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光耀
城市的歷史,向來由奮斗者書寫。
1月31日,在棗莊市中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區政府區長韓耀輝向大會作區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在回顧2023年主要工作的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2024年的奮斗目標和主要工作安排。
秉承實干特質,不斷提高自身承載力,也讓市中區在面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的新一年發展預期目標時,有了更多的底氣和信心。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個數據勾勒出加速發展的脈絡,一個個項目記載著市中區工業跨越發展的軌跡,瞄準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成為市中區實現經濟跨越發展態勢的關鍵布局。

在工業倍增中尋求突破
將時間撥回至2022年,市中區提出了“工業強區、產業興區、城建立區”戰略,以最高規格發出最強動員令。堅持發展與城市建設互動并進,項目突破與城建提升同步實施,不斷提高城市吸引力、承載力。
2023年度,市中區地方生產總值完成331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9.4億元、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87億元、增加值增長11%。市中區以強勁的工業發展勢頭,交出令人振奮的實力答卷。
從工業企業涌動的蓬勃發展活力,同樣可以看到市中區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穩健態勢。

在棗莊市“強工興產、轉型突圍”的濃厚氛圍中,市中區全年開工項目37個、總投資338億元;連續3年組織獸藥合作論壇,瑞立康肝素系列產品建成投產,泉耀系列高效異質結組件正式下線,中建材系列項目集聚成勢,新興產業“群星閃耀”;一個個重大項目加快落入“6+3”產業大棋盤,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不斷匯聚。
2024年,市中區將堅定實施傳統產業倍增行動計劃,推動傳統產業向清潔低碳轉型,質量效益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加快正凱智慧紡紗二期、創意服裝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增強“中國紡織服裝名城”影響力。深入實施“百項技改”,加快泉頭水泥超低排放改造、三維漢界自動裝車機器人等過億元重點技改項目建設,打造綠色、智慧工廠3個,完成技改投資33.4億元以上。
市中區委書記宋磊表示,新的一年,市中區將錨定“工業強區、產業興區、城建立區”總體目標不動搖,在年度目標上瞄準“爭第一、創一流”不松勁,全力推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增速進位、總量前移”,GDP指標實現在全省提升10個位次、力爭提升15個位次。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經濟運行亮點紛呈,一座現代化工業之城正在冉冉升起,加速奔向未來。
在產業革新中匯聚勢能
伴隨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許多城市陸續步入了由增量發展到存量更新的轉型期,作為工業強市棗莊的主城區,市中區同樣走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
在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倍增計劃之下,市中區“6+3”現代產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50億元,納稅過千萬元、過百萬元企業分別發展到53家、278家,泰和科技入選首批山東省制造業領航培育企業。新增“四上”企業229家,總量達到777家,創歷史新高。
工業技改投資完成30.4億元、增長28.2%,正凱新材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思克奇智慧工廠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別發展到75家、88家、35家,西王莊鎮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項目為王,捷報頻傳,市中區全年累計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11個、總投資695億元,魯南超算中心、潤泉生物、永正汽車城等優質項目簽約落地。全區141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6.9億元,魔意智能制造、福凱智慧紡紗、中建材先進光子材料產業園等55個項目竣工投產,項目投資量、實物量、工作量“三量齊增”。
按照“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原則,市中區將強勢突破招商引資,圍繞“6+3”產業布局和“1+4”園區建設,深度挖掘產業鏈上下游關系,2024年度力爭招引10億元以上項目11個、50億元以上項目3個、100億元以上項目取得新突破。
同時提速推進項目建設,扎實抓好總投資616.9億元、年度投資156.6億元的110個實施類重點項目。聚焦總投資138.9億元的49個儲備類項目,有序推進新派衛浴智能制造中心、華電銀山光伏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推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嚴控“兩高”項目,淘汰落后產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環境容量空間。
一手抓傳統產業迭代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搶灘占先。擁有豐富資源、雄厚基礎、突出優勢的市中區,已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并保持著日益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城市更新中釋放活力
城市越是邁向更高能級,就越要將落腳點放在人本關懷細微處。基于此,市中區提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高品質主城,謀求為全區產業發展、人才集聚、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在過去的一年里,市中區深入推進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增設機動車停車位1800個、新能源充電樁2500個。完成重點片區征遷11萬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55個、背街小巷10條。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大提升大整治,規范占道經營、店外經營6萬余處,拆除各類違建32處,完成8條道路、39公里飛線下地,成功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

新改建公園游園8個、綠化節點20處,城市花海精美呈現。鄉村振興五大片區全面起勢,西王莊鎮譚家河鄉村振興示范區、齊村鎮“甘泉花香·人文齊村”銜接推進區入選市級“雙十片區”,省、市級和美鄉村覆蓋率達到80.5%。
接下來,市中區將以更大力度煥發城市活力,高水平實行精細管理,新增機動車停車位1000個,打造規范有序、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深入踐行“公園城市”理念,新建提升游園公園19處、綠道綠廊5公里。加快建設智慧城市,融合數字城管、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平臺功能,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力量有效整合,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圍繞“一帶四區五軸十點”功能定位,市中區將以中興科學城項目實施為帶動,以謀劃的光明廣場南延、復興大道為中軸,強化兩側風貌管控、功能融合、業態植入,積極招引總部基地、科創中心、商務酒店等現代產業,不斷聚集人氣商機、激發片區活力。
既為市中“大家”而打拼,更為千萬“小家”而努力。對于市中區這樣一個人口聚集度高的主城區,城市更新不僅是打造繁榮美麗幸福的現代化城區的一道“必答題”,更是一項需要生活在此的人們共同參與的“全民事業”。
答卷人又到答卷時,探路者再啟探路行。產業園區日新月異,優勢產業聚巒成峰,經濟發展動能加速釋放……這座厚積薄發的千年古城,正在拿出更多試圖突破發展瓶頸的“市中方案”,上演著新一輪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速度與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