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姍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最近在面向證券市場分析師的收益電話會議上,LVMH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提到:“2023年蒂芙尼的經營性利潤是完成收購(2021年1月)之前的三倍。”
在LVMH集團旗下整個腕表和珠寶業務板塊,蒂芙尼這樣的業績表現無疑是領先的。
根據該集團剛剛發布的2023財年業績報告,按固定匯率計算,LVMH集團實現全年經營性利潤同比增長8%至228.0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49.41億元),其中腕表和珠寶部門全年實現經營性利潤同比增長7%至21.6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5.87億元)。
2023年下半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整體增長放緩。LVMH集團、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香奈兒Chanel公司等頭部奢侈品公司在2023第三和第四季度,乃至全年的銷售表現均反映了這一現象。

增長放緩幾乎貫穿了成衣、手袋、美妝、珠寶和腕表等所有個人奢侈品類。在扣除銷售費用和日常管理費用后,2022年LVMH集團手表和珠寶部門經營利潤增幅超過20%。而這一數據到了2023年已經下降至個位數。2023年鉆石行情的低迷也直接對整個西方珠寶零售行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這一背景下,蒂芙尼2023年的增長表現仍遠超過其所在的業務板塊。事實上Bernard Arnault在2023年4月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提到,蒂芙尼在被收購后的第二年已經實現經營性利潤翻倍。
“我們不想(讓蒂芙尼)發展得太快。”Bernard Arnault在收益電話會上反復表示。
“這不是說我們在未來兩年內要讓它(蒂芙尼的經營性利潤)再擴大2倍,但它確實(在2023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LVMH集團在收購蒂芙尼后迅速推進該品牌全球主要區域市場的精品店翻新和零售網絡升級工作。其中多個精品店翻新升級項目在2023年落成開業,其中最為地標性的是蒂芙尼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the Landmark”的重新開業。這一改造項目是LVMH集團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單店改造項目,根據蒂芙尼首席執行官Anthony Ledru說法,投資金額“不到10億美元。”
而全新蒂芙尼紐約總店也成為其他精品店全新設計和視覺概念的重要依據。緊隨其后,花了五年時間重新裝修的蒂芙尼東京銀座店也重新對外營業。該門店在沿襲紐約總店整體設計風格的同時,在門店外墻和內部主要墻面上融入了日本櫻花手繪畫作,突出了在地元素。

到了2023年12月,蒂芙尼位于上海前灘太古里的全新精品店也正式開業。這間兩層樓的大型精品店位于前灘太古里的中心位置,對面即為Dior迪奧精品店。門店內部同樣延續紐約總店的最新風格,但在選材上令視覺更為明亮。該店外立面采用了6988顆3D打印鉆石進行裝飾,迄今為止也是中國市場獨有的一款視覺元素。與此同時,在中國還有多家蒂芙尼老精品店正在進行翻新工作,包括蒂芙尼成都太古里品牌旗艦店。

蒂芙尼紐約第五大道總店重新開業成為該品牌全年最大的話題點。從紐約輻射至全球主要地區市場,按照集團高層的說法,它也給蒂芙尼在全年帶來了不錯的長尾效應。
“(紐約旗艦店)運作非常成功,它帶來了令人驚嘆的成果。”Bernard Arnault在會上表示,“我們(的產量)相當有限。(但你們)需要更多珍稀寶石,而珠寶工坊車間必須交付。”
在積極拓店、升級門店的同時,LVMH集團也在通過對外收購上游企業來滿足市場對蒂芙尼增長的需求。2022年11月,LVMH集團宣布收購意大利珠寶制造商Pedemonte集團,該集團由多個獨立精品珠寶工坊兼并而成,過去就一直是LVMH集團的珠寶供應商。這項戰略收購行動旨在幫助LVMH集團旗下珠寶品牌“大幅提高生產力。”

蒂芙尼在LVMH集團的定位非常明確,即與寶格麗一起幫助LVMH集團搶占珠寶市場份額。擴大產能、拓寬全球零售網絡都是旨在吃下更大的高級珠寶市場份額。
但這么做的不只是LVMH集團,其競爭對手歷峰集團也在為旗下高級珠寶品牌卡地亞(Cartier)、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及布契拉提(Buccellati)不斷投資建廠。
迄今為止,高級珠寶市場業績表現更為出色的仍是歷峰集團旗下的卡地亞(Cartier)和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
近期的2023/24財年第三季度(2023自然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歷峰集團首席財務官Burkhart Grund在對媒體表示,卡地亞和梵克雅寶又進一步拓展了全球高級珠寶的市場份額。而且這兩個品牌一方面吃下了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同時還吃下了部分非品牌珠寶市場的市場份額。

Bernard Arnault在前述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談到了競爭對手歷峰集團,并稱它為“(行業)出色領導者。”他認為在全球最強的珠寶品牌中,除了卡地亞和梵克雅寶,蒂芙尼和寶格麗也占了兩席,“這已經相當不錯。”
而對于未來,這位全球首富表示,“我們將拭目以待,看看我們是否可以擴大規模,或者推動其他旗下品牌加入(全球)前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