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界面新聞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超2萬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萬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700家,主要分布在制造業、軟件信息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
上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平均營業收入1.5億元,近兩年平均增長率13.5%,凈利潤率4.49%。
其中,200多家企業股權融資超過1億元。去年,上海A股上市企業26家,專精特新企業達15家,占比57.7%;上海已累計有158家專精特新企業在A股上市。
“專精特新”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自2010年起,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越來越多優質中小企業成為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
2023年5月,上海出臺“中小企業28條”,實施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融通發展、金融賦能、紓困支持和精準服務等六項專屬服務行動。建立完善領導聯系服務企業機制、智能匹配推送機制、訴求協調辦理機制和檢查評估評價機制,解決政策落地慢、專業服務對接弱、訴求協調解決難等問題。
同時,上海落實中央財政資金,重點支持1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對6300家次“專精特新”企業信用貸款給予貼息,為首批467家制造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診斷服務;各區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獎勵全覆蓋。
在融資方面,上海17家商業銀行推出48個專精特新企業專屬金融產品,總授信額度8500億元,專精特新企業銀行授信覆蓋率超過56%。為推動資本支持,上海設立專精特新專板,舉辦“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支持上海專精特新企業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界面新聞獲悉,2024年上海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建言獻策。
上海市工商聯界政協委員們認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存在高端人才流失嚴重,生產成本上升、融資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技術研發難度大、產品推廣應用難等現實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要在制度保障、人才培養、金融支持、產業鏈等方面出臺更具體的措施。
例如,指導銀行針對“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綠色的貸款渠道,降低貸款抵押門檻,優化貸款程序,降低利率。加大專項獎勵基金支持力度,并為處于種子期、風險高、投入高的企業提供初創期保障性風險資本基金。
上海市人大代表、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劉明華則建議,上海各級政府要引導基金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并帶動社會資本跟投。監管部門要完善企業上市、企業間收并購的相關管理辦法,優化社會資本的退出機制。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上海將加強大數據、大模型分析,實施新質生產力培育、經濟能級躍升、產業生態優化、企業服務升級和開放合作攜手五大行動,用好重點企業“服務包”,培育世界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