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新知
經歷了將近一周的輿論風波之后,微盟撤回了業務重組計劃。
此前,微盟對外發布一項公告,主要內容是正在初步籌劃潛在業務重組計劃,將以整體估值不低于36億元為基礎,出售公司50%以上的股權轉讓,并取得不低于18億元的現金對價,最終的目的是通過這次交易,尋求目標公司在國內實現上市。
消息一經發出,微盟股價大幅下跌。可能是受此影響,5天后微盟在港交所再次發聲:“在考慮股東意見后,對潛在交易進行進一步評估,已決定終止潛在交易。” 有業內人士表示,微盟分拆分拆的是上市公司的核心資產,一旦成功將直接對投資人的利益造成損失。
乘著微信生態的東風起家,如今面臨著紅利消逝營收困難的第三方服務商們,微盟并不是首個“受害者”。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里,微盟累計虧損超過40億,同為微信生態第三方服務商的有贊累計虧損近50億。
從賣水人到掘墓人,微信第三方服務商究竟要如何自救破局?當馬化騰在騰訊年會上重提視頻號的重要性之后,對于微盟、有贊來說會是最后的機會嗎?
斷臂式求生
微盟的崛起始于微信開始商業化的2013年。
那一年,移動互聯網風生水起,微信5.0版本正式發布。掃一掃、微信支付、公眾號、服務號等功能上線,代表著3億微信用戶與商家的觸點增多,微信這塊鹽堿地上開始長出商機。
于是,微盟創始人孫濤勇懷揣50萬元,將自己的創業起點定在了微信之上,與方桐舒、游鳳椿共同成立了專注于微信第三方開放服務的SaaS產品。
到了2017年,微信小程序上線,并在隨后的一年半時間里,小入駐規模突破100萬。微盟趁此風口All in,成為微信小程序首批商業及營銷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2020年,微盟被評為上海在線新經濟50強、2020年中國新經濟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
美好的故事戛然而止。2019年1月,微盟赴港上市開盤直接跌破發行價。而從2020年到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來看,微盟持續虧損為11.6億元、7.8億元、18.3億元、4.5億元,累計42.2億元。截至2023年6月末,微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還有21.1億元。
虧損的直接原因在于營運成本過高。據最新的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微盟銷售成本達3.93億元,與2022年同期的3.02億元同比增長30.26%。銷售及分銷開支為8.44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7.82億元同比增長7.82%;一般及行政開支為3.80億元,同比下滑30.1%;研發開支總額3.49億元,同比減少32.0%。
拆分來看,微盟的廣告流量成本為6.31億元,占銷售成本的16.0%。員工成本為4.74億元,占銷售成本的12.1%。運營服務成本分別為13.54億元,占銷售成本的34.4%。
自救早已開始。去年10月,微盟開啟新一輪組織變革和升級,從集團事業群制轉變為業務子集團制,成立微盟企服、微盟營銷、微盟國際三大子集團,推動各業務體系的獨立核算、決策與發展,充分探索各業務體系的不同經營機制和市場可能性。孫濤勇在當時的公開信中表示,要求員工“重燃創業激情,回歸再創業狀態”。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微盟又不得不于今年1月16日對旗下的業務進行拆分出售。對此的解釋是,如果交易落實,有利于降低微盟營銷營運資本對公司現金流的影響。
目前,微盟主要有兩大業務板塊:企服和營銷。前者是為電商零售、餐飲、本地生活等行業提供 SaaS 產品,賦能商戶運營私域流量;后者則是為騰訊、快手、小紅書、抖音等多個社交網絡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從用戶定向、要求匹配、創意及拍攝、精準投放、數據分析、SaaS 后鏈接轉化的一站式營銷運營服務。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度微盟企服和微盟營銷收入占比分別為70.2%和29.8%。2023年上半年,微盟企服與微盟營銷收入分別占公司整體收入的58%和42%。一旦出售成功,相當于微盟賣掉了自己的主力營收支柱,也不免引起投資人的反對。
不過,在微盟最新的公告中,披露了業務的進展亮點,并宣布將啟動董事會股份回購、核心管理層增持股份,但能否一舉挽回投資者的信心,還是個未知數。
結構性矛盾
同為微信生態內的第三方SaaS服務商,有贊的發展也變得更加艱難,虧損的困境愈發明顯。背后的原因,既有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有內部業務模式的局限。
隨著互聯網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成為大勢所趨,用戶們可以直接在微信內部打開抖音、淘寶等進行購物,而無需借助第三方服務商進行跳轉。這無疑給有贊的商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原本,有贊憑借為微信和淘寶賣家搭建橋梁的角色,通過收取交易傭金或提供營銷服務獲取收益。然而,隨著平臺間壁壘的逐步消失,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受到了嚴重挑戰。
除此之外,有贊的核心業務SaaS服務也面臨競爭壓力。隨著私域流量的獲取達到瓶頸,商家對于SaaS工具的需求發生了變化。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交易工具,更是能夠帶來實際流量的平臺。然而,工具類型的產品在流量獲取方面的能力顯然存在短板,也是硬傷所在。
訂閱費是有贊的主要收入來源,一旦商戶無法持續贏利,續費率就會受到影響,老客戶流失也會加劇。而商家解決方案的交易服務費雖然還在增長,但相較于訂閱費來說,其對營收的貢獻較小。這也意味著,有贊的營收結構較為單一,對訂閱費的依賴較大。
反映在財報上,2023年上半年,有贊的營業收入出現了小幅下滑,盡管商家解決方案收益同比增長了5.7%,但訂閱解決方案收益同比下滑了3.9%。
面對困境,有贊的高管表示今年會關注支出端的合理性和利潤表的健康度。這似乎意味著有贊將采取更為審慎的策略,注重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然而,這能否幫助有贊扭轉虧損局面,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視頻號良藥?
新一年的騰訊年會上,馬化騰全面點評了集團旗下各個業務,稱視頻號不負眾望,將全力發展直播電商。
騰訊迫切希望補全微信在直播電商業務方面的短板。通過視頻號的內容搶奪注意力、引導用戶消費,直播是最合適的補充。豐富視頻廣告場景,實現站內流量和商家商品的匹配,進一步推進電商生態發展,還能帶動金融需求,形成站內商業閉環。這對微盟和有贊來說,或許是機遇與挑戰同至的信號。
自發展之初,有贊和微盟雖然在電商SaaS領域有所交集,但兩者的發展路徑卻存在顯著差異。有贊主要聚焦于微信電商生態,為中小商家提供電商基礎設施,而微盟則不僅僅依賴SaaS產品,還深入到代運營和廣告投放領域,與騰訊體系緊密合作,成為其重要的廣告服務商。
有贊所代表的電商SaaS產品,實質上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電商新模式,重點在于盤活私域流量。通過運用小程序、內容電商及各種營銷玩法,增強用戶粘性,培養高質量的私域客戶群體。
然而,現實中存在一個悖論:許多中小商家根本沒有任何私域流量,談何留存與轉化?這些商家在社交裂變、用戶運營、流量思維和內容營銷等方面往往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僅憑自身力量,他們無法將微信的公域流量引入自家的私域流量池,導致電商SaaS工具在他們手中如同雞肋,無法帶來實質性的利益。
騰訊大力發展視頻號直播電商,還可能對微盟和有贊構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如果官方推出更加強大的直播電商功能,并整合其社交媒體資源,可能會吸引原本使用微盟和有贊服務的商家轉而使用平臺的服務。這將導致第三方服務商的客戶流失和市場份額下降。
此外,微信官方去年7月就親自下場推出了“微信小商店”功能,目的是通過獲客、留存和轉化方面的發力,進而幫助商家打造商業閉環。去年8月,微信宣布“微信小商店”對企業、個體、個人三種開店類型全量開放,并釋放多項新能力,主推“0元開店”“免服務費”“直播帶貨”等服務。
這就可能會導致原本屬于微盟、有贊的付費客戶,轉移到小商店之上。而從去年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到騰訊對小商店的希冀。騰訊方面表示,微信小商店能助力長尾商家建立及運營線上店鋪,為商戶提供訂單管理、售后服務及直播等多種能力。
從微信內長出的SaaS服務商們,普遍開始為活下去而努力之時,騰訊以視頻號入局直播電商,短期內會帶來利好,但長期來看,或許也會把微盟和有贊逼到死角之上。小草終究無法與大樹爭奪陽光和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