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
歲末年關,冰雪旅游火熱,“南方小土豆”涌入“爾濱”,帶來“3天旅游收入60億元”的潑天富貴。這股冰雪旅游熱潮也迅速反應到A股市場上,多只東北個股走出連續漲停行情。
這波行情里,堪稱“A股不死鳥”的*ST商城(600306.SH,商業城)在15交易日收獲13個漲停板,成為熱股。*ST商城成立于1999年7月,主要業務為商品零售,主要業態為百貨商場和超市,下轄鐵西百貨店和沈陽商業城店兩家傳統老店,在沈陽家喻戶曉。此前受業績持續表現不佳影響,*ST商城近年連遭“披星”和“戴帽”。
面對火熱行情,*ST商城多次強調,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前期做出的注入資產的相關承諾沒有任何進展,標的資產情況和實現相關承諾的時間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肮?023年度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是否達到1億元尚不確定。因公司經審計后的2022年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存在被終止上市風險?!?/p>
*ST商城實控人系資本大佬王強。2022年1月,王強通過包攬定增的方式,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此前,*ST商城的實控人系深圳市昔日首富黃茂如。
實控人變更的同時,*ST商城還發布了收購報告書,稱在未來收購完成后9個月內,新實控人將對*ST商城進行新一輪重組,“利用自身在半導體產業領域的資源,通過資產重組等合法合規方式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然而,*ST商城的半導體轉型至今未完成。
王強此前被視作押寶重組的“神秘玩家”,偏愛小盤股,曾“低買高賣”中飛股份股權獲利數億元。除*ST商城外,王強還實控至正股份(603991.SH),形成資本系。天眼查顯示,王強在62家企業任職,其中包括深圳市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國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從產業布局來看,涉及半導體、投資、旅游、物業等,以旅游業為主。
主業難撐漲勢
作為沈陽老牌百貨商城,*ST商城有過輝煌時刻。公司下轄的沈陽商業城位于沈陽市百年歷史的核心商圈“沈陽中街”。這條國內第一條商業步行街,擁有多家頂級商場,沈陽商業城更是地處最中心區域,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來游客,對這家商場都略有耳聞。
沈陽商業城 圖源:商業城官網
2015年以前,公司每年營業收均保持在10億元以上,但自2016年起,公司營業收入開始持續下降。
尤其是近幾年,作為傳統零售實體零售企業的*ST商城受到了網絡電商等沖擊,加之資金緊張,公司面臨的經營壓力劇增。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營收規模大幅降至1億元左右。相比營業收入,*ST商城利潤下降更為明顯,并連續多年出現虧損。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ST商城歸凈利潤虧損2.45億元,這也是自2018年以來公司連續第5年出現虧損,扣非凈利潤更是自2006年起連續第17年虧損。
在談及2022年凈利潤變動原因時,*ST商城表示,虧損增加主要是在公司出現銀行借款欠息情形而被盛京銀行向法院申請提前收貸和主張違約金,加之公司旗下商業城百貨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下降使得當期損益受到負面影響所致。
零售主業持續低迷,債務壓頂下,*ST商城近年涉及的訴訟、仲裁等糾紛也日益增多。
2023年4月7日,有債權人申請對*ST商城進行重整,同時申請進行預重整。同年11月10日,法院裁定正式受理*ST商城重整。12月12日,該公司《重整計劃》獲得法院的裁定批準,進入執行階段。根據《重整計劃》,*ST商城實施資本公積轉增股票,共計轉增196,838,681股。轉增股票全部用于引進重整投資人以及清償公司負債。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ST商城引進的重整投資人包括深圳市泓凱投資發展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泓凱投資”)、青島興予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其中,泓凱投資將獲得26,785,715股,占公司重整計劃實施后總股本的6.25%,晉升為公司第三大股東。該公司由中國華融實際控制。
而隨著*ST商城重整計劃于2023年年末公告實施完畢,市場對公司摘帽預期升溫,加之近期熱門東北游概念,一同帶動公司股價迎來連板行情。
從2023年12月22日開始,截至2024年1月10日,*ST商城連收12個漲停板,股價從7.75元/股上漲至13.93元/股,近乎翻了一倍。連續兩天下跌后,公司再獲一個漲停板。
對于15天收獲13個漲停板,*ST商城披露公告提醒,公司2023年度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是否達到1億元尚不確定。因公司經審計后的2022年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存在被終止上市風險。
據2023年三季報,*ST商城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56億元,凈虧損3.61億元;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凈資產為-5.60億元。
換句話說,*ST商城最終是否能實現“保殼”,還取決于后續披露的2023年年度財務報表的具體數據。
多次籌劃跨界轉型均失敗
經營窘境下,*ST商城近年來自救動作不斷。自2015年起,公司陸續籌劃多次跨界重組,欲通過主業轉型來實現公司經營能力提升,但均未能成功。
2020年6月,*ST商城在原實控人黃茂如的運作下啟動資產重組。公司準備出售旗下的兩家百貨公司的全部股權,同時發行股份購買黃茂如旗下的崇德物業100%的股權。若此次交易順利完成,公司的主營業務將變更為物業管理服務。
原實控人黃茂如,是地產起家的“潮汕幫”富豪。他早年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四處舉牌狙擊上市公司,一度掌控了茂業商業(600828.SH)、茂業物流(現名ST中嘉 000889.SZ)、茂業國際(00848.HK)、*ST商城4家上市公司,形成“茂業系”。
*ST商城即是黃茂如當年的舉牌資產之一。黃茂如花費5年時間才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并通過中兆投資持有24.31%的股份。
然而,實控人黃茂如提出這一重組方案兩度提交股東大會,最終都遭到了當時的第二大股東王強及部分中小股東的反對,未能成行。也正是此時,王強兩度舉牌*ST商城,持股比例逼近黃茂如。在當時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王強稱,增持是因為他認為公司目前二級市場股票價格偏低,增持可以攤薄持股成本,同時進一步增加持股比例,有助于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且未來還會繼續增持。
敢跟潮汕老板“叫板”,王強自身實力亦不虛。
出生于1972年的王強,與黃茂如一樣,早年間在資本市場四處舉牌上市公司,有過不少輝煌戰績,最有代表性的要屬中飛股份和至正股份。2019年,王強屢次溢價舉牌中飛股份合計15%股權,耗資約2億元。2020年7月,王強“精準”減持,交易金額為6.16億元。據此計算,王強此次股權轉讓暴賺4.32億元。2020年4月,王強斥資超6.41億元受讓了至正股份27%的股份,一舉拿下了上市公司控制權,成為至正股份實控人。
不難看出,在資本市場上,王強更熱衷于投資主業經營欠佳,且具備重組價值的小盤股。除上述幾家上市公司,王強名下還有多家企業,涉及半導體、投資、軟件、旅游等領域。
2021年5月31日,*ST商城發布公告稱,擬以6.55元/股的價格,向王強實際控制的深圳領先半導體發行不超過5343.60萬股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51億元。借此定增,王強強勢入主*ST商城,黃茂如退而成為第二大股東。
半導體轉型成“空頭支票”?
2022年,*ST商城官宣完成易主,控股股東變更為深圳領先半導體,實控人變更為王強。
此前,深圳領先半導體及王強曾簽署承諾:“在確保上市公司業務平穩運營的前提下,未來將利用自身資源,通過資產重組等合法合規的方式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從而實現上市公司的業務轉型,提高持續經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p>
但直到目前,深圳領先半導體及王強仍未能如期履行承諾。
縱觀王強目前旗下產業,除了深旅集團之外,還有多家半導體公司,包括深圳市國弘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領先半導體產投有限公司、南寧市先進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安廣芯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時代周報注意到,入主至正股份、*ST商城后,王強近年來資本運作不斷,曾試圖為上市公司注入半導體資產。
2023年5月29日,因在證監局責令整改期限屆滿后仍未完成對*ST商城進行資產重組的承諾,上交所對深圳領先半導體及王強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同年12月20日,為布局集成電路材料項目,拓展新業態,*ST商城擬以9000萬元的價格購買海遼投資7.24%合伙份額,并成為海遼投資的合伙人。這是王強成為新任實控人后,*ST商城涉足半導體領域。
無獨有偶,2023年3月,至正股份以現金方式完成收購蘇州桔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桔云”)51%股權,交易作價人民幣1.19億元。蘇州桔云成立于2019年年中,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至正股份表示,公司近幾年連年虧損,為扭轉現狀,公司制定了“內生+外延”的發展戰略,積極尋求新的業務發展機遇,通過外延式并購增加業務布局,謀求第二主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過,至正股份、*ST商城在半導體領域的嘗試并未能扭轉公司經營現狀。9000萬元現金對資不抵債的*ST商城來說并不是一筆小錢。即便成功“保殼”,*ST商城的資金危局仍然待解。天眼查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存在8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10億元。此外,還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和終本案件信息。
另一方面,2023年4月蘇州桔云已并表上市公司,但至正股份去年前三季度在營業收入同比翻倍的前提下,仍虧損了1409.4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