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草莓價格腰斬,車厘子暴跌不休:久違的“水果自由”,要回來了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草莓價格腰斬,車厘子暴跌不休:久違的“水果自由”,要回來了嗎?

水果自由任重道遠。

文|快刀財經 朱末

從2023到2024,水果的降價一輪接著一輪,人們求而不得的“水果自由”,似乎正在成為現實。

不管是葡萄中的貴族“陽光玫瑰”,還是中產最愛的車厘子,再到年底的草莓,這些昔日“高攀不起”的貴價水果,如今卻一反常態,接地氣的飛入尋常百姓家。

就在不久前,“草莓價格大跳水”的話題沖上熱搜,包括紅顏、甜寶、寧玉等在內的多個品種的草莓,價格都出現了大幅波動。以甜寶(牛奶)草莓為例,2023年12月14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平均售價為15.5元/斤,而2022年同期平均售價為30元/斤,價格直接腰斬。

在某電商平臺百億補貼頻道,一盒20枚裝的丹東99草莓只需要18.88元,買3斤紅顏草莓只需要27.8元。另一家更便宜的電商平臺,不管是什么品種的草莓,均價都是10元/斤起,幾家頭部店鋪的訂單數量已經以10萬為單位。

圖/電商平臺截圖

不僅是草莓,車厘子的處境同樣也是“跌跌不休”。同樣是來自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統計數據,2023年12月31日,智利進口車厘子的平均售價為每斤60元,到1月10日,車厘子最低價為30元/斤,簡直不可思議。

2023年末-2024年初車厘子行情 圖/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

在線上渠道,車厘子的售價也有明顯下降:盒馬app上,所有品類的車厘子均顯示“14天最低價”;在小紅書上以“車厘子降價”為關鍵詞搜索,全是商家在做團購,甚至還出現了99元5斤的價格。

此外,冬季最大宗水果類柑橘也降了,其中走貨量最大的砂糖橘從每公斤20元降至12元,降幅超過三成,成為冬季熱銷果品的主力軍。

猶記得不久前,消費風向還是“月薪過萬吃不起水果”,網絡上更是充斥著大量對于“水果刺客”的聲討,而今久違的降價來得猝不及防,讓人不禁心生疑惑:“這到底是大勢所趨的常態,還是障眼法式的短暫狂歡?”

01 越賣越貴的水果們,誰才是背后推手?

從牛油果、奇異果到陽光玫瑰,從藍莓、榴蓮到車厘子,雖然網紅水果的C位換了又換,但有件事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太貴了。

隨便剪一串紅提就是二三十元,一小把櫻桃要30元,就連司空見慣的蘋果和梨,也賣到了10元/斤……令人悲傷的事實是,我們的收入漲幅也許還跑不過水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2.9%,而鮮果價格上漲了12.9%。

正所謂羅馬非一日鑄成,水果的高價也非一夕形成。從外因上來說,作為舶來品,進口水果本就自帶高價基因。比如被譽為葡萄界“奢侈品”的陽光玫瑰,只有產自日本岡山縣、達到一定標準的陽光玫瑰才能冠以“晴王”稱號,一枝只會生長一串,且全程采取人工精細管理,賣到300元一串,算是“有據可循”。

再看智利車厘子,更是個“嬌氣包”,怕熱、怕干、怕水、怕碰擦,為了保持新鮮,要從遙遠的太平洋另一端坐飛機過來,價格雖然一度高達90元/斤,追根溯源也說得通。

再者,供需關系決定市場,當供應量當供應量滿足不了需求時,價格就會水漲船高。以榴蓮為例,國內70%的榴蓮來自泰國,作為金枕榴蓮的主產區,泰國榴蓮的成熟存在區域輪動,一個產區的流量成熟后進入市場,而其他產區的流量尚未成熟,就會出現“缺貨期”,這時市場價格就會一路走高。

從內因上來說,消費者對于水果品質和賣相的偏好,以及由消費行為引導的種植信息的偏差,在更大程度上加重了水果價格的狂飆。

當水果行業走向精品化升級,價格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拿收購環節來說,成熟的水果會按照規格、果徑、果面和果損等分級,以及通過對水果的硬度、糖分和新鮮度進一步界定,從而進行不同等級劃分,等級越高,價格越貴。

在港交所上市的“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百果園,就有一套自己的果品標準。它將水果按照“四度——味——安全”分級,即從“糖酸度、鮮度、脆度、細嫩度、香味、安全性”的指標角度,分成“招牌、A 級、B 級、C 級”共 4 個等級,把好的水果挑出來待價而沽。

圖/網易數讀

舉個例子,如果是A級品質的水晶富士,售價可以高達 16.5 元/斤,相當于一個 330g 左右重的水晶富士蘋果就要 10 塊錢。過去只要有得吃,現在要求吃得好,代價就是付出更多的錢。

最重要的是,這種分級措施讓水果不再散賣,而是增加了一層層的流通環節,中間要經過收購、批發和銷售多個渠道,每個環節都會給價格層層加碼,也就造成了“水果越來越貴”的局面。

就在人們滿腹牢騷,以為水果的價格會一路“昂揚”下去之際,局面卻又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轉。

02 貴價水果走下神壇,為何突然身價暴跌?

作為水果種植大國,以及種植戶之間的“內卷”,在潛移默化間,將貴價水果的價格“打”了下來。

作為蘋果中的“扛把子”,又紅又耐存的“富士系”蘋果也曾風靡一時。1980年,中國將紅富士引入山東省,由于山東的氣候環境極其適合紅富士生長,紅富士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連連攀升,高峰時突破3000多噸。

幾乎每個80后都是吃著山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紅富士長大的,種的多了,再稀有的品種也就歸于尋常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6年,日本育種的陽光玫瑰正式進入中國,南京農業大學通過國家948項目將這款葡萄引入,開啟了其在中國的“葡生”。

此后十年,雖然各地相繼引入種植,奈何栽培技術始終不過關。直到2016年,陽光玫瑰的本土化栽培技術終于成熟,國產陽光玫瑰開始了瘋狂擴張之路。

據中國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的陽光玫瑰葡萄種植面積只有幾萬畝,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80萬畝,目前陽光玫瑰的總種植面積預計已超百畝。原本八至十月才是最佳食用季節的陽光玫瑰,也因此實現了全年幾乎無間斷的供應。

從陽光玫瑰走下神壇的那刻起,價格也就迎來了“大跳水”。要知道,2017年,一串1.5公斤的晴王零售價要接近1500元還供不應求,水果供貨商甚至需要自抬收購價,才能搶到幾串。

但在過去的三年,陽光玫瑰的價格呈現斷崖式下跌。2020-2023年,陽光玫瑰的最高批發價從60元/斤跌至25元/斤,已經不再是那個高不可攀的葡萄界“愛馬仕”了。

同樣地,“人氣王”草莓也是如出一轍的降價路徑。過去草莓多依賴進口,但隨著國內溫室技術的發展,草莓生長的光照和溫度都變得可控,入局草莓種植的農戶越來越多,草莓的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78.1千公頃“陡然”上升至2021年的139.97千公頃,生產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草莓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但如此,如今的中國還是世界上藍莓產量第一的國家;牛油果更是已在云南多個地區推廣種植成功,甚至“水果之王”榴蓮也悄悄在海南進入首次產果期……正因為種種不遺余力的“本土化”,2023年的中國市場,藍莓跌至7.99元一盒,牛油果穩定在30多塊錢4個,吃起來不再覺得那么“肉疼”。

正是因為成倍擴大的種植面積、蓬勃增長的產量,本質上打破了“物以稀為貴”的客觀規律,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價格也隨之迎來了下跌。

然而,當“貴族水果”們排著隊走下神壇時,消費者們卻在激情剁手后發現,事情好像并沒有那么簡單。

03 從量變到質變之路,水果自由任重道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水果自由”確實近在咫尺了。

如果說陽光玫瑰、牛油果的“平價”是中國規模化種植的結果,那么車厘子、榴蓮的降價,則要歸功于中國跨境物流的功勞。

生鮮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備,不僅減少了倉儲和在途時間,還進一步降低了損耗率。智利果農可能難以想象,今天剛摘下來枝頭的車厘子,兩天后就可能出現在中國消費者的手中。

2021年12月3日,隨著中老鐵路全線正式開通運營,現在的榴蓮從泰國冷鏈運到中國昆明只需要3天時間,幾乎趕上了國內快遞的運輸速度,運輸成本減少了,價格也就降下來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產量井噴之時,質量把控問題也隨之而來。今年夏天,在“陽光玫瑰沒落”引起熱議的同時,有關“陽光玫瑰變便宜也變難吃了”的輿論也是甚囂塵上。

雖然依舊還是個頭大、粒粒飽滿,但很多人吐槽果肉吃起來要么齁甜,要么就是有股酸澀感,就連硬脆的果肉也變得綿軟,甚至還不如普通葡萄。

事實上,要想種出合乎一等果的陽光玫瑰,并不是一件易事,必須保證種植環境和種植技術的雙重達標。不少果農為了節省成本,使用磷肥、鉀肥等無機肥,讓陽光玫瑰的口味打了折扣;還有不少果農為了搶占市場會提前采摘,但往往此時葡萄還沒熟透,糖分根本不夠;另有一些果農舍不得整穗、整果,只想著拉高產量,讓陽光玫瑰徹底失去了原來的風味。

這也恰恰從側面反映了另一個問題:我國的水果種植依然存在很多,種苗品質、栽培管理、產業加工等環節還不夠完善,仍然仍重而道遠。

最重要的是,我國的水果產業,其實依賴性很強,長期以來一直“受制于人”。2018年,奇異果生產巨頭新西蘭佳沛公司發起訴訟,理由是華人果農高浩宇從新西蘭農場私自帶回兩款黃心獼猴桃的藤條并賣給中國種植戶,最終高浩宇夫婦被判賠償佳沛公司1500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6516萬元)。

2021年4月,日本實行了歷史上最嚴格的《新種苗法》,用于防止日本的優良品種流向海外,共涉及1900多個品種,若有人私自將有關種苗帶出日本,將被處以10年以下徒刑。

不扒不知道,一扒嚇一跳。我們吃的很多“網紅”水果,如“春見(粑粑柑)”、“愛媛果凍橙”、“紅顏草莓”、“梅瓏蜜瓜”,其實都是日本研發。而種苗被禁止輸出后,國人吃水果遭遇“卡脖子”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雖然這場沒有硝煙的“種子戰爭”,會倒逼國內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發展,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顯然要靠時間來沉淀。

由此看來,國人想要迎來真正的“水果自由”,可能還需要再耐心等上一等了。

參考資料:

1.網易數讀《現在的水果,怎么越來越貴啊!》

2.市界《一斤只要10元!今年的草莓價格為啥一路狂跌?》

3.三聯生活周刊《從300元暴跌到10元,網紅葡萄“陽光玫瑰”為何跌落神壇?》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草莓價格腰斬,車厘子暴跌不休:久違的“水果自由”,要回來了嗎?

水果自由任重道遠。

文|快刀財經 朱末

從2023到2024,水果的降價一輪接著一輪,人們求而不得的“水果自由”,似乎正在成為現實。

不管是葡萄中的貴族“陽光玫瑰”,還是中產最愛的車厘子,再到年底的草莓,這些昔日“高攀不起”的貴價水果,如今卻一反常態,接地氣的飛入尋常百姓家。

就在不久前,“草莓價格大跳水”的話題沖上熱搜,包括紅顏、甜寶、寧玉等在內的多個品種的草莓,價格都出現了大幅波動。以甜寶(牛奶)草莓為例,2023年12月14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平均售價為15.5元/斤,而2022年同期平均售價為30元/斤,價格直接腰斬。

在某電商平臺百億補貼頻道,一盒20枚裝的丹東99草莓只需要18.88元,買3斤紅顏草莓只需要27.8元。另一家更便宜的電商平臺,不管是什么品種的草莓,均價都是10元/斤起,幾家頭部店鋪的訂單數量已經以10萬為單位。

圖/電商平臺截圖

不僅是草莓,車厘子的處境同樣也是“跌跌不休”。同樣是來自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統計數據,2023年12月31日,智利進口車厘子的平均售價為每斤60元,到1月10日,車厘子最低價為30元/斤,簡直不可思議。

2023年末-2024年初車厘子行情 圖/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

在線上渠道,車厘子的售價也有明顯下降:盒馬app上,所有品類的車厘子均顯示“14天最低價”;在小紅書上以“車厘子降價”為關鍵詞搜索,全是商家在做團購,甚至還出現了99元5斤的價格。

此外,冬季最大宗水果類柑橘也降了,其中走貨量最大的砂糖橘從每公斤20元降至12元,降幅超過三成,成為冬季熱銷果品的主力軍。

猶記得不久前,消費風向還是“月薪過萬吃不起水果”,網絡上更是充斥著大量對于“水果刺客”的聲討,而今久違的降價來得猝不及防,讓人不禁心生疑惑:“這到底是大勢所趨的常態,還是障眼法式的短暫狂歡?”

01 越賣越貴的水果們,誰才是背后推手?

從牛油果、奇異果到陽光玫瑰,從藍莓、榴蓮到車厘子,雖然網紅水果的C位換了又換,但有件事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太貴了。

隨便剪一串紅提就是二三十元,一小把櫻桃要30元,就連司空見慣的蘋果和梨,也賣到了10元/斤……令人悲傷的事實是,我們的收入漲幅也許還跑不過水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長2.9%,而鮮果價格上漲了12.9%。

正所謂羅馬非一日鑄成,水果的高價也非一夕形成。從外因上來說,作為舶來品,進口水果本就自帶高價基因。比如被譽為葡萄界“奢侈品”的陽光玫瑰,只有產自日本岡山縣、達到一定標準的陽光玫瑰才能冠以“晴王”稱號,一枝只會生長一串,且全程采取人工精細管理,賣到300元一串,算是“有據可循”。

再看智利車厘子,更是個“嬌氣包”,怕熱、怕干、怕水、怕碰擦,為了保持新鮮,要從遙遠的太平洋另一端坐飛機過來,價格雖然一度高達90元/斤,追根溯源也說得通。

再者,供需關系決定市場,當供應量當供應量滿足不了需求時,價格就會水漲船高。以榴蓮為例,國內70%的榴蓮來自泰國,作為金枕榴蓮的主產區,泰國榴蓮的成熟存在區域輪動,一個產區的流量成熟后進入市場,而其他產區的流量尚未成熟,就會出現“缺貨期”,這時市場價格就會一路走高。

從內因上來說,消費者對于水果品質和賣相的偏好,以及由消費行為引導的種植信息的偏差,在更大程度上加重了水果價格的狂飆。

當水果行業走向精品化升級,價格不可避免會受到影響。拿收購環節來說,成熟的水果會按照規格、果徑、果面和果損等分級,以及通過對水果的硬度、糖分和新鮮度進一步界定,從而進行不同等級劃分,等級越高,價格越貴。

在港交所上市的“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百果園,就有一套自己的果品標準。它將水果按照“四度——味——安全”分級,即從“糖酸度、鮮度、脆度、細嫩度、香味、安全性”的指標角度,分成“招牌、A 級、B 級、C 級”共 4 個等級,把好的水果挑出來待價而沽。

圖/網易數讀

舉個例子,如果是A級品質的水晶富士,售價可以高達 16.5 元/斤,相當于一個 330g 左右重的水晶富士蘋果就要 10 塊錢。過去只要有得吃,現在要求吃得好,代價就是付出更多的錢。

最重要的是,這種分級措施讓水果不再散賣,而是增加了一層層的流通環節,中間要經過收購、批發和銷售多個渠道,每個環節都會給價格層層加碼,也就造成了“水果越來越貴”的局面。

就在人們滿腹牢騷,以為水果的價格會一路“昂揚”下去之際,局面卻又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轉。

02 貴價水果走下神壇,為何突然身價暴跌?

作為水果種植大國,以及種植戶之間的“內卷”,在潛移默化間,將貴價水果的價格“打”了下來。

作為蘋果中的“扛把子”,又紅又耐存的“富士系”蘋果也曾風靡一時。1980年,中國將紅富士引入山東省,由于山東的氣候環境極其適合紅富士生長,紅富士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連連攀升,高峰時突破3000多噸。

幾乎每個80后都是吃著山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紅富士長大的,種的多了,再稀有的品種也就歸于尋常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06年,日本育種的陽光玫瑰正式進入中國,南京農業大學通過國家948項目將這款葡萄引入,開啟了其在中國的“葡生”。

此后十年,雖然各地相繼引入種植,奈何栽培技術始終不過關。直到2016年,陽光玫瑰的本土化栽培技術終于成熟,國產陽光玫瑰開始了瘋狂擴張之路。

據中國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的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的陽光玫瑰葡萄種植面積只有幾萬畝,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80萬畝,目前陽光玫瑰的總種植面積預計已超百畝。原本八至十月才是最佳食用季節的陽光玫瑰,也因此實現了全年幾乎無間斷的供應。

從陽光玫瑰走下神壇的那刻起,價格也就迎來了“大跳水”。要知道,2017年,一串1.5公斤的晴王零售價要接近1500元還供不應求,水果供貨商甚至需要自抬收購價,才能搶到幾串。

但在過去的三年,陽光玫瑰的價格呈現斷崖式下跌。2020-2023年,陽光玫瑰的最高批發價從60元/斤跌至25元/斤,已經不再是那個高不可攀的葡萄界“愛馬仕”了。

同樣地,“人氣王”草莓也是如出一轍的降價路徑。過去草莓多依賴進口,但隨著國內溫室技術的發展,草莓生長的光照和溫度都變得可控,入局草莓種植的農戶越來越多,草莓的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78.1千公頃“陡然”上升至2021年的139.97千公頃,生產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草莓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不但如此,如今的中國還是世界上藍莓產量第一的國家;牛油果更是已在云南多個地區推廣種植成功,甚至“水果之王”榴蓮也悄悄在海南進入首次產果期……正因為種種不遺余力的“本土化”,2023年的中國市場,藍莓跌至7.99元一盒,牛油果穩定在30多塊錢4個,吃起來不再覺得那么“肉疼”。

正是因為成倍擴大的種植面積、蓬勃增長的產量,本質上打破了“物以稀為貴”的客觀規律,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價格也隨之迎來了下跌。

然而,當“貴族水果”們排著隊走下神壇時,消費者們卻在激情剁手后發現,事情好像并沒有那么簡單。

03 從量變到質變之路,水果自由任重道遠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水果自由”確實近在咫尺了。

如果說陽光玫瑰、牛油果的“平價”是中國規模化種植的結果,那么車厘子、榴蓮的降價,則要歸功于中國跨境物流的功勞。

生鮮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備,不僅減少了倉儲和在途時間,還進一步降低了損耗率。智利果農可能難以想象,今天剛摘下來枝頭的車厘子,兩天后就可能出現在中國消費者的手中。

2021年12月3日,隨著中老鐵路全線正式開通運營,現在的榴蓮從泰國冷鏈運到中國昆明只需要3天時間,幾乎趕上了國內快遞的運輸速度,運輸成本減少了,價格也就降下來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產量井噴之時,質量把控問題也隨之而來。今年夏天,在“陽光玫瑰沒落”引起熱議的同時,有關“陽光玫瑰變便宜也變難吃了”的輿論也是甚囂塵上。

雖然依舊還是個頭大、粒粒飽滿,但很多人吐槽果肉吃起來要么齁甜,要么就是有股酸澀感,就連硬脆的果肉也變得綿軟,甚至還不如普通葡萄。

事實上,要想種出合乎一等果的陽光玫瑰,并不是一件易事,必須保證種植環境和種植技術的雙重達標。不少果農為了節省成本,使用磷肥、鉀肥等無機肥,讓陽光玫瑰的口味打了折扣;還有不少果農為了搶占市場會提前采摘,但往往此時葡萄還沒熟透,糖分根本不夠;另有一些果農舍不得整穗、整果,只想著拉高產量,讓陽光玫瑰徹底失去了原來的風味。

這也恰恰從側面反映了另一個問題:我國的水果種植依然存在很多,種苗品質、栽培管理、產業加工等環節還不夠完善,仍然仍重而道遠。

最重要的是,我國的水果產業,其實依賴性很強,長期以來一直“受制于人”。2018年,奇異果生產巨頭新西蘭佳沛公司發起訴訟,理由是華人果農高浩宇從新西蘭農場私自帶回兩款黃心獼猴桃的藤條并賣給中國種植戶,最終高浩宇夫婦被判賠償佳沛公司1500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6516萬元)。

2021年4月,日本實行了歷史上最嚴格的《新種苗法》,用于防止日本的優良品種流向海外,共涉及1900多個品種,若有人私自將有關種苗帶出日本,將被處以10年以下徒刑。

不扒不知道,一扒嚇一跳。我們吃的很多“網紅”水果,如“春見(粑粑柑)”、“愛媛果凍橙”、“紅顏草莓”、“梅瓏蜜瓜”,其實都是日本研發。而種苗被禁止輸出后,國人吃水果遭遇“卡脖子”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雖然這場沒有硝煙的“種子戰爭”,會倒逼國內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發展,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顯然要靠時間來沉淀。

由此看來,國人想要迎來真正的“水果自由”,可能還需要再耐心等上一等了。

參考資料:

1.網易數讀《現在的水果,怎么越來越貴啊!》

2.市界《一斤只要10元!今年的草莓價格為啥一路狂跌?》

3.三聯生活周刊《從300元暴跌到10元,網紅葡萄“陽光玫瑰”為何跌落神壇?》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扶风县| 利辛县| 富川| 仙游县| 化州市| 武山县| 微山县| 息烽县| 湟中县| 三河市| 汪清县| 全椒县| 抚州市| 西华县| 当阳市| 隆回县| 新宁县| 濉溪县| 建湖县| 阿克| 塘沽区| 玉屏| 花莲市| 墨竹工卡县| 德庆县| 绥芬河市| 于都县| 三明市| 霸州市| 马尔康县| 涪陵区| 阳信县| 漳平市| 杭锦旗| 房产| 蒲城县| 梓潼县| 栾川县| 西城区| 武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