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去年,國內現代煤化工產業效益大幅下降。其中,煤制油行業利潤同比下降52.7%,煤制氣利潤同比下降39%,煤制烯烴利潤同比下降82.4%,煤制乙二醇行業繼連年虧損后繼續虧18.7億元。
2月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稱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2023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上述數據。
傅向升認為,現代煤化工遭遇困境,既有原料煤炭價格高位、電價高位的因素,也有產品結構雷同、差異化和高端化不足的問題。
“煤制乙二醇和煤制烯烴甚至存在與石油化工產品型號同質化競爭,以及與煉化一體化、輕烴制烯烴等不同原料路線的國際化競爭。”傅向升表示。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對外公布了《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規劃布局了四大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分別為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寧夏寧東、新疆準東。
期間,國內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以及煤制芳烴等取得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積累了工程化和產業化的重要經驗,并在煤化工與石油化工互補、煤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發展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2022年,國際油價波動加劇,年中布倫特原油價格沖高至128美元/桶,中國煤制油、煤制氣產業因此取得較好發展。
石化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煤制油項目連續三年無新增產能,總產能維持在823萬噸,裝置平均利用率提高至89%,利潤達71.7億元,實現大幅增長;煤制氣行業利潤總額為60億元,扭轉了2021年的虧損局面。
但是煤制烯烴和煤(合成氣)制乙二醇行業發展并不好。2022年,煤制烯烴利潤總額為30.1億元,但較上年有所下滑;煤制乙二醇行業營收為165億元,虧損29.9億元。
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傅向升建議,在現代煤化工領域創新方面,要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加快產業化技術優化升級,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進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產品生產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動現代煤化工與可再生能源、綠氫、CCUS等耦合創新發展等。
“2023年,因為原油、天然氣及其絕大多數石化產品的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石化全行業‘增產增消不增利’。”石化聯合會信息和市場部副主任范敏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石化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主要化學品生產總量約7.2億噸,同比增長約6%;化肥產量(折純)5713.6萬噸,同比增長5%;化學農藥原藥(折純)產量267.1萬噸,同比增長2.8%。
石油和化工行業需求從底部回升,表觀消費增速由負轉正。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6.2%。全國化肥表觀消費同比增長4.9%。
但是因為產品價格下跌,石化行業利潤下滑明顯。截止到2023年底,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0507家,實現利潤總額8733.6億元,同比下降20.7%。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石化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5.95萬億元,同比下降1.1%;利潤總額8733.6億元,同比下降20.7%;進出口總額9522.7億美元(約合6.8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
其中,油氣板塊實現利潤3010.3億元,同比下降15.5%;煉油板塊利潤656億元,同比增長192.3%;化工板塊利潤4862.6億元,同比下降31.2%。
此外,石化聯合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原油進口在連續兩年下降后較快回升,達到5.64億噸,同比增長11%,對外依存度72.9%,同比增加1.7個百分點;進口天然氣1.21億噸,同比增長10.1%,對外依存度41.2%,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
成品油出口在連續三年下降后強勢反彈,2023年累計出口4197.9萬噸,同比增長22%;全國化肥出口實物量3146.1萬噸,同比增長27%,農藥出口246.3萬噸,同比增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