最終于2020年退出中國,官方給出的原因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其將暫別中國大陸市場”。
注意,這個理由對Superdry很重要,在每一次公司對外表達業績不佳時,類似大環境不好的緣由就會頻頻出現。
因此,在今天Superdry被傳瀕臨破產時,公司仍然表示這一切都是因為“異常溫和秋季天氣”導致公司銷售疲軟,股價跌至歷史新低。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是天氣,讓我破的產,都是天氣惹的禍。
當然,事情沒有這么簡單。
因為天氣不夠冷,因為顧客沒錢
先簡單介紹下這家潮牌:Superdry賣的是冬裝。
關于瀕臨破產的消息來自于外媒Sky News,Superdry在近期發布財報對外宣布了銷售持續疲軟的消息后,公司正在考慮進行徹底的重組,這可能涉及大量店鋪關閉和裁員。
Sky News透露,Superdry及其普華永道(PwC)的顧問正在啟動可能導致公司自愿安排(CVA)或重組計劃的計劃,這兩種機制都是破產機制,使企業能夠減少對債權人的負債。
Superdry的一位發言人拒絕就普華永道的角色或任何重組計劃發表評論,但隨后向市場發布的一份聲明稱:“根據公司的轉型戰略,公司確認正在與顧問合作,探索各種材料成本節約方案的可行性。雖然這些選擇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確定是否取得了進展,但它們旨在以公司迄今為止實施的成本節約舉措的成功為基礎,并為業務的長期成功做好準備。”
根據Superdry的官方報告,其23財年法定稅后虧損1.481億英鎊,而22財年法定稅后利潤為2240萬英鎊。其23財年的基本每股虧損為181.3便士,而22財年的每股利潤為27.4便士。
狀況不佳,股價頻跌,幾乎是Superdry這幾年的主旋律。2023年年底,該公司就將銷售疲軟歸咎于異常溫和的秋季天氣。
天氣原因一直被Superdry拿來說事。在1月26日的公告里,公司再次強調“消費零售市場仍然具有挑戰性和不可預測性,夏季的極端天氣事件以及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秋季之一,一直持續到圣誕節交易高峰期,對銷售業績沒有幫助。”所以由于天氣不對,截至10月28日的26周內,導致集團收入暴跌23.5%。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除了“天氣不穩定”是被Superdry官方認可的理由之外,“顧客因高昂的生活成本而承受的壓力”也是導致其銷售額暴跌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就是,因為消費者沒錢,買不起Superdry的衣服,所以公司才賺不到錢——這讓我想起了去年李某琦的眉筆熱搜,“你沒錢怪誰?”
嗯,Superdry還是幸運的,早在2020年就退出了中國市場,也退出了中國輿論區。
市值從180億跌到1.8億
Superdry成立于2003年,因為該品牌加入了日本街頭風格,常常讓人誤會為這是一個日本品牌。撇開近幾年的低估期,Superdry也曾輝煌過,像貝克漢姆,裘德·洛,凱特·莫斯,都會定期出現在Superdry的發布會上。
2010年3月公司正式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當日發行價為500便士/股。2015年,由于與董事會在經營上出現意見分歧,創始人Julian Dunkerton卸任CEO,2018年徹底離開董事會。不過他仍然以18.5%的持股比例維持最大股東的地位。
2019年4月Dunkerton又重回公司,并罷免原首席執行官Euan Sutherland,聲稱極度干燥已走上了“徹底錯誤的軌道”,自己也無法對“30年的心血”陷入衰退坐視不理。
當時Superdry的股價差不多450便士/股左右,Dunkerton回歸后一度被傳其正與私募基金接洽將Superdry私有化。
如果那時Dunkerton以為公司已經是極端低谷,想要以一己之力挽救整個公司,那就太單純了,因為Superdry的股價在之后的幾年里幾乎慘不忍睹,到今天已經跌到約20便士/股,市值在2000萬英鎊左右(約合人民幣1.8億元)。
在高峰期,Superdry的市值最高達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80億元),彼時在2018年。短短5年里,公司市值幾乎完全蒸發。
有意思的是,Dunkerton回歸后曾高調表示低迷的天氣、消費者購物態度改變和匯率的波動并不是Superdry業績低迷的主要原因,根源在于錯誤的戰略決定,“在競爭對手紛紛增產的時候減少產品線是一個錯誤。”
但Superdry的董事會并不支持Dunkerton的回歸,甚至該公司全體董事會辭職,以抗議他的回歸,然而胳膊擰不過大腿,終于Superdry還是毀在了創始人自己的手里。
去年在Dunkerton的帶領下,Superdry開始了“成本效益計劃”,這家時尚零售商表示,此舉符合其轉型戰略,并將“降低成本議程”列為優先事項。
這一系列計劃里,包括了關閉商店和裁員,在亞太地區和印度進行適度的股權籌集和品牌授權交易,2023年10月,該公司與Reliance Brands Holding UK Ltd(RBUK)簽署了一家合資企業,出售其在南亞的知識產權。
此外,最近Superdry還通過與Hilco和Bantry Bay Capital達成的協議,已經有了總額超過1億英鎊的債務融資。
借助這項計劃,Superdry似乎真的有了些許好轉,“作為一個管理團隊,我們將繼續專注于成本效益計劃的實施,以及進一步減少業務固定成本基礎的機會,年內將實現超過4000萬英鎊的節約,高于最初設定的3500萬英鎊的目標,其中2000多萬英鎊的節約已在上半年實現。”該公司表示。
董事會對此表示:“雖然這些選擇中的任何一個都不確定是否取得了進展,但它們旨在以公司迄今為止實施的成本節約舉措的成功為基礎,并為業務的長期成功做好準備。公司在最近半年將運營成本降低了16%。”
創始人曾套現8億元
不過1月底,Dunkerton終究還是承認了“Superdry正處于一個艱難的時期”,并不忘甩鍋:“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和一些明顯不符合季節性的天氣條件的背景下,充滿挑戰的消費零售市場共同削弱了集團的財務業績。”
財富俱樂部股票主管Charlie Huggins對此分析,Superdry別無選擇,只能對成本動刀。截至目前,Superdry經營著216家店鋪和大約369家特許經營商和持牌人,擁有3350多名員工。
其實回過頭來看,Superdry的轉折是在2019年創始人Dunkerton的回歸上,如果Dunkerton沒有回歸,也許Superdry不會像今天這么糟糕。諷刺的是,當年Dunkerton吵著要回來時用的理由是,“這個董事會不懂時尚行業。”3年后,憑一己之力, Dunkerton一手毀掉了自己的心血。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也許Dunkerton不是個好的公司管理人,但他的確也是個很好的投資人,2018年幾乎是Superdry在資本市場表現最好的時期,當年他陰差陽錯兩次出售公司股票,套利近89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8億元),幾乎可以買下今天4個Superdry了。
很想知道,Dunkerton是否會后悔回歸,是否會后悔當初沒有全部拋售自己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