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資本論 Tin
問界M9算是最近汽車圈熱度最高的車型之一了,上市僅7天,預定量就突破了3萬,刷新汽車行業的銷售新紀錄。
有華為inside助力,問界M9的科技含量頗有看點:無論是最新的HarmonyOS 4系統與HUAWEI SOUND卓越系列,還是依托華為的HUAWEI iDVP智能汽車數字平臺途靈智能底盤,,以及配備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與全新設計的192線激光雷達,都會讓執著于科技含量和配置的車友眼前一亮。
(圖源:AITO汽車 官方微博)
在娛樂性方面,M9也有許多賣點,一車十屏實現車內投影與露營投影,紅雙喜的車尾燈雖然實用性較弱,但緊密結合中國婚慶市場,成為一大亮點。
產品科技亮點+鋪天蓋地的營銷,M9的熱度自然水漲船高。只是,有華為加持的“問界”品牌看似穩健,其實隱藏有不少問題。
7天內預定突破3萬臺,M9的營銷策略功不可沒。
早在M9發布的好幾個月之前,有“余大嘴“之稱的余承東就在上海車展為M9爆出了“1000萬之內沒有對手”的營銷金句,不僅吸引了友商的注意,也讓眾多車友紛紛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配置才敢喊出”千萬以內最好的SUV“。
跟隨友商和車友們的注意力和質疑,華為又在M9發布前一個月主動對外曝光M9上的黑科技吸睛,例如基于最新的D級豪華SUV平臺打造,擁有更大的縱向操作空間;支持800V架構,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和更低的能耗;采用目前全球最大一體化壓鑄鋁車身,安全指數更高。
冷冰冰的黑科技曝光之外,華為同時不忘強調人文與科技的結合給足人情味。聲稱臻美水晶設計施羅德散射聲學技術首次上車,搭配AI大模型支持下的車載人工智能,實現與人的情感可視交互,拉高車友期待。
在發布會之前,M9在11月份的廣州車展上亮相,讓廣大車友近距離感受M9。
回到營銷的重頭戲M9發布會本身,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巧思。
一是發布時間設置巧妙。定在12月26日下午兩點半,圣誕節之后元旦節之前的工作日,給足了媒體和給大KOL的交付時間。
二是發布會現場展示M9遭重型卡車前后夾擊的實測畫面。用真實直觀的畫面對外展示M9的超強玄武車身,在保護用戶安全上確實做到極致。兩車夾擊之下,問界M9的ABC柱全部沒有變形,直接擊中了消費者的真實痛點。我宣布:這個X,真的讓問界裝到了。
三是那無處不在的“遙遙領先”。盡管余承東沒能直接說出那句已經成為熱梗的“遙遙領先”,但處處都在暗示,借助現場觀眾之口說出”遙遙領先”,可以說是在玩梗中互動,在互動中營銷了。
發布會當日,余承東連發9條微博宣傳M9 圖源:余承東微博
有華為和余承東的推廣助力,問界M9熱度與聲量大漲,備受關注,但同時也暴露了不少弱點:
1、去掉“含華量”助力,問界本身的品牌力是否足以支撐?這是一個問題。
2、問界M9對標理想L9喊出了“千萬以內最好的SUV”的口號,“捆綁式營銷”在獲得了噱頭和熱度的同時,注定了問界缺乏自身的品牌內核,也很難擴大用戶影響力。
3、直接引導市場將M9與L9比較,如果M9沒有太大的優勢,很容易打破消費者對問界M9的期待,造成客戶流失,甚至反向為競品輸送用戶。
顯然,這種“破壞”已經因為各種原因逐漸蔓延開來。
M9上市,華為給出了頂級營銷資源,在預熱、線上線下造勢等方面可以說是不計成本投入,先追求品牌曝光度,也符合華為的一貫作風。
但在大型新能源車扎堆上市的時候,這樣玩,需要實打實的品牌力、硬實力和高人氣。剔除華為帶來的光環,問界M9本身是否在這些方面實力超群,真的如某些口號所言“完全搞崩了理想” “壓著理想打”?不妨看看實際表現。
先看聲量。
在汽車高管都活躍的微博社交平臺上,問界巧妙地借了一波“微博之夜”的流量。作為微博之夜的紅毯展車,M9與明星的合影收割了一波大曝光。贊助品質劇《繁花》,也拉近了M9和用戶距離,進行了一波精準投放??上У氖牵瑖@問界M9展開的話題討論仍然只有諸如“問界M9發布華為十大黑科技”、“華為發布問界M9”等與華為強相關的話題,曝光雖有,卻沒能將大范圍的關注和討論持續發酵。
圖源:騰訊視頻《繁花》截圖
對比理想L9在微博陣地的宣發,先是李想喊出“500萬以內最好的SUV”引爆話題,另有“移動的家如何做到極致”、“消費時你要面子還是里子”、“國產激光雷達是什么水平”和“新勢力能平替豪華車嗎”等與消費者相關度高的話題持續霸榜微博熱搜,引發大量的用戶自動討論。
而在主打真誠分享的小紅書陣地,理想L9的討論熱度高達11W+,問界M9的討論才達到1W+,其中還有不少是關于問界M9缺點的聲音。問界AITO品牌本身在小紅書的聲量也很小,粉絲體量不到1w,相關KOL投放量也很少。
圖源:AITO汽車、理想汽車小紅書官方
流量更大的抖音平臺也是如此,理想L9相關視頻,最熱門的一條點贊量已經突破100w,而有關問界M9的視頻最高點贊量還不到10w。
鋪天蓋地的營銷下,M9的聲量并不低,但無論是討論量和話題度,都低于理想L9。
再看口碑。
整理了小紅書、微博、公眾號上來自用戶的聲音,可以發現:大家比較認可M9的科技創新、華為品牌光環,但在價格、品控、營銷、體驗等方面也有不少吐槽之聲。
有覺得價格不值的:“M9溢價太高,與理想L9的用戶體驗差別不大,直接貴幾萬的價格。”
有疑問品控的:“營銷拉滿,品控和機械素質如何有待時間檢驗?!?/p>
有不喜歡品牌拉踩的:“大規模投放抹黑各種友商,就不好好競爭?!?/p>
有對營銷和實車感到落差的:“看完實車后,冷靜了很多,一直以為的天仙美人原來只是村里的普通大姑娘,只是村里人都在夸她而已?!?/p>
有對體驗不滿意的:“空間表現還可以,僅限于還可以,副駕駛儲物箱反人類,把東西放進去,不后移根本拿不出來,但后移就會頂到投影幕布導致變形?!?/p>
……
不一而足。
雖然這些聲音對于問界M9來說,還不構成致命問題,但也多少影響了M9的口碑。
你如果問華為是否有提前預期和應對口徑?或許借某電視劇的名場面可以解釋:苦果亦是果。黑紅也是紅啊,既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那么不如讓討論量來得更大些吧。
如何真正占領用戶心智,這個問題仍值得問界深入思考。
最后看看實打實的數據。
問界M9既與理想L9進行“捆綁營銷”,兩方的表現又如何呢?
2023年理想L9已賣出超過15萬輛。
也有傳言稱,因為問界M9智駕的避障精彩時刻不斷發酵,M9在25天內訂單突破5w輛。
有媒體從價格、尺寸、動力、續航、智駕系統等方面進行了無死角比對,雙方各有千秋,M9在動力性能、續航歷程方面稍勝一籌,而理想L9在城區智駕的廣泛覆蓋等方面更有優勢。差別不大的用戶體驗,喊出貴幾萬的價格,確實讓潛在消費者在是否購買上更加理性。
此外,我們可以從股市中發現一些線索:問界M9的發布對生廠商賽力斯來說,本應是重大利好。可惜的是,它并沒有提振賽力斯的股市表現,賽力斯股價仍保持持續下跌趨勢。
圖源:塞力斯股票K線截圖
綜合聲量、口碑、數據幾個方面,可以看到:品牌集中曝光、投放帶來話題和噱頭后,并沒有吸引更多人持續關注、討論、體驗;同時,品牌口碑,企業提振,也并未達到大家的預期。
可以說,沒有華為在技術和品牌方面的助力,M9不可能繼新M7之后再次成為爆款,AITO問界也不可能這么快獲得這么高的行業地位。
不過對于合作方賽力斯而言,有一個強大的隊友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問界的合作模式是華為與賽力斯共同制造,華為主要負責的是軟件與渠道方面,賽力斯則主要負責車輛的制造。
如果25天訂單突破5w為真實數據,賽力斯某種程度上陷入了新的泥濘:
首先,對賽力斯交付能力的大考。根據問界汽車的交付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問界新M7已完成交付2.7萬輛。從該數據來看,賽力斯距離完成10萬大定訂單交付仍有較大差距。也就是說,問界新M7和M9需要盡快補齊激增的產能缺口,盡可能縮短交車時間,這樣才能在競爭對手們的圍追堵截中,拿到更多訂單量。
同時,用戶是否經得起等待?在接下來是否能夠在產能危機中保持較好的訂單留存率,也成為一次嚴峻考驗。
其次,賽力斯的背景也可能讓M9面臨品控問題。賽力斯的前身是東風小康,小康早期是制造微卡、面包車,一下子要從幾萬塊的車型升級到制造30萬級別的車型,對于小康汽車來說,在生產質量和工藝水平上無疑是個挑戰,一不小心,就可能是“這里水太深了,怕你把握不住?。 ?/p>
最后,傳統車企的背景也讓賽力斯在營銷上有些吃力。雖然有華為“包辦”,但賽里斯的配合不算漂亮,常常給人一種站在互聯網傳播的大門前縮手縮腳的感覺。
問界M9的尷尬,在于:產品力與競品相比沒有明顯優勢,營銷相對競品沒有更加亮眼,品牌力方面更缺乏自身內核。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勝出?
或許,對于問界M9來說,需要少一點對華為的依賴,在制造和品牌建設上多花功夫,才能在廝殺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