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辰同學
小米汽車的價格——狼來了。
這或將是一句新歇后語。收到界面新聞的推送:小米汽車首款車型SU7上險價格浮出水面,這為最終的上市零售價提供了有力參考。其信源來自某大型保險公司,稱小米汽車高配版本上險價格為36.14萬元。該車型采用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最高車速265km/h。市場據此猜測,小米汽車最終的售價可能在25萬到37萬之間。
隨即#小米汽車保單價格曝光#的詞條便上了熱搜。一時間,關注小米汽車的網友沸騰了,認為最為關心的價格問題有了結果。
但小米汽車方面向媒體表示,該消息不實。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最近幾天內部車輛上牌,也是為了測試跑通銷交服的所有流程,銷、交、服的流程包含了上牌和買保險,買保險要有一個定價,所以這個價格僅僅是內部的。
第一財經稱,新車備案對于價格并沒有硬性規定,但需要提供真實發票,該發票上的價格并沒有實際參考價值。
截止目前,關于小米汽車價格的話題,多次躺在熱搜。不少網友希望雷軍能將手機極致性價比的定價策略,延續到汽車產品上。甚至有不少潛在消費者直白表示,小米汽車能接受的價格上限是30萬左右。
但從去年12月28日,小米汽車召開首場技術發布會,關鍵技術細節披露后,小米汽車的價格便成為市場最關心的話題。對此,小米汽車、小米集團和雷軍一直未正面回應,也沒有公布價格,僅是就敏感問題進行回應。比如雷軍多次否認低價傳聞,公開表示定價不著急。
他還稱小米汽車的性能可與傳統燃油車兩三百萬的豪車媲美,“9.9萬元、14.9萬元甚至19.9萬元是在開玩笑,定價確實會有點貴”。
這個路數和余承東的“1000萬元以內最好的SUV”說法如出一轍,但這種營銷方式遭到央媒不點名批評。《經濟日報》近日就指出,明明幾十萬元的車,偏要說“500萬元以內最好”、“1000萬元以內最好”;本來是產品技術講解,結果滿場皆是“遙遙領先”、“沒有對手”;為給自己的品牌引流,很多造車新勢力變得喜歡說大話、說狠話。
小米是自帶流量的,而且是絕對的頂流,小米汽車也是流量溢出的受益者。業界對其關注度前所未有,相關話題總能贏得輿論的最高關注度。小米汽車如果順利上市,稱其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毫不為過:雷軍是小米最大的 icon,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賭上了人生所有的積累和與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小米汽車的背后還是最年輕的世界500強,還可能是業界最后一個拿到造車資格的新勢力等。
樂觀的一面,這是小米汽車在蓄勢,修筑新產品線——小米汽車的流量池,待汽車產品上市后,開閘放水,總會有一部分米粉或者潛在新客戶,流轉進小米汽車的閘口,這是小米品牌勢能下的私域流量優勢,也是其他車企羨慕的地方。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保持高曝光的代價,就是任何細微的問題都會被擺在陽光下,被解讀,被放大,甚至被造謠。當下,小米汽車的價格,正在上演車界“狼來了”的故事。
這就形成一個汽車產業極為新奇的景象,汽車尚未上市,小米已經忙于辟謠。聲勢最大的一次,當是元旦過后,屬實被逼的沒有辦法,在小米汽車SU7上市之前,小米直接整了一出“答網友100問”,分三集由官方推出,回應市場和用戶的疑問。
其中也有一個問題是關于價格的。在回答“小米會不會為了降低起售價搞一個丐中丐版本出來”時,小米汽車方面表示:請大家放心,小米汽車內部有著充分一致的產品立項準則,“體驗優先”始終放在第一位。小米汽車否認了這個可能,引導公眾聚焦小米汽車,稱目前專注于把小米汽車、具體而言是把小米第一款車,小米SU7的產銷全鏈條做好。
作為行業新貴,從正式宣布造車到階段性技術成果匯報,小米汽車闖關歷時 1000 天,雷軍把這個過程渲染成“中國雷斯克”的勵志故事,感染很多人。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是前奏序曲,把用戶和業界的期待值拉到最高。
但距SU7新車上市,估計還有一兩百天的“真空時間”。期間的各種話題,特別是最核心的價格討論,加上今天的這則傳聞,小米汽車價格“狼來了”的劇情越來越真實。雷軍應該警惕,并重新審視整個小米汽車的傳播節奏和策略。
忙于辟謠,固然能體現熱度高,但并不是一個好的信號。因為傳聞也并不都是謠言,其背后也部分真實的傳達了用戶的關切。
當用戶期待與官方回應形成巨大落差,最后可能產生的一個反噬便是,市場和消費者的期待被消磨。小米汽車,也僅是小米的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