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響 祖楊
火了大半年,短劇還在向前狂奔:王晶、周星馳等名導先后下場;平臺繼續加碼,抖音面向行業伙伴發布“辰星計劃”提供資金和流量支持,快手星芒短劇的扶持政策也再次升級,對優質項目的參投金額提升、并覆蓋全鏈路服務;春節檔成了平臺、片方、投手新的戰場,各方嚴陣以待,等待流量集中爆發。
但光靠「做短劇」賺錢越來越難了。嘉書科技、冰甜短劇創始人王小書提到,微短劇生意可能不是很賺錢,制片方和出品方能夠拿到的錢在票房中的占比是很低的;即使創造出消耗破億的大爆款《無雙》的片方,也在采訪中澄清“自己壓根沒掙那么多錢”。
充值破億、消耗過千萬的背后,這些錢大部分都流向了中間的投流和分發環節。而在平臺和投手之外,「短劇分發」則更加“低成本高回報”——投流需要啟動資金,但分發完全靠自然流量,達人有粉絲就能做,花費的成本只有剪輯的精力和時間;投流講究“快”,短劇剛上線就需要快速測驗、賽馬,跑出來的短劇接著投,沒跑出來的立即停投,而短劇分發偏向“長尾”,有足夠長的時間等著用戶的垂青,只要內容好,依然有的賺。
「短劇分發」就是達人將短劇二次創作后吸引自然流的過程,用戶的觀看、停留、跳轉,都會被計算成相應的費用。第三方分發平臺快銀聯合創始人魯恩文告訴「深響」,其簽約的一位達人,靠一支二創短劇視頻賺了80多萬的用戶充值流水。
短劇江湖已成,這個江湖,很不簡單。
機會與門檻
拆解短劇的生意鏈條,彼此之間連接緊密、利潤層層交疊:
最上游的是內容生產方,產出劇本、拍攝短劇;
中間是投流方,將產出的內容切割成無數條投流素材,憑著單列信息流永不枯竭的供給,持續喂養給用戶,靠點擊量賺錢;
第一輪投流結束后,再把一些內容優質但沒能跑出來的短劇交給分發方,二次創作后再吸引用戶點擊屏幕左下角的藍色小卡片跳轉付費。
如此循環……
雖說投流拿到的依然是大頭,但在龐大的生意體系里,短劇分發帶來的杠桿誘惑還是吸引了不少人入局。
有粉絲數和剪輯能力的二創達人一邊接商單賺分成,一邊還收徒、收團隊,賺個“課程費”;有短劇資源和達人資源的平臺、MCN機構,做起了撮合服務商,賺中間的差價。抖音、快手都在站內上線了小程序推廣計劃,創作者滿足1000粉絲條件便能領取任務;還有的第三方MCN機構也成立了獨立的分發App,獲得一批短劇授權后,簽約達人和素人,按比例收錢,入局者包括快銀、好省、熊貓等。
抖音、快手小程序短劇推廣頁面
短劇分發的入局門檻低、普通人的機會也比較多,但其實真正做起來還是有不少的挑戰。
在僅憑自然流的前提下,短劇分發的素材從發布到付費,中間充滿了不確定性:龐大的流量池里,如何保證內容素材被用戶刷到,用戶刷到后能否被吸引,被吸引后又能不能主動充值——每一個環節都是考驗。
在快銀平臺魯恩文看來,所有的考驗可以歸納為兩點:內容和技術。
「內容」是分發平臺和二創達人的核心競爭力。這一方面體現在短劇內容的獨家性和短劇數量的豐富。對短劇分發平臺來說,劇庫里的內容豐富多樣,可供達人的選擇就越多,相應也能拉開和其他分發平臺的差距;而有了短劇的獨家分發權,意味著達人想要剪輯這部短劇,只能和這家平臺合作、掛載它的鏈路,平臺的利潤更有保證。
另一方面體現在切片素材的吸睛度,這關鍵在二創達人的剪輯能力。和投流的混剪切片不同,短劇分發的切片要有起承轉合、有前后劇情邏輯,所以二創達人需在看完全劇后,將內容重新拆解提煉,刪掉平淡劇情,濃縮成幾分鐘的“精華”,并且能過原創。「深響」在瀏覽完不少二創素材時發現,小程序短劇本就夠短、夠快、夠刺激,而二創過后的內容全程高能不斷,開頭一句畫外音吸引注意,之后經過提煉梳理的高能片段密集呈現,結尾又拋出鉤子。沒有廢話、不留氣口,讓人不經意間沉迷。
但如果是被多人剪輯過的短劇,在二創內容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極容易被平臺判重,也就很難被用戶刷到。“去重邏輯是短劇分發最本質的東西,沒什么爆款公式這一說。”魯恩文告訴「深響」。
好內容讓用戶產生了想付費的意愿,技術則是讓“付費意愿”順利轉化的保障。在達人二創短視頻的左下角有一個藍色小卡片,用戶點擊小卡片就能跳轉到付費界面,這可以類比效果廣告,跳轉的鏈路越絲滑、用戶流失率越低,轉化率也就有保證。
短劇分發跳轉鏈路
流量決定收入
一個行業共識是,小程序短劇是一門流量生意而非內容生意。從投入占比就可見一斑,幾十萬制作成本的小程序短劇可能要花上百萬投流。豐行文化負責人李濤曾在采訪中提到,一部短劇,90%的票房收入都花在了投流上。
流量為王思路主導下,誰掌握了“流量”,誰就拿下了話語權、獲得了更多的收益。比如在投流環節,抖音、快手、騰訊、百度等大流量平臺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拿走了短劇票房收入的絕大部分。而在短劇分發環節,最賺錢的是有粉絲基數的達人。一般情況下,充值流水的70%都進了達人的口袋。
據魯恩文介紹,短劇分發鏈條里有三個角色,版權方、達人和MCN機構,三方按比例分成。短劇版權方占充值流水的20%,達人在星圖接單,一般會拿走70%的充值流水,負責“撮合”的MCN機構拿剩下的10%。偶爾也會有例外,有的短劇為了“沖量”,可能會給到MCN機構90%的充值流水占比,機構自己賺8%,其中的82%會給到達人。
達人賺多賺少,取決于本身的粉絲量和剪輯能力。快銀平臺簽約的一個二創達人原本是做影視劇剪輯,積累了400萬+粉絲量,后來逐步嘗試剪短劇,結果靠一篇短劇投稿賺了八十多萬的充值流水。按照分成比例結算拿走了60多萬,之后他將過往的影視解說視頻隱藏,專門做起了短劇二創。
達人之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第三方短劇分發App也給素人創作者“開源”,只要滿足1000粉條件就能領取任務,創作者按比例分成,通常在0.9%到26.3%不等。以去年的一部爆款短劇《閃婚后,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為例,在小程序推廣計劃里有1.9萬人投稿,個人最高收益1.1萬。
從行業的固定規則來看,仍是流量越高收入越高。在本就不大的流量池里,達人吃肉、素人喝湯,甚至“一個達人趕上外面一千個素人”。
“短劇分發的一九定律還是很明顯的,10%的頭部達人賺著90%的流量。我們把素人、新手的流量叫螞蟻軍團,你看各種小程序推廣計劃里面的流量也很高,但是它把流量和錢分散給更多人了。星圖是把多數錢分給少數人,小程序推廣計劃是把多數的錢分給多數的人。”魯恩文說道。
抖音、快手小程序中素人投稿收益
新的變化
現在,新的行業規則正被改寫。隨著小程序短劇的入局者越來越多,監管越來越嚴,熱錢慢慢變冷,行業逐步走向理性,短劇分發也有了新的變化。
體感最明顯的,爆款素材的概率變小了,各大短視頻平臺的流量“觸頂”,短劇分發進入了平緩期,很難再出現一部幾十萬充值流水的爆款,基本充值流水都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
爆款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螞蟻軍團”的數量越來越多,而他們二創的內容多以搬運為主,素材重復率太高影響了平臺生態,劣幣影響著良幣,達人的二創素材“跑不出來”。但溯本清源,魯恩文透露,如今平臺正加大手段整改素材重復率,長遠來看,這也會讓社交平臺流行的收徒、收團隊、賣課的代理模式逐步走不通,在信息差減弱后,“割韭菜”不再是件容易事,最終留下并能堅持的,是良性、正向經營模式的玩家。
另外,如今抖音、快手平臺都相繼構建了一套微短劇精品化的生產和扶持體系。在短劇精品化的大趨勢下,靠內容賺得自然流的短劇分發也將會走向正循環:素材的流量不再看運氣,好的內容會獲得更多的反饋。
更大的變化還在發生。
短劇產業鏈條的每個環節、每個人不滿足于只做一端,都在往“通吃者”布局,從頭吃到尾,每個環節“吃”一點,利潤環環疊加。比如九州、容量從生產到投流全產業鏈布局;快銀平臺從最底層的分發慢慢往上走,最近上線了劇本交易平臺《本庫》,做劇本和制作方之間的撮合交易,幫助劇本變現;此外還在籌備免費看劇的App,收購一些“不良資產”(比如投流沒有跑出來的短劇、一口氣拍了多部沒成本投流的短劇),靠廣告費賺錢。
“想要一直往前走,你肯定是賺每個產業鏈環節的錢,如果只是做其中一個環節,要不然就拼成頭部,要不然你就死了。”魯恩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