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早在2022年年初歐盟還在醞釀出臺《數字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簡稱DMA)的時候,就明確要求「看門人」蘋果在iOS系統上開放應用側載,即允許iOS用戶從App Store之外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app。
爭議可想而知地大,即便到今天,「iOS側載」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也在互相激辯。
但不管怎么支持和反對,靴子都已經落地了。美國當地時間1月25日,蘋果在官網更新了一篇博客,終于宣布了包括iOS開放應用側載在內一系列面向歐盟市場的新政策,除了iOS,還將對Safari以及App Store進行更改。
按照公告,這些變化已經通過iOS 17.4 Beta面向開發者,并將于今年3月面向27個歐盟國家/地區的所有用戶正式生效。
坦白講,雖然在iOS用戶中還有很多爭議,蘋果在「字里行間」對歐盟《數字市場法案》的抱怨也顯而易見,但看完了蘋果介紹的變化,從個人角度,小雷其實還挺樂見于新政策的實施,最關鍵的一點是:
好!終于可以不用WebKit瀏覽器引擎了!
打破iOS“花園”生態
眾所周知,iOS從誕生開始就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生態,不僅是和Android相比,甚至比起蘋果自家的macOS還有更甚:
從硬件角度,iOS「鎖死」在蘋果自有設備上;從軟件角度,蘋果嚴格把控第三方應用,只允許在App Store上進行分發。
而蘋果最新公布的政策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允許開發者開發第三方應用商店,也允許開發者在第三方應用商店上架app。
用國內的例子來打個比方。很多數碼愛好者就算沒用過至少應該也聽過「酷安」(最早叫酷市場),但不同于Android版本可以下載安裝應用,iOS版本就根本不存在「應用」,類似的還有可能更大眾化的騰訊應用寶。
尤其是騰訊應用寶,在國內安卓生態中就很大程度依賴QQ、微信的強大渠道能力,成為了各家手機廠商應用商店之外最大的第三方應用商店。理論上,iOS如果在國內也放開第三方應用商店的限制,騰訊也是有機會依靠QQ、微信等渠道建立另一個屬于國內iOS用戶的「App Store」。
當然,目前這些政策只適用于歐盟27國,而且事情也沒那么簡單。蘋果在放開第三方應用商店限制的同時,還在iOS上做了很多配套「措施」,比如:
-第三方應用商店的app將由蘋果推出的一套公證系統(類似于macOS)進行自動掃描已知病毒和基本的人工審核。公證系統不會強制執行蘋果的內容標準。
-想要創建第三方應用商店的開發者必須向蘋果提供一份由A級金融機構出具的100萬歐元的信用證。
-部分iOS系統功能(如屏幕使用時間、家長控制和家庭共享)將不會兼容通過第三方應用商店分發的app。
如果說以上這些「措施」更多是設立門檻,保護歐盟iOS用戶的隱私和安全,那還有一些「措施」則直接表明了蘋果的心思。
由于App Store的變化,蘋果也調整了其面向應用開發者的收費模式:
第一種還是繼續選擇通過App Store分發app的開發者可以享受傭金折扣,從原先的30%降低到17%,而小開發者傭金和訂閱制傭金則從15%降至10%。
第二種則是改為收取核心技術費(Core Technology Fee)。不管是在App Store還是第三方應用商店進行分發,在首次安裝超過100萬次后,蘋果將按照單次0.5歐元的標準收取核心技術費。另外,政府機構、非營利機構、教育機構免收此費用。
在「核心技術費」收費模式的基礎上,開發者可以采用第三方支付系統,也可以使用蘋果的支付系統,但此時就需要額外繳納3%的傭金。
考慮到這一系列變化,對大部分開發者來說,顯然是繼續選擇在App Store上架app更符合利益,這恰恰也是蘋果想要的結果——雖然被迫放開第三方應用商店的限制,但還是通過各種方式使得幾乎所有開發者繼續留在App Store。
不過也有例外。
Epic Games CEO Tim Sweeney在X(Twitter)表示了對公證系統的支持,但也公開炮轟蘋果的「狡猾」——通過不公平的收費模式,迫使開發者選擇App Store,其中還充斥著下載垃圾費(指核心技術費)和新的蘋果稅(指不通過蘋果支付系統也要交傭金)等。
同時,Tim Sweeney表示將堅持在iOS上推出第三方應用商店,力爭成為覆蓋多平臺的第一大應用商店。
但其實,小雷對于iOS第三方應用商店以及應用側載一點也不心動,最在意的反而是瀏覽器方面。
除了圍繞App Store的改變,蘋果還宣布面向第三方錢包/金融/支付app開放使用iPhone的NFC系統,用戶可以自定義檢測到讀卡器時默認喚醒的app,而不是iOS自帶的「錢包」app。
此外,iOS上的第三方瀏覽器(包括應用內瀏覽器)也可以使用Webkit以外的瀏覽器引擎。也就是說,Chrome以及更多瀏覽器可以在iOS版本上采用Chromium引擎,Mozilla的firefox同樣也能在iOS版本上采用自己的Gecko引擎。
體驗不是封閉的借口
不是說蘋果的WebKit有多垃圾。WebKit引擎在iOS、macOS或許是存在流暢性和續航上的一定優勢,但蘋果的問題在于強制所有瀏覽器都采用WebKit引擎,導致其他瀏覽器在iOS被迫放棄自己習慣的瀏覽器引擎。
同時,WebKit在很多方面又遠遠不如Chromium,比如擴展生態、平臺覆蓋、遷移成本等,也直接導致iOS版本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的功能嚴重缺失。
說到底,體驗不應該成為蘋果「封閉」生態的借口。必須承認,蘋果的垂直生態整合——從硬件、操作系統到應用分發平臺的嚴格掌控,確實在很長時間內帶來了更統一、穩定的體驗,但并不直接等于更好的體驗本身,WebKit就是其中一例。
而與此同時,蘋果還宣布將支持開發者提交「云游戲平臺」app,在此之前,微軟xCloud等app就被蘋果禁止上架。
至于iOS放開第三方應用商店限制、允許用戶側載應用,到底會產生多大的風暴?我們可能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