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組織召開道路機動車輛檢驗檢測機構座談會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2024年1月30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會同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組織召開道路機動車輛檢驗檢測機構座談會,通報近期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審查中發現的檢驗檢測工作質量問題,提出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查、督促檢驗檢測機構提高工作質量的相關舉措。
會議要求,檢測機構要嚴格按照資質認定和備案范圍以及相關要求開展檢驗工作,依法依規、及時準確出具檢驗報告。要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責任意識,規范檢驗行為,堅決抵制不正之風。對于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檢驗檢測機構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2023年中國汽車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近日公布2023年日本汽車出口最終數據。2023年,日本汽車出口量442萬輛。另據中國官方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乘聯會:1月前四周乘用車零售同比增長64%
據乘聯會數據,1月前四周,乘用車市場零售170.8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64%,較上月同期下降15%,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70.8萬輛,同比增長64%。
批發量方面,1月1日至28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57.7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52%,較上月同期下降28%,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57.7萬輛,同比增長52%。
奇瑞發言人否認與華為合作不順
奇瑞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在1月31日回應了關于智界S7的輿論,表示網上傳言不屬實,合作順利進行,并且高管離職不是因為合作項目的原因。之前有報道稱奇瑞汽車副總經理韓必文突然離職與智界S7生產制造有關,但金弋波強調,他們正致力于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已投入更多資源,繼續深化與華為的合作。
消息稱小米汽車計劃2月量產,預計7月可月產萬輛
據36氪報道,小米汽車首款車SU7將于2月中下旬正式進入SOP(Start of Production)階段,啟動批量生產。據悉,SOP后首月,即3月產量計劃在2000輛左右,并且有望在2024年中完成產能爬坡,7月產量可達萬輛以上。
另據科技媒體新智駕報道,小米汽車已于2024年1月22日在北京汽車工廠完成SOP,工廠進入批量生產。據其援引知情人士說法,小米汽車原計劃SOP時間為3月28日,因開發進度超出預期故將SOP時間提前。
對標寶馬7系,華為與江淮合作首車被曝瞄準百萬元級轎車
據第一財經,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和江淮汽車合作打造的首款車并非此前盛傳的MPV,而是一款百萬級轎車,對標寶馬7系,新車預計將在今年4季度正式上市。目前,負責生產華為和江淮汽車合作車型的安徽肥西超級工廠的建設工作也已接近尾聲。
傳長城汽車籌備自建直營店,首批數量或達百家
據晚點Auto,多位知情人士表示,長城汽車內部正在探討鋪設新能源直營門店的方案,目前已開始招聘相關人才。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長城已從外部引入了一批有直營經驗的負責人,包括曾在理想汽車工作的項目負責人馮復之等。目前長城的新能源直營項目仍處于戰略制定階段,業務執行層面尚無落地動作。
馬斯克在X平臺上就特斯拉是否應該將其注冊地更改為得克薩斯州發起投票
1月31日消息,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就特斯拉是否應該將其注冊地更改為得克薩斯州發起投票。此前馬斯克550億美元薪酬計劃遭特拉華州法官推翻。
因車身部件存在問題,豐田汽車宣布召回79萬輛汽車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月31日,豐田汽車公司向日本國土交通省報告,對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生產的三款車型,共計79.33萬輛汽車實施召回。
日本國土交通省相關信息顯示,由于豐田相關車型與前輪和車身相連的部件耐久性可能不足,在頻繁使用融雪劑的地區行駛可能導致腐蝕或裂紋,甚至造成車輛無法行駛。
深藍汽車換帥完成工商變更
天眼查App顯示,1月31日,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王孝飛卸任董事長,由王俊接任。該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鄧承浩,注冊資本約3.28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和咨詢服務等,由長安汽車、南京潤科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