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4,消失的年會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4,消失的年會

“不僅沒錢,還沒意思。”

圖片來源:pexels-Pavel Danilyuk

文|每日人物社 徐晴

編輯|易方興

運營|圈圈

當年會停下來,甚至消失,不只是說明它在規模和獎品上的縮水,也意味著,它背后所表達的態度、立場,所承載的含義、氣象,以及作為一家企業形象的寫照,和一個時代切片的投影,也在大幅度地收窄和降級。

似乎,那個人們熱衷于參與、討論和攀比年會的時代,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這既是降本增效的微妙注腳,也是時代情緒的映照。越來越雞肋的年會,正像一位受訪者所說,“不僅沒錢,還沒意思”。

縮水與消失

《年會不能停》還在熱映,許多人卻發現,自己公司的年會已經停了。

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一家新勢力車企的員工說,本來部門年會計劃去湖州莫干山的民宿,過一個美麗愉快的周末,最后改成了占用工作日,吃頓普通晚飯;一家做陌生人社交的中廠,放出了去環球影城團建的消息,有員工臨時開了個會,接到了年會當天要加班的通知,她在心里哀鳴:巫師袍穿不上了。

而提起年會,一位金融行業從業者流露出迷茫:還有公司辦這東西嗎?因為營收下滑,他的公司有兩年沒辦年會了。機構集體降薪在前,他覺得不辦年會也是對的,畢竟,現在最重要的是“低調”。

像這樣,當下的趨勢是,年會縮水成團建,團建縮水成轟趴,轟趴縮水成吃一頓飯。在北京干了8年的綠蟻團建創始人李陽開玩笑似地問:“你知道今年最多的公司年會需求是什么樣嗎——晚上下班一起吃個飯。”

他跟企業的行政人員或是老板的對話往往是這樣的:需要場地布置嗎?不需要。需要舞臺嗎?不需要。需要節目流程嗎?不需要。李陽恍然大悟:“就吃個飯,那你不用找我,自己找飯店吃去就行,找我我給你能干啥?我頂多給你推薦幾個飯店。”

還有“把年會整成述職的”——什么都不需要準備,訂個蛋糕鮮花、調試好屏幕,方便現場放PPT就行。

這個月,落到他手里的只有些零散的小單子,或是一些“奇葩”需求。一家公司老板提出,定制一個預算1萬、150人的團建,平均下來人均不到100塊,還要“帶著教練、道具,做高級運動會”。李陽不可置信地問:“多少?1萬?那你別想了。”

還有一家要控制在人均300塊的成本,需要吃3頓飯,到景區做游戲,有專業教練帶著玩,還要在外面住一晚。“光大巴車來回就得人均50塊了,好一點的賓館一個人至少也得兩百多,這需求我們可接不了。”

把定金交了,最后放鴿子的也常見。一個老客戶找到李陽,本來規劃好了,開會加吃飯玩一天一夜,地方和人手安排好了,老板突然說要節省成本,“自己弄,不找團建公司”,一句話,單子就黃了。

而在社交平臺上,對年會的討論還形成了幾乎一致的觀點——公司沒有錢就別辦年會了。

人們分享自己的年會遭遇:在這里,有最摳門的老板——吃飯AA,領導喝的酒也要員工們平攤費用;獎品是4塊錢的體彩,0.5天帶薪休假,或者員工們自己帶,互相抽。最別出心裁的一家公司,特等獎是“三千萬”:千萬快樂,千萬健康,千萬幸福,寫在一張窄窄巴巴的紙條上。

也有最寒酸的會場——500塊的置景經費,只能買來一大堆氣球;桌椅都快生銹的會議室,幾盤仿佛發霉了的瓜子和橘子孤零零地擺著,被網友銳評,“小學元旦晚會”。有的年會晚飯是讓員工在家做好了帶過去的,一人一個菜,不許重樣,涼拌西紅柿和拍黃瓜第一次享受到這樣尊貴的待遇,名額被所有人哄搶。

年會縮水已經算是好的情況,有些公司沒有錢辦年會,要員工倒貼錢去辦。

00后小圓就是“倒貼”辦年會的典型受害者。她在一家新能源企業工作,今年,公司總體的年會取消了,但部門還要辦小年會,沒有預算,她作為小組長倒貼了300塊,經理倒貼800塊。

于是,一個周末,在一個小飯店,主管定了個18人的桌,來了26個人,大椅子全換成小板凳,才勉強坐下。共同舉杯時,屁股擠著屁股,手肘碰著手肘,有人站起來被擠得沒穩住,差點摔倒。吃完飯回家,小圓想,得跳槽了,這么寒酸的年會,她是再也不想參加了。

黃金時代

大廠們一度是操辦年會的主力軍。

高調的年會,曾象征著資本和營收的狂歡。那是2017年,拼多多還沒上市,消費升級還是主流,當年9月,大約4萬名阿里員工從全球21個國家、地區出發,搭乘一百多班航班、32班高鐵、1700次大巴,趕到杭州,參加阿里18歲“成人禮”。為了迎接他們,阿里訂下了一百多家酒店,平均每天需要七千多間房間,而整個年會儀式消耗了6.7萬件T恤文化衫,超過12萬瓶礦泉水。有人說,這是當時杭州和互聯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年會。

如今,一切都今非昔比,年會也成遙遠往事。這幾天,一位剛入職阿里的新人,竟在社交平臺上真誠地發問:元旦已經過去了,春節也馬上來了,阿里沒有任何年會活動嗎?

而除了阿里,騰訊、百度、美團等等大廠也是一樣。往年熱烈討論的年會話題,在網絡上沒了蹤跡。

一些人開始懷念那個時代。

“簡直讓人咋舌。”參加過2017年年會的前阿里高管林樂說。整個黃龍體育中心被包下,現場熱鬧、澎湃。林樂形容:“《年會不要停》電影里那個年會的規模,你把它放大10倍差不多。”除了明星表演節目,馬云還上臺發表壓軸演講,就是在那個舞臺上,他第一次提出,“再過19年,我們希望能夠建設全世界第5大經濟體。”

在年會規模上,是阿里自己刷新了自己的紀錄。兩年后,阿里20周年年會在杭州為亞運會建的大蓮花場館里舉辦,8萬個座位座無虛席,足球場上都坐滿了人,大家穿著統一定制的文化衫,在綻開的煙花、轟鳴的禮炮聲下,每個業務組成一個方陣,從場館中心走過。大家“各顯神通”,飛豬打造了一只巨大的氫氣球豬,浮在隊伍上,餓了么甚至做了一個巨大的變形金剛、汽車人,引起了全場的沸騰。

餓了么的隊形引起了全場沸騰。圖 / 受訪者供圖

林樂聽說,文化衫用料好,一件成本50塊錢,光這一項支出就達到了幾百萬,更不用說公司報銷的路費、餐費、住宿費。考慮到當地不一定有這么強的接待能力,公司在內網上發動本地員工接待外地來的阿里人。

年會從下午辦到晚上,那一天,佩帶著由102顆全彩LED燈組成的手環的阿里人們,把手環搖動了1191多萬次。從場館里走出來,錢江新城所有建筑的外立面都被阿里包下來了,展示每個業務、子公司的logo,巨大的“阿里20周年”字樣懸在杭州的夜空中,林樂說,“那一次真的是讓你覺得阿里巴巴是全世界的number one”。

他用“盛世”來形容當時的情景,“真的是一個盛世,有心靈上的震撼”。

阿里辦年會的這幾年,也是大廠們熱衷辦年會的時候。大家在規模、形式、邀請明星、還有獎品上內卷。

一場年會的標準配置包括老板講話、吃飯、員工表演節目和抽獎,各個環節中,花錢最多的是抽獎。綠蟻團建的創始人李陽說,假如獎品豪華,數量大,甚至可以占去總預算的60%以上。因此,獎品的價值、數量,體現的正是公司的財力。

比如,2017年的滴滴年會,除了iPhone X、Macbook、2萬元旅游基金、10萬元現金大獎,連人人都有的陽光普照獎,也是1000元的出行大禮包;

2016年騰訊集團的年會,特等獎別出心裁,是“騰訊直升機一年使用權”——后來有專業人士分析,得獎者就算不會開直升機,騰訊也會提供配套的服務;兩年后,騰訊微信團隊的年會,每位員工都收到一部白色頂配版256GB的iPhone X,之前的兩年分別是iPhone 7 Plus和 iPhone 6s。

阿里18周年的那次年會,獎品里包含18份“清空購物車”,10萬封頂;2019年小米的年會,全部獎品加起來價值超過了900萬,特等獎是21輛小鵬汽車。

年會獎品見證了一個個風口的到來,除了互聯網,還有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游戲行業……

恒大備受爭議的歌舞團,就是為了年會等活動上表演而在2010年組建的。前恒大員工阿念透露,除了歌舞團,許家印還喜歡邀請韓紅來演唱。

萬達的年會也輝煌過。它曾是名副其實的“春晚”,從35年前創立開始,每一年的年會都按照春晚的規格籌備。據鹽財經報道,成立30周年的那場年會格外盛大,像春晚一樣,光準備的時間就要1整年——3-5月策劃,7月在全集團征集點子,9月審核節目,然后彩排近3個月。除此之外,王健林唱歌是萬達年會的必備項目,他精通多種曲風,有《假行僧》這樣的搖滾,也唱過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

而2024年1月,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萬達的年會低調地舉辦了,沒有了晚會,也沒有了王健林的歌聲。

而在金融行業里,從業者安安記得,最好的那幾年,金融機構都是“拿著錢袋子發現金”,參加一場年會拿到上萬獎金都是常事。但越往后,年會的排場、獎品的價值就越小,昂貴的體育場、五星級酒店租不起了,豪華的特等獎拿不出來了,蘋果手機變成蘋果耳機,有的公司甚至直接不辦了。大公司都在降本增效,不僅沒有年會,并且沒有年終獎。

年會靠獎品最后一次在網上掀起聲浪,可能還是三年前。2021年,游戲公司米哈游的員工在朋友圈曬出了堆成山的PS5、Switch、華碩RTX 3070、iPhone以及Macbook,數不清的包裝盒看得人眼暈,也眼紅,吃不到葡萄的網友調侃,“不是,這是在搞批發嗎?”

象征意義

當人們想起年會時,想到的不只是熱鬧、獎品、公司的變化,還有企業和企業家們的個性。

在過去10年的互聯網年會上,有可能看到戴著墨鏡、大金鏈子的馬化騰,帶著多位高管唱跳,被調侃為“鵝廠孟美岐”;cos白發魔女、反串白雪公主的馬云,扮成財神的雷軍,身披黃金甲打架子鼓的李彥宏。如今低調的劉強東,當年也曾一身風衣、墨鏡、禮帽、白圍巾出場,好像上海灘里的許文強。

年會是拉近老板和員工距離的場合,也是員工自下而上反映問題的時機。

阿里內部有一支員工組成的樂隊叫“萬塘路18號”,以支付寶大樓的舊址為名。林樂記得,一次年會上,這支樂隊用唱歌的方式吐槽公司,比如老板的意見不落地、產品開發跟不上,“反諷公司發展壯大之后逐漸出現的不良風氣”。新東方也有過這樣的年會,2019年,有員工改編神曲《沙漠駱駝》,用歌詞諷刺新東方內部管理層出現的種種問題。

圖 / 受訪者供圖

不知是否巧合,在《年會不能停》中,也有相似的情節。走出電影院,大廠人懷疑,要么借鑒了阿里,要么改編的新東方。

有意思的是,新東方的那場年會,反映的正是主講老師們跟高層管理者這兩條權力線索之間的矛盾,其中一句歌詞是“一線員工埋頭苦干的抵不過會寫報告和做PPT的”。幾年后,它演變成了主播董宇輝與總裁孫東旭的較量,在2023年的末尾上演了一場大型直播連續劇。

連續劇的最新一集也與年會有關。俞敏洪帶著董宇輝等東方甄選員工去滑雪,放出的合照里,董宇輝站C位,笑容燦爛。另一邊,孫東旭深夜發了條抖音:“因為想在家休整一下,這次遺憾錯過,不能一起熱鬧了。”小型年會很難把這場大型矛盾粉飾太平。

老板們參與年會,在年會上惡搞、玩兒梗,照片通過朋友圈、微博和媒體散布到各處,被員工們看作接地氣,愿意放下身段跟普通人一起玩兒。暢所欲言的氛圍、對公司的批評和反省則構成了互聯網行業開放、包容底色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年會還是公司鏈接外部的一條通路,它可能是權力關系的冰山一角、戰略更迭的豹尾尖。

比如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每年年末,只有銷量前15名的簽約作者才會被邀請來上海參加公司的內部年會。郭敬明曾以藝人的身份簽約過天娛傳媒,和龍丹妮打過交道,他在藝人管理中獲得了管理公司的靈感。靠著權力與金錢,最世文化成為當年青春文學的一座帝國。

恒大,只有高級VP才能參加集團的年會,除此之外就是恒大的秘書團,有大約二三十人。前恒大員工阿念解釋,許老板喜歡任用自己信任的人,秘書團的成員都是各高校的校招生,被他看作自己人。

有時,年會也會反映出一家公司的價值觀。比如字節,沒有辦過年會。字節員工張曉說,字節有團建經費,每月每人幾百元不等,經費可以積累起來使用,所以有的部門半年去一次環球影城、幾個月去一次轟趴館都有可能。

她贊同不搞年會的決定,覺得字節“務實”,不辦年會直接發紅包,每年,新春紅包根據工齡分成不同的數額,她去年領到了幾千塊的大紅包。

在過去的時代,年會見證過不少豪言壯語,以及對未來的遠大預期。萬達2018年年會上,王健林面對著臺下的人說,大概再有個幾年,萬達的租金收入就能達到一千億。他頓了頓,語速放慢,“就憑這一條,萬達集團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最近,根據東方網報道,王健林在2023年12月的5天里賣了4座萬達廣場,累計下來,已經賣掉了10座。

年會也見識過戰爭——美團外賣渠道部2018年的年會現場,有一句口號,“滅餓除滴,商渠共贏”,直指最大的對手餓了么和插足做外賣的滴滴。如今,餓了么已經不足為懼,新的對手是字節的本地生活。

還有些問題,則會在企業年會上埋下伏筆,并且被外界所洞悉。

比如,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不及預期,全球出貨量跌出前五,有人預言“5年后,小米肯定消失”。當年的年會上,雷軍說:“面對這樣的成績單,Are U OK?說實話,我不OK。”后來,小米一通改革,雷軍親臨一線,才重新趕上來。再后來,小米來到造車的新大陸,拉滿了消費者的期待值。

也是在那一年,賈躍亭在年會上深情演唱《野子》,在“怎么大風越狠,我心越蕩”的歌聲中,樂視逐漸走向了崩盤,賈躍亭構想的千億生態帝國以此為標志走向分崩離析。像小米一樣,賈老板也造車,跳票多次,終于在2023年11月開始交付,但市值和股價一直下跌,收到好幾次納斯達克的退市風險通知。

等待春天

今年,或許只有新能源、芯片相關硬科技產業公司的年會,才有底氣辦得像模像樣一點。

有員工透露,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今年的年會在上海W酒店——一座五星級酒店舉辦,據說預算在百萬量級;狂賺一年錢的英偉達CEO黃仁勛首次參加中國區的年會,穿著一身東北大花馬甲,跟員工一起扭秧歌。在商業的層面上,這被解讀為“對中國市場的看重”。

但更多的人,則是在等待春天來臨。曾經承辦過頭部大廠年會的李陽說,曾經他操辦年會時,五星級酒店、二千多平方米的超大會場是標配,舞臺、音響、燈光的標準堪比電視臺晚會,光后勤人員就得20個以上。公司們不怕花錢,而是怕錢花不完——預算沒用完,明年就沒有了,所以在定獎品的時候,“使勁往上湊”。這時候,鋼筆是最好的選擇,不占地方,采購方便,價格靈活,單價可以是幾百,也可以上千。

那會兒,一個年會單子就能上百萬。而現在,這樣的大單子幾乎沒了,他公司的營收也跟著落了下來。今年他接到最離譜的一次年會訂單,報名260人,實際只到了180個人,最終費用還得按照實到人頭結算。他覺得很倒霉,自我安慰說:“這年頭,誰還愿意參加年會啊?”

但無論如何,年會都穿過了一個個行業、公司,也穿過了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留下印記。

騰訊子公司員工張曉說,去年降本增效、裁員,自己的小組本來有50多人,現在只剩下十幾個。她所在的子公司,也不再有資格參加集團的年會、收集團的新春禮物。她能參加的年會越來越少,先是不能參加集團的,后來是業務線的,現在連業務線的都不能參加了,只能參加部門的。辦部門年會的時候,看著零星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80后李可,從參加互聯網大廠的年會變成參加國企的年會。從前大家為了更多的薪水、更大的平臺,從國企往大廠跳,但走到35歲的路口,撞到了大廠的年齡門檻。

國企的年會沒有大廠的福利好,沒有抽獎,沒有熱鬧的氣氛,只有枯燥的領導發言,紅色的燈光把大家照得昏昏欲睡。落差當然是有的,包括薪資,也降了70%,但李可明顯感到,自己的心安定了下來。

年會背后,也能體現普通人的職場軌跡。在大學畢業的第十年,黃清清從門戶網站的房地產板塊跳槽到互聯網金融公司。印象最深的一場年會就發生在這里,老板給了她1萬的預算,安排50個人的年會。她找了京郊的一家轟趴館,租金4000塊,買了面粉、肉餡兒,讓大家一起包餃子。錢是省在了刀刃上,但最后發現餃子包得慢,煮得慢,根本不夠吃,只好又去超市采購了一大堆膨化食品、高熱量零食。同事們都在抱怨,一個從京東來的說“沒見過這個摳門的公司”,年會辦完沒兩個月就離職了。

完成了這么難的差事,最終還被領導說“做得不好,不滿意”。很快,P2P紛紛爆雷,公司瀕臨破產,她也再次離開,又換了工作,去了保險業。

但拋開攀比、浪費等現象,舉辦年會的初衷所希望的那些快樂、積極的一面,也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留在人們心中。

比如林樂,阿里20周年年會那次,公司還送了員工一瓶紅酒,觸發某個機關,可以看到馬云講話的虛擬影像。那瓶酒他沒舍得喝,留到現在,當年,有人花5000塊在閑魚上收購這瓶酒。

大學的寒假,前騰訊員工李子木在中關村逛了一圈,朋友抬起手給他指點,這是微軟總部,這是新東方總部,這是騰訊,這是愛奇藝,這是百度。“我當時看了萬丈高樓,我就想這是改變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的公司。我要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后來參加騰訊某業務總裁的親自面試時,他也是這么說的。總裁哈哈大笑,直接告訴他,通過了面試。

后來他離開了騰訊,沒趕上騰訊20周年給每個員工的300股,他自掏腰包,買了100股。當時的股價五百多港幣,現在只剩下了一半。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紀念”。

而80后的大廠員工張曉,仍留著自己十年前第一次參加年會時,所買的一條黑色蕾絲裙。那時,她工資不過5000元,這條裙子就花掉了一千。但當時的她,是期待年會的,這條裙子,也是青春和時代的見證。

再看到這條裙子,她感到唏噓。年會變了,公司、行業、時代變了,打工人的心態也變了。“我覺得現在的打工人是比較務實的,不會對公司有那么強烈的感情,不會被情感綁架,你公司不要pua我,對我好,就用實際的東西表現出來,給我升職加薪,多一點福利,沒有的話就不要指望我以同樣的感情回報你,我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打工機器,就是這種心態。”

這也是打工人們面對年會的心態,降級也好,消失也罷,似乎已經沒有了情緒上的波動。只不過,如果非辦不可,正如一些打工人所祈愿的——參加年會,最好占用上班時間。

以及,“別讓我表演節目”。

(除李陽外,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第一財經:反擊滴滴外賣,美團外賣年會口號“滅餓除滴”

2.36kr:雷軍內部講話:去他的KPI,我們造機器人去了!

3.雷遞:小米年會現場曝光:雷軍何小鵬向員工送出21輛小鵬汽車

4.IT之家:阿里巴巴18周年年會獎品之一曝光:雙11清空購物車,10萬封頂

5.澎湃新聞:微信團隊今年的陽光普照獎:每人一臺頂配版iPhoneX

6.電商在線網站:阿里巴巴20周年年會直擊:歲月很暖,未來很酷

7.IT之家:阿里巴巴18周年年會今晚舉行:4萬員工聚杭州,馬云演啥成焦點

8.鞭牛士:沒有年會、福利縮水、年終獎腰斬,互聯網公司低調過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阿里巴巴

5.8k
  • 阿里云高層回應“特斯拉或與阿里合作”:特斯拉正在和本土企業普遍接觸
  • 中國聯通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4,消失的年會

“不僅沒錢,還沒意思。”

圖片來源:pexels-Pavel Danilyuk

文|每日人物社 徐晴

編輯|易方興

運營|圈圈

當年會停下來,甚至消失,不只是說明它在規模和獎品上的縮水,也意味著,它背后所表達的態度、立場,所承載的含義、氣象,以及作為一家企業形象的寫照,和一個時代切片的投影,也在大幅度地收窄和降級。

似乎,那個人們熱衷于參與、討論和攀比年會的時代,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這既是降本增效的微妙注腳,也是時代情緒的映照。越來越雞肋的年會,正像一位受訪者所說,“不僅沒錢,還沒意思”。

縮水與消失

《年會不能停》還在熱映,許多人卻發現,自己公司的年會已經停了。

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一家新勢力車企的員工說,本來部門年會計劃去湖州莫干山的民宿,過一個美麗愉快的周末,最后改成了占用工作日,吃頓普通晚飯;一家做陌生人社交的中廠,放出了去環球影城團建的消息,有員工臨時開了個會,接到了年會當天要加班的通知,她在心里哀鳴:巫師袍穿不上了。

而提起年會,一位金融行業從業者流露出迷茫:還有公司辦這東西嗎?因為營收下滑,他的公司有兩年沒辦年會了。機構集體降薪在前,他覺得不辦年會也是對的,畢竟,現在最重要的是“低調”。

像這樣,當下的趨勢是,年會縮水成團建,團建縮水成轟趴,轟趴縮水成吃一頓飯。在北京干了8年的綠蟻團建創始人李陽開玩笑似地問:“你知道今年最多的公司年會需求是什么樣嗎——晚上下班一起吃個飯。”

他跟企業的行政人員或是老板的對話往往是這樣的:需要場地布置嗎?不需要。需要舞臺嗎?不需要。需要節目流程嗎?不需要。李陽恍然大悟:“就吃個飯,那你不用找我,自己找飯店吃去就行,找我我給你能干啥?我頂多給你推薦幾個飯店。”

還有“把年會整成述職的”——什么都不需要準備,訂個蛋糕鮮花、調試好屏幕,方便現場放PPT就行。

這個月,落到他手里的只有些零散的小單子,或是一些“奇葩”需求。一家公司老板提出,定制一個預算1萬、150人的團建,平均下來人均不到100塊,還要“帶著教練、道具,做高級運動會”。李陽不可置信地問:“多少?1萬?那你別想了。”

還有一家要控制在人均300塊的成本,需要吃3頓飯,到景區做游戲,有專業教練帶著玩,還要在外面住一晚。“光大巴車來回就得人均50塊了,好一點的賓館一個人至少也得兩百多,這需求我們可接不了。”

把定金交了,最后放鴿子的也常見。一個老客戶找到李陽,本來規劃好了,開會加吃飯玩一天一夜,地方和人手安排好了,老板突然說要節省成本,“自己弄,不找團建公司”,一句話,單子就黃了。

而在社交平臺上,對年會的討論還形成了幾乎一致的觀點——公司沒有錢就別辦年會了。

人們分享自己的年會遭遇:在這里,有最摳門的老板——吃飯AA,領導喝的酒也要員工們平攤費用;獎品是4塊錢的體彩,0.5天帶薪休假,或者員工們自己帶,互相抽。最別出心裁的一家公司,特等獎是“三千萬”:千萬快樂,千萬健康,千萬幸福,寫在一張窄窄巴巴的紙條上。

也有最寒酸的會場——500塊的置景經費,只能買來一大堆氣球;桌椅都快生銹的會議室,幾盤仿佛發霉了的瓜子和橘子孤零零地擺著,被網友銳評,“小學元旦晚會”。有的年會晚飯是讓員工在家做好了帶過去的,一人一個菜,不許重樣,涼拌西紅柿和拍黃瓜第一次享受到這樣尊貴的待遇,名額被所有人哄搶。

年會縮水已經算是好的情況,有些公司沒有錢辦年會,要員工倒貼錢去辦。

00后小圓就是“倒貼”辦年會的典型受害者。她在一家新能源企業工作,今年,公司總體的年會取消了,但部門還要辦小年會,沒有預算,她作為小組長倒貼了300塊,經理倒貼800塊。

于是,一個周末,在一個小飯店,主管定了個18人的桌,來了26個人,大椅子全換成小板凳,才勉強坐下。共同舉杯時,屁股擠著屁股,手肘碰著手肘,有人站起來被擠得沒穩住,差點摔倒。吃完飯回家,小圓想,得跳槽了,這么寒酸的年會,她是再也不想參加了。

黃金時代

大廠們一度是操辦年會的主力軍。

高調的年會,曾象征著資本和營收的狂歡。那是2017年,拼多多還沒上市,消費升級還是主流,當年9月,大約4萬名阿里員工從全球21個國家、地區出發,搭乘一百多班航班、32班高鐵、1700次大巴,趕到杭州,參加阿里18歲“成人禮”。為了迎接他們,阿里訂下了一百多家酒店,平均每天需要七千多間房間,而整個年會儀式消耗了6.7萬件T恤文化衫,超過12萬瓶礦泉水。有人說,這是當時杭州和互聯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年會。

如今,一切都今非昔比,年會也成遙遠往事。這幾天,一位剛入職阿里的新人,竟在社交平臺上真誠地發問:元旦已經過去了,春節也馬上來了,阿里沒有任何年會活動嗎?

而除了阿里,騰訊、百度、美團等等大廠也是一樣。往年熱烈討論的年會話題,在網絡上沒了蹤跡。

一些人開始懷念那個時代。

“簡直讓人咋舌。”參加過2017年年會的前阿里高管林樂說。整個黃龍體育中心被包下,現場熱鬧、澎湃。林樂形容:“《年會不要停》電影里那個年會的規模,你把它放大10倍差不多。”除了明星表演節目,馬云還上臺發表壓軸演講,就是在那個舞臺上,他第一次提出,“再過19年,我們希望能夠建設全世界第5大經濟體。”

在年會規模上,是阿里自己刷新了自己的紀錄。兩年后,阿里20周年年會在杭州為亞運會建的大蓮花場館里舉辦,8萬個座位座無虛席,足球場上都坐滿了人,大家穿著統一定制的文化衫,在綻開的煙花、轟鳴的禮炮聲下,每個業務組成一個方陣,從場館中心走過。大家“各顯神通”,飛豬打造了一只巨大的氫氣球豬,浮在隊伍上,餓了么甚至做了一個巨大的變形金剛、汽車人,引起了全場的沸騰。

餓了么的隊形引起了全場沸騰。圖 / 受訪者供圖

林樂聽說,文化衫用料好,一件成本50塊錢,光這一項支出就達到了幾百萬,更不用說公司報銷的路費、餐費、住宿費。考慮到當地不一定有這么強的接待能力,公司在內網上發動本地員工接待外地來的阿里人。

年會從下午辦到晚上,那一天,佩帶著由102顆全彩LED燈組成的手環的阿里人們,把手環搖動了1191多萬次。從場館里走出來,錢江新城所有建筑的外立面都被阿里包下來了,展示每個業務、子公司的logo,巨大的“阿里20周年”字樣懸在杭州的夜空中,林樂說,“那一次真的是讓你覺得阿里巴巴是全世界的number one”。

他用“盛世”來形容當時的情景,“真的是一個盛世,有心靈上的震撼”。

阿里辦年會的這幾年,也是大廠們熱衷辦年會的時候。大家在規模、形式、邀請明星、還有獎品上內卷。

一場年會的標準配置包括老板講話、吃飯、員工表演節目和抽獎,各個環節中,花錢最多的是抽獎。綠蟻團建的創始人李陽說,假如獎品豪華,數量大,甚至可以占去總預算的60%以上。因此,獎品的價值、數量,體現的正是公司的財力。

比如,2017年的滴滴年會,除了iPhone X、Macbook、2萬元旅游基金、10萬元現金大獎,連人人都有的陽光普照獎,也是1000元的出行大禮包;

2016年騰訊集團的年會,特等獎別出心裁,是“騰訊直升機一年使用權”——后來有專業人士分析,得獎者就算不會開直升機,騰訊也會提供配套的服務;兩年后,騰訊微信團隊的年會,每位員工都收到一部白色頂配版256GB的iPhone X,之前的兩年分別是iPhone 7 Plus和 iPhone 6s。

阿里18周年的那次年會,獎品里包含18份“清空購物車”,10萬封頂;2019年小米的年會,全部獎品加起來價值超過了900萬,特等獎是21輛小鵬汽車。

年會獎品見證了一個個風口的到來,除了互聯網,還有房地產行業、金融行業、游戲行業……

恒大備受爭議的歌舞團,就是為了年會等活動上表演而在2010年組建的。前恒大員工阿念透露,除了歌舞團,許家印還喜歡邀請韓紅來演唱。

萬達的年會也輝煌過。它曾是名副其實的“春晚”,從35年前創立開始,每一年的年會都按照春晚的規格籌備。據鹽財經報道,成立30周年的那場年會格外盛大,像春晚一樣,光準備的時間就要1整年——3-5月策劃,7月在全集團征集點子,9月審核節目,然后彩排近3個月。除此之外,王健林唱歌是萬達年會的必備項目,他精通多種曲風,有《假行僧》這樣的搖滾,也唱過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

而2024年1月,在北京萬達文華酒店,萬達的年會低調地舉辦了,沒有了晚會,也沒有了王健林的歌聲。

而在金融行業里,從業者安安記得,最好的那幾年,金融機構都是“拿著錢袋子發現金”,參加一場年會拿到上萬獎金都是常事。但越往后,年會的排場、獎品的價值就越小,昂貴的體育場、五星級酒店租不起了,豪華的特等獎拿不出來了,蘋果手機變成蘋果耳機,有的公司甚至直接不辦了。大公司都在降本增效,不僅沒有年會,并且沒有年終獎。

年會靠獎品最后一次在網上掀起聲浪,可能還是三年前。2021年,游戲公司米哈游的員工在朋友圈曬出了堆成山的PS5、Switch、華碩RTX 3070、iPhone以及Macbook,數不清的包裝盒看得人眼暈,也眼紅,吃不到葡萄的網友調侃,“不是,這是在搞批發嗎?”

象征意義

當人們想起年會時,想到的不只是熱鬧、獎品、公司的變化,還有企業和企業家們的個性。

在過去10年的互聯網年會上,有可能看到戴著墨鏡、大金鏈子的馬化騰,帶著多位高管唱跳,被調侃為“鵝廠孟美岐”;cos白發魔女、反串白雪公主的馬云,扮成財神的雷軍,身披黃金甲打架子鼓的李彥宏。如今低調的劉強東,當年也曾一身風衣、墨鏡、禮帽、白圍巾出場,好像上海灘里的許文強。

年會是拉近老板和員工距離的場合,也是員工自下而上反映問題的時機。

阿里內部有一支員工組成的樂隊叫“萬塘路18號”,以支付寶大樓的舊址為名。林樂記得,一次年會上,這支樂隊用唱歌的方式吐槽公司,比如老板的意見不落地、產品開發跟不上,“反諷公司發展壯大之后逐漸出現的不良風氣”。新東方也有過這樣的年會,2019年,有員工改編神曲《沙漠駱駝》,用歌詞諷刺新東方內部管理層出現的種種問題。

圖 / 受訪者供圖

不知是否巧合,在《年會不能停》中,也有相似的情節。走出電影院,大廠人懷疑,要么借鑒了阿里,要么改編的新東方。

有意思的是,新東方的那場年會,反映的正是主講老師們跟高層管理者這兩條權力線索之間的矛盾,其中一句歌詞是“一線員工埋頭苦干的抵不過會寫報告和做PPT的”。幾年后,它演變成了主播董宇輝與總裁孫東旭的較量,在2023年的末尾上演了一場大型直播連續劇。

連續劇的最新一集也與年會有關。俞敏洪帶著董宇輝等東方甄選員工去滑雪,放出的合照里,董宇輝站C位,笑容燦爛。另一邊,孫東旭深夜發了條抖音:“因為想在家休整一下,這次遺憾錯過,不能一起熱鬧了。”小型年會很難把這場大型矛盾粉飾太平。

老板們參與年會,在年會上惡搞、玩兒梗,照片通過朋友圈、微博和媒體散布到各處,被員工們看作接地氣,愿意放下身段跟普通人一起玩兒。暢所欲言的氛圍、對公司的批評和反省則構成了互聯網行業開放、包容底色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年會還是公司鏈接外部的一條通路,它可能是權力關系的冰山一角、戰略更迭的豹尾尖。

比如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每年年末,只有銷量前15名的簽約作者才會被邀請來上海參加公司的內部年會。郭敬明曾以藝人的身份簽約過天娛傳媒,和龍丹妮打過交道,他在藝人管理中獲得了管理公司的靈感。靠著權力與金錢,最世文化成為當年青春文學的一座帝國。

恒大,只有高級VP才能參加集團的年會,除此之外就是恒大的秘書團,有大約二三十人。前恒大員工阿念解釋,許老板喜歡任用自己信任的人,秘書團的成員都是各高校的校招生,被他看作自己人。

有時,年會也會反映出一家公司的價值觀。比如字節,沒有辦過年會。字節員工張曉說,字節有團建經費,每月每人幾百元不等,經費可以積累起來使用,所以有的部門半年去一次環球影城、幾個月去一次轟趴館都有可能。

她贊同不搞年會的決定,覺得字節“務實”,不辦年會直接發紅包,每年,新春紅包根據工齡分成不同的數額,她去年領到了幾千塊的大紅包。

在過去的時代,年會見證過不少豪言壯語,以及對未來的遠大預期。萬達2018年年會上,王健林面對著臺下的人說,大概再有個幾年,萬達的租金收入就能達到一千億。他頓了頓,語速放慢,“就憑這一條,萬達集團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最近,根據東方網報道,王健林在2023年12月的5天里賣了4座萬達廣場,累計下來,已經賣掉了10座。

年會也見識過戰爭——美團外賣渠道部2018年的年會現場,有一句口號,“滅餓除滴,商渠共贏”,直指最大的對手餓了么和插足做外賣的滴滴。如今,餓了么已經不足為懼,新的對手是字節的本地生活。

還有些問題,則會在企業年會上埋下伏筆,并且被外界所洞悉。

比如,2016年,小米手機銷量不及預期,全球出貨量跌出前五,有人預言“5年后,小米肯定消失”。當年的年會上,雷軍說:“面對這樣的成績單,Are U OK?說實話,我不OK。”后來,小米一通改革,雷軍親臨一線,才重新趕上來。再后來,小米來到造車的新大陸,拉滿了消費者的期待值。

也是在那一年,賈躍亭在年會上深情演唱《野子》,在“怎么大風越狠,我心越蕩”的歌聲中,樂視逐漸走向了崩盤,賈躍亭構想的千億生態帝國以此為標志走向分崩離析。像小米一樣,賈老板也造車,跳票多次,終于在2023年11月開始交付,但市值和股價一直下跌,收到好幾次納斯達克的退市風險通知。

等待春天

今年,或許只有新能源、芯片相關硬科技產業公司的年會,才有底氣辦得像模像樣一點。

有員工透露,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今年的年會在上海W酒店——一座五星級酒店舉辦,據說預算在百萬量級;狂賺一年錢的英偉達CEO黃仁勛首次參加中國區的年會,穿著一身東北大花馬甲,跟員工一起扭秧歌。在商業的層面上,這被解讀為“對中國市場的看重”。

但更多的人,則是在等待春天來臨。曾經承辦過頭部大廠年會的李陽說,曾經他操辦年會時,五星級酒店、二千多平方米的超大會場是標配,舞臺、音響、燈光的標準堪比電視臺晚會,光后勤人員就得20個以上。公司們不怕花錢,而是怕錢花不完——預算沒用完,明年就沒有了,所以在定獎品的時候,“使勁往上湊”。這時候,鋼筆是最好的選擇,不占地方,采購方便,價格靈活,單價可以是幾百,也可以上千。

那會兒,一個年會單子就能上百萬。而現在,這樣的大單子幾乎沒了,他公司的營收也跟著落了下來。今年他接到最離譜的一次年會訂單,報名260人,實際只到了180個人,最終費用還得按照實到人頭結算。他覺得很倒霉,自我安慰說:“這年頭,誰還愿意參加年會啊?”

但無論如何,年會都穿過了一個個行業、公司,也穿過了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留下印記。

騰訊子公司員工張曉說,去年降本增效、裁員,自己的小組本來有50多人,現在只剩下十幾個。她所在的子公司,也不再有資格參加集團的年會、收集團的新春禮物。她能參加的年會越來越少,先是不能參加集團的,后來是業務線的,現在連業務線的都不能參加了,只能參加部門的。辦部門年會的時候,看著零星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80后李可,從參加互聯網大廠的年會變成參加國企的年會。從前大家為了更多的薪水、更大的平臺,從國企往大廠跳,但走到35歲的路口,撞到了大廠的年齡門檻。

國企的年會沒有大廠的福利好,沒有抽獎,沒有熱鬧的氣氛,只有枯燥的領導發言,紅色的燈光把大家照得昏昏欲睡。落差當然是有的,包括薪資,也降了70%,但李可明顯感到,自己的心安定了下來。

年會背后,也能體現普通人的職場軌跡。在大學畢業的第十年,黃清清從門戶網站的房地產板塊跳槽到互聯網金融公司。印象最深的一場年會就發生在這里,老板給了她1萬的預算,安排50個人的年會。她找了京郊的一家轟趴館,租金4000塊,買了面粉、肉餡兒,讓大家一起包餃子。錢是省在了刀刃上,但最后發現餃子包得慢,煮得慢,根本不夠吃,只好又去超市采購了一大堆膨化食品、高熱量零食。同事們都在抱怨,一個從京東來的說“沒見過這個摳門的公司”,年會辦完沒兩個月就離職了。

完成了這么難的差事,最終還被領導說“做得不好,不滿意”。很快,P2P紛紛爆雷,公司瀕臨破產,她也再次離開,又換了工作,去了保險業。

但拋開攀比、浪費等現象,舉辦年會的初衷所希望的那些快樂、積極的一面,也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留在人們心中。

比如林樂,阿里20周年年會那次,公司還送了員工一瓶紅酒,觸發某個機關,可以看到馬云講話的虛擬影像。那瓶酒他沒舍得喝,留到現在,當年,有人花5000塊在閑魚上收購這瓶酒。

大學的寒假,前騰訊員工李子木在中關村逛了一圈,朋友抬起手給他指點,這是微軟總部,這是新東方總部,這是騰訊,這是愛奇藝,這是百度。“我當時看了萬丈高樓,我就想這是改變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的公司。我要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后來參加騰訊某業務總裁的親自面試時,他也是這么說的。總裁哈哈大笑,直接告訴他,通過了面試。

后來他離開了騰訊,沒趕上騰訊20周年給每個員工的300股,他自掏腰包,買了100股。當時的股價五百多港幣,現在只剩下了一半。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紀念”。

而80后的大廠員工張曉,仍留著自己十年前第一次參加年會時,所買的一條黑色蕾絲裙。那時,她工資不過5000元,這條裙子就花掉了一千。但當時的她,是期待年會的,這條裙子,也是青春和時代的見證。

再看到這條裙子,她感到唏噓。年會變了,公司、行業、時代變了,打工人的心態也變了。“我覺得現在的打工人是比較務實的,不會對公司有那么強烈的感情,不會被情感綁架,你公司不要pua我,對我好,就用實際的東西表現出來,給我升職加薪,多一點福利,沒有的話就不要指望我以同樣的感情回報你,我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打工機器,就是這種心態。”

這也是打工人們面對年會的心態,降級也好,消失也罷,似乎已經沒有了情緒上的波動。只不過,如果非辦不可,正如一些打工人所祈愿的——參加年會,最好占用上班時間。

以及,“別讓我表演節目”。

(除李陽外,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第一財經:反擊滴滴外賣,美團外賣年會口號“滅餓除滴”

2.36kr:雷軍內部講話:去他的KPI,我們造機器人去了!

3.雷遞:小米年會現場曝光:雷軍何小鵬向員工送出21輛小鵬汽車

4.IT之家:阿里巴巴18周年年會獎品之一曝光:雙11清空購物車,10萬封頂

5.澎湃新聞:微信團隊今年的陽光普照獎:每人一臺頂配版iPhoneX

6.電商在線網站:阿里巴巴20周年年會直擊:歲月很暖,未來很酷

7.IT之家:阿里巴巴18周年年會今晚舉行:4萬員工聚杭州,馬云演啥成焦點

8.鞭牛士:沒有年會、福利縮水、年終獎腰斬,互聯網公司低調過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峪关市| 通辽市| 丹巴县| 乾安县| 南雄市| 武山县| 河南省| 会同县| 缙云县| 新野县| 新余市| 韶关市| 亳州市| 甘孜| 都安| 桂林市| 莱州市| 景宁| 双桥区| 永修县| 墨竹工卡县| 临武县| 依安县| 日土县| 集贤县| 广饶县| 墨竹工卡县| 长乐市| 壤塘县| 尚志市| 靖宇县| 淅川县| 宜良县| 扶余县| 锡林浩特市| 黑山县| 文登市| 吐鲁番市| 萝北县| 高淳县|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