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韓文靜
互聯網科技大廠們,正在上演一場“買地運動”。
在過去的一年里,京東以31億拿下北京的一塊商業用地;米哈游斥資10個億,要在上海蓋樓;就連比亞迪也在深圳及深汕合作區拿了5宗產業用地,拿地金額超20億元……
進入2024年,馬化騰也出手了。
1月23日,北京市規自委官網顯示,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北端的幾個地塊完成出讓,成交價格為64.2億元。這塊地的新東家不是知名房企,而是互聯網大廠騰訊。
事實上,在土地投資方面,騰訊早已不是“新手”。
早在2019年,騰訊就以底價85.2億元,競得了“企鵝島”這塊地,計劃打造“互聯網+”未來科技城。
轟轟烈烈“買地”背后,騰訊近年來的對外投資已經有所放緩。過去的2023年,騰訊出手次數達到了歷史上近十年的最低點,相對應的是,騰訊開始“投資”自己,瘋狂發起回購,回購次數和金額創下歷史新高。
64億,騰訊拿了塊地
互聯網科技公司買地蓋樓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2023年,華為、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經營范圍新增房地產開發、租賃,讓外界引發互聯網巨頭還要做“房東”的猜測。
2024年伊始,馬化騰霸氣出手64億,在北京海淀拿地。
1月23日,北京市規自委官網顯示,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北端A、B、C、J地塊B4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B23研發設計用地完成出讓,最終由騰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底價摘得,成交價格為底價64.2億元。
來源:北京市規自委官網截圖
騰訊是這幅地塊的唯一買家,當市場還在猜測是否要建設北京第二總部時,騰訊當天就對購買地塊用途作出回應,“本次交易將主要用于滿足公司對辦公用地的需求,為公司員工提供穩定集中的辦公場所。”
該綜合性用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北端,臨近北京林業大學等多個高校,用地性質為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研發設計用地,其中商業部分出讓年限為40年,辦公和科研部分出讓年限均為50年,地塊無住宅部分。
規劃用途方面,該項目研發設計用地地上、地下全部建筑規模自持,自持年限為最高土地出讓年限,地上建筑規模157459㎡;商業用地121064㎡,無償代建7000㎡公交場站。
據悉,紫光集團聯合體曾在2019年以66.09億元摘得該地塊,并計劃在該地塊上建立“紫光全球智能科創總部”,但2020年紫光集團因流動性問題,未能按期繳納土地開發建設補償費,該地塊又被掛了出來,如今才得以被騰訊“接盤”。
根據土地掛牌文件,競得人須與海淀區政府簽訂《海淀區構建高精尖產業用地履約監管協議書》。此外,在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后,競買人需在12個月內開工建設,并在出讓合同約定的開工之日起3年內竣工。
騰訊多次“出手”
在20多年的時間里,騰訊從一個聊天軟件開發商,逐步成長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出于產業和辦公需求,買地建樓順理成章。
2006年,騰訊第一次在深圳南山區拿地建立騰訊大廈,其于2009年正式落成,是騰訊第一座自建寫字樓;2011年,騰訊在深圳南山區科技園內建了濱海大廈;隨后2015年5月,騰訊花費15.46億元在前海桂灣拿下一宗地塊,建設騰訊前海大廈。
2019年,騰訊以底價85億將深圳大鏟灣地塊收入囊中,號稱要投資超過300億在此建設騰訊“互聯網+”未來科技城,也叫“企鵝島”。
“企鵝島”用地面積80.9萬平方米,開發規模200萬平方米,投資319億元,主要建設創新型產業用房、商業、生活配套設施、科技展覽館、數據及智慧控制中心等。一期工程計劃于2024年年底竣工,預計2026年全部完工。
據悉,該項目旨在滿足騰訊公司不斷增長的業務需求,以及員工人數的快速擴張。
2023年7月,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日前發生工商變更,經營范圍中,許可經營項目新增房地產開發經營,一般經營項目新增非居住房地產租賃。
當時,市場一度以為騰訊要進軍房地產行業。而后,騰訊方面稱,此次騰訊申請補充房地產開發及租賃的經營范圍,并非為了開展普遍意義上的地產類業務,而是為了滿足正在建設的新園區——大鏟灣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業務需求。
目前,騰訊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武漢等城市持有地產。
土地投資之外,騰訊近年來的對外投資同樣值得關注。其2023年對外投資規模明顯縮減,可以說是慎之又慎。
IT桔子的數據顯示,騰訊對外投資的出手次數在2023年達到了歷史上近十年的最低點,數量僅為37起,相比于2022年的95起,減少了60%;相比于2021年的296起,更是“腳踝斬”。在互聯網紅利見頂的情況下,騰訊謹慎出手投資,并開始回購自己公司的股份,“投資”起了自己。
不論是買地還是投資,站在騰訊控股的角度出發,都有助于拓寬著自身的影響力和版圖。
“買地”成大廠“標配”
騰訊買地的舉動并非個例。近年來,市場頻頻傳出互聯網巨頭拿地的消息。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增加了就業崗位,當地政府也樂于“低價”出讓土地給這些互聯網公司。
2023年10月,游戲公司米哈游以10.77億元,拿下了上海徐匯區虹梅街道一宗科研設計用地。
過去幾年間,米哈游憑借游戲《原神》的火爆出圈,實現營收快速增長。根據米哈游2022年的財報顯示,2022年營收達到了273億元,在一眾游戲大廠中僅次于騰訊和網易。此外,公司的團隊規模也在快速擴張。官方數據顯示,米哈游的員工總數已經達到5000人。
因此,米哈游豪擲超10億元購買地塊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可以為員工提供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斷擴張自身的產業規模。
不只是米哈游,多家游戲和互聯網大廠,近幾年都在斥巨資“圈地”。
2020年6月,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深圳今日頭條科技有限公司,以10.82億元在深圳粵海街道拍下一宗商業用地;2020年10月,小米以5.31億元拿下后海總部基地一宗商業用地;2020年11月,美團65.41億元競得上海市楊浦區定海社區地塊,用于建新上海總部;2021年10月,華為以底價2.98億拿下深圳龍華一宗產業用地……
大廠買地自建寫字樓,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員擴張的辦公需求,另一方面,地產能實現保值增值,而且不動產更方便抵押做融資。例如,當年陷入資金鏈斷裂困境的樂視,就曾拿出樂視大廈用于抵押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
無論從提升企業形象、內部管理效率還是獲取資產增值收益方面,買地建樓,都有利于企業更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