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鳥資本
大名鼎鼎的華爾街買方機構貝萊德,其在中國的獨資公募,旗下首只產品凈值跌到了0.54元,超出了很多投資者的預期。
這家總宣傳風控優勢的華爾街巨頭,為何沒能保護好凈值?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只凈值回撤巨大的基金,其操盤者宣告離任。
“傲嬌”展業
貝萊德在華獨資公募實體為貝萊德基金,2021年8月正式發行首只公募產品。
當時,貝萊德成為第一個在中國發行公募產品的外資機構。
中國普通的投資者,終于有機會接觸到這家大名鼎鼎的華爾街資管機構。
此前十年,貝萊德在中國內地也有展業,但一直處于“高高在上”的狀態。
限于牌照限制,貝萊德在內地的客戶均為高凈值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也就是私募類業務,投資的形式,要么是為高凈值客戶成立A股量化基金,要么是將大客戶的錢投向海外市場。
然而,這些投資形式本質上與貝萊德母公司的“調性”差距甚遠,畢竟貝萊德在美國以公募產品、指數ETF為主,對接的客戶并沒有很高的門檻,屬于普惠性質的資產管理機構。
貝萊德的戰略有些“傲嬌”,其他諸多外資均選擇與中國機構合資,成立合資公募,這在中國加入WTO之后就實現了。
值得一提的是,貝萊德在中銀基金有持股,后者最早成立時外資股東是美林投資,之后貝萊德收購美林,然后晉升為中銀基金股東。
對于貝萊德來說,“單干”是其核心訴求。
隨著中國金融進一步開放加速,貝萊德終于迎來申請獨資公募牌照的機會。最終到了2021年,貝萊德的夢想成真,發行了“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基金”。
一家公募的首只產品,必須要打造成旗艦產品,投資業績要能“打榜”,才能為這家公募繼續募資的“資本”。
打榜產品人事異動
然而,事與愿違,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基金成立兩年半,傳來了基金經理唐華離職的消息。
截至最新,唐華的從業年限顯示為18年。
上述“工齡”在中國基金圈可謂十足的老將。
唐華的從業經歷可謂相當具有競爭力,曾擔任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研董事、英國施羅德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中原證券資管總部研究總監兼A股投資經理、香港鮑爾太平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資深研究員、東方證券策略研究員。
這都是清一色的內外資知名機構。
因此,貝萊德基金請來一位基金老將掌舵首只產品,可謂煞費苦心。
然而,投資結果并不盡如人意。
截至2024年1月23日,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基金的凈值為0.5443。
這意味著,這只打榜產品成立以來的凈值收益率為-45%。
是的!你沒有看錯,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基金凈值曲線到了腰斬的地步。
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唐華的離職多少讓人有些唏噓。
接替唐華的人是神玉飛,后者也是貝萊德的引進人才。
資料顯示,神玉飛曾任銀河基金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等職務,主要從事宏觀策略行業研究,股票投資策略研究,以及銀河基金研究部管理工作,2022年3月加入貝萊德基金。
規模腰斬
以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基金A份額為例,凈資產規模發生了顯著變化。
據天天基金網,2021年9月7日該基金規模為56.35億元,然而到了2023年12月31日規模降至22.75億元。
由于過去三年A股一直處于逆風狀態,那么貝萊德基金是否很“無辜”?
并非如此。
如下圖,從不同階段漲幅(近兩年、近一年),這只產品的跌幅均顯著超過了滬深300指數。
換言之,買了這只主動選股產品的投資人,遠遠不如持有指數基金的體驗,相當于基金經理選的股票組合,完全跑輸了市場平均表現。
然而,最新披露的基金四季報中,貝萊德依然“嘴硬”,其中堅稱:我們恪守本基金的“長期可持續成長股”投資理念,關注各行業板塊中盈利增速較高的公司,自下而上挖掘確信度高的優質公司。
如果真是優質公司,怎么會跌的如此慘?基金經理沒有任何保護凈值的手段嗎?風控團隊去了哪里?
※此文為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