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曉云
花旗中國迎來新總裁。
1月31日,界面新聞從花旗獲悉,花旗集團宣布任命陸烜為花旗中國總裁,他將領導花旗中國的業務發展及運營管理,推動客戶業務戰略關系,監督履行遵守合規。陸烜同時擔任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及董事,他將向花旗北亞和澳大利亞地區總裁伍燕儀匯報。
界面新聞注意到,此前1月3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發布批復,已核準陸烜花旗銀行(中國)行長兼董事的任職資格。
據介紹,陸烜是一名花旗老將,在香港和中國內地擁有25年的銀行從業經驗。他于2002年在上海加入花旗,先后在企業銀行部及商業銀行部擔任重要職位。他也曾擔任花旗天津分行和花旗上海分行行長。
陸烜是林鈺華的繼任者,作為前任花旗中國總裁的林鈺華將于近期退休。陸烜向花旗北亞和澳大利亞地區總裁伍燕儀匯報。
“陸烜在業務拓展、客戶服務及洞察本地市場方面成績卓越。中國市場是花旗的業務戰略重點,我們在本地市場擁有領先的對公銀行業務,也將進一步拓展在華業務。陸烜非常勝任這一領導角色,”伍燕儀評價說。
公開資料顯示,花旗于1902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2007年,花旗也成為第一批獲準設立本地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目前,花旗中國在全國12個城市設有分支網點。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中國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個人銀行業務調整已近3年。
早在2021年4月,花旗銀行宣布將對其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并退出亞洲、大洋洲、歐洲等14個市場的個人金融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市場和中國臺灣市場),將計劃尋求退出個人業務。2022年12月,花旗宣布,將逐步關閉其中國內地的個人銀行業務,但不涉及其市場領先的對公業務。
2022年12月,花旗銀行就退出的具體業務安排做了相關公告。在過去數月中,該行仔細評估了各種方案的可能性,最終決定逐步關閉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涵蓋銀行卡、房貸、個人貸款、存款、投資、保險和外匯。花旗將逐步有序推進相關工作。
2023年10月,花旗中國宣布已與匯豐中國簽署協議,將轉讓花旗在中國內地的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范圍包括個人客戶持有的存款、代理銷售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代客境外理財產品和關聯賬戶,不包括保險產品。彼時,花旗中國預計,將在2024年第二季度后期完成該次業務轉讓。
匯豐中國方面表示,此筆收購覆蓋花旗中國在全國11個主要城市的個人財富管理客戶的投資理財資產及個人存款,約為36億美元(截至2023年8月)。
進入2024年,花旗中國個人業務退出“加速”,官宣將停止信用卡業務。
1月23日,花旗中國官網發布《有關花旗在中國內地個人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重要通知》, 自2024年5月6日起,花旗中國個人信用卡將停止交易功能,屆時將無法繼續用于消費支付等交易用途。同時該行將逐步停止提供相關產品權益與服務。
與此同時,花旗中國與富邦華一銀行簽署協議,在花旗信用卡停止還款服務之后的還款及分期還款服務將由富邦華一銀行負責,即5月6日之后還有分期還款余額或因消費使用的欠款款項,將還至富邦華一銀行。
但花旗中國在中國境內的業務并未止步。2023年9月,花旗中國經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批準,獲得兩家期貨交易所期貨保證金存管銀行資格,可以為其所托管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提供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服務。花旗是第一家獲批該業務資格的美資銀行。
據了解,目前,花旗中國包攬了市場上所有的滬倫通全球存托憑證項目,在中瑞通全球存托憑證項目中也遙遙領先,市占率達到了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