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麗 詩 詩
今年以來,國際大牌在中國市場接連失利。然而,在2023年的尾聲,原本盡顯一片沉寂的國際品牌們,接連打響了科研創新的槍聲,憑借著一個個創新性研究成果帶來了新的驚喜。
以歐萊雅、資生堂為首,國際品牌從新的靶點通路出發,充分利用前沿的生物學概念,亮相了各自的新成分。其中,也有部分理念因為過于先進,遭到了大眾的質疑和批判。
那么,以科研能力為傲的國際大牌們,能否讓這些前沿成分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接受?還是會延續“衰退之態”?本期原料新品將帶大家一睹大牌新成分的“真面貌”。
作為明星成分“制造機”的歐萊雅,每逢發布重磅科技,都會成為話題中心。近日,歐萊雅在社交平臺上宣布了一項最新科技突破:一種可以有效激活NAD+的全新成分Blackbiosis。這項科研成果再次引起熱議。
作為一種生物技術成分,Blackbiosis在成分表中的名稱為“出芽短梗霉發酵產物”,目前已經被應用在高端抗衰線蘭蔻黑金系列當中,并且歐萊雅為其申請了“ABSOLUE BLACKBIOSIS ”的注冊商標。
相比于其它發酵物模糊不清的作用機理,Blackbiosis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可以提高年輕因子“NAD+”在體內水平,從而為皮膚細胞提供更多的能量。
據歐萊雅高級研究部負責人PEGGY SEXTIUS博士和長續科學研究專家SYBILLE JAGER介紹,NAD+是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簡稱,這是一種機體自然生成的輔酶,對人體細胞的功能至關重要。
然而,人體內NAD+的含量會隨著年齡、壓力、睡眠或運動不足、不良飲食等因素而降低。因此,在前沿科學界,調節體內NAD+水平,已成為人類對抗衰老、恢復健康與活力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而在化妝品領域,與NAD+存在密切聯系的成分也有很多,包括常見的煙酰胺、“抗老藥”NMN、肉豆蔻醇煙酸酯等。
在長壽科學領域,歐萊雅擁有約12年的研究歷程,而新成分Blackbiosis在體內外測試中均呈現了出色的抗衰功效。研究表明,Blackbiosis在濃度僅為0.5%時,就能提高27%的NAD+的生成,加快皮膚新生速度,屏障功能增強。
總體來看,Blackbiosis的功效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①保持細胞能量,讓皮膚穩定地再生。②激活細胞自凈自噬功能,清除掉皮膚內的有害細胞,并在自噬時將部分有害細胞回收。③抗氧化。④加強皮膚屏障的自我修護和抵御功能,讓屏障功能更完整和健康。⑤調節蛋白質的生成和降解,維持皮膚內的蛋白穩態。
歐萊雅在官方視頻中提到,對比玻色因、視黃醇、勝肽等在內的抗老巨頭成分,Blackbiosis的抗衰更具革命性,因為其從分子途徑影響生物體的壽命和健康。
同屬于歐萊雅旗下的另一個護膚品牌理膚泉,也于進博會上首次亮相了新的抗衰科技——光塑抗老科技REGENAMIDE-22 ,并且應用在了理膚泉新品賦活修護面霜(俗稱“光電霜”)中。
據了解,該科技主打多維度改善皮膚老化。功效測試中,賦活修護系列在22項皮膚年輕化和膚質指標中都表現出顯著的改善效果。
事實上,從組成來看,REGENAMIDE-22并非由新成分組成,該技術的主體是把3個成分:玻色因PRO、煙酰胺和B5以適當配比進行科學復配,形成一個新的成分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歐萊雅往抗皺方向發力的最新的技術,REGENAMIDE-22宣稱可以從源頭激活6種膠原蛋白(1型膠原、3型膠原、4型膠原、7型膠原、17型膠原、膠原纖維),發揮出抗皺緊致的功效。
其中,以17型膠原和膠原纖維為代表的支撐型膠原,與表皮角質細胞更新存在緊密的聯系。17型膠原主要存在于真皮表皮連接DEJ上,研究表明,隨著年齡增長,17型膠原的基因表達量會逐漸下降,從而加速衰老進程;而膠原纖維則是真皮層中的重要支架,也是皮膚保持彈性的根源所在。
在具體的作用機理上,Regenamide 22可以通過促進α-SMA(α-平滑肌肌動蛋白)在皮膚中的含量,基于皮膚細胞自發修復更多的動力,再促進17型膠原、膠原纖維等6大膠原的自主生成,反映出抗皺的功效。
此外,Regenamide-22還能夠提升絲聚蛋白含量,有效促進屏障恢復;同時,該科技能夠抑制應激因子IL-8、IL-1α、PGE2等炎癥因子,讓皮膚狀態更加穩定。除了滿足日常修護維穩之外,更適用于醫美術后的加速修護以及放大醫美功效的作用。
國際大牌通常被認知為行業內的科研標桿,然而也有少數品牌在偽科學的命題上翻車。
近日,LVMH旗下高端美妝品牌嬌蘭在旗下的高端面霜產品“Orchidée Impériale Gold Nobile(御庭蘭花金致煥采面霜,售價為6100元/50ml)”中宣稱應用了“量子生物學”(又名:光子抗老科技)科研成果,這款“量子面霜”引發了爭議并登上熱搜榜。
截圖自電商平臺Nordstrom
根據產品的官方宣傳頁面,嬌蘭與帕拉茨大學生物光子學專家的合作研究發現:皮膚細胞會散發生物光子微光。換句話說,基于量子生物學,活細胞除了分子之外還會發射更小的粒子、光子或 UPE(超弱光子發射)。
而這種發光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影響著肌膚年輕態。對此,嬌蘭首次研發出新生物光子抗老科技,作用于年輕細胞的生物光子級微光顯著提升肌膚年輕態。
事實上,所謂的光子抗老科技主要由面霜中的蘭花提取物實現。
據稱,嬌蘭的蘭花研究中心Orchidarium 經過20年的研究,從30,000個品種中鑒定出一種具有非凡功效的蘭花:金釵蘭花。這是一種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特有品種,其具備顯著的抗氧化效果,能夠結合多種光合作用機制將太陽光轉化為生命能量,且花瓣擴散的光線比普通白蘭花強 68%,幫助肌膚恢復年輕光彩。
從理論來看,量子生物學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研究領域,而非偽科學。俄國科學家Gurwitsch于1923年就發現了細胞發射UPE 的現象,直到20世紀60年代開發出了正確檢測生物光發射的方法。
在護膚品中,以抗氧化作用影響細胞的發光機能,似乎并非完全不可能實現。只不過,量子生物學目前仍處于理論和實驗基礎研究階段。比如,該理論能夠解釋生物在量子層面的光合作用或候鳥遷徙等現象,但在其他范圍所記載的研究少之又少。
受此影響,更多人認為嬌蘭的量子面霜僅僅是一個新的營銷噱頭。對于嬌蘭給出的這些科學說辭,不少網紅用戶在媒體上曝光并批評該新品所提出的“量子”理論。一些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也在質疑嬌蘭的使用“量子生物學”護膚的科學性。
在抗衰護膚領域,很多耳熟能詳的成分都基于皮膚的不同生理層起效。今年10月份,資生堂中國舉辦首屆“資研日”科研發布會,介紹了資生堂集團針對基底膜的重磅研究成果及突破性肌膚抗老專利成分新肌酮。
作為“表皮干細胞的家”,基底膜位于皮膚表皮和真皮之間,對于皮膚保持年輕、健康狀態發揮至關重要作用。從結構來看,基底膜由膠原蛋白(IV、VII、XVII)、層粘連蛋白、巢蛋白、整合蛋白和基底膜蛋白聚糖等多種特定的細胞外基質蛋白緊密編織而成;其中聚集的表皮干細胞,是皮膚能夠不斷生成新的角質細胞,替換老化和受損細胞,從而保持年輕的原因。
2010年前后,資生堂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基底膜老化和損傷的兩大“罪魁禍首”是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乙酰肝素酶。它們專門分解破壞基底膜中的結構蛋白層粘連蛋白-511(Laminin-511)和基底膜蛋白聚糖(Perlecan),從而影響多種生物學功能的正常運作。
在這些研究基礎上,資生堂的最終開發出新肌酮(化學名稱為:1-(2-羥乙基)-2-咪唑烷酮),證明了這種分子能對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乙酰肝素酶同時發揮高效的抑制效應,從而有效保護基底膜完整。
新肌酮(化學名稱:1-(2-羥乙基)-2-咪唑烷酮)
體外實驗結果顯示,<0.01%濃度的新肌酮就能令基質金屬蛋白酶-9的活性降低到約1/3,令乙酰肝素酶的活性幾乎降低為零。
此外,進一步開展的臨床測試也證實新肌酮能有效幫助受損的皮膚基底膜修復和重塑,并增加活性表皮干細胞的數量,這意味著肌膚新生能力增強,老化趨勢得到逆轉。另有臨床結果表明,新肌酮具有源頭抵御皮膚老化的出眾能力,其效果不亞于經典的抗老“三巨頭”玻色因、A醇和勝肽。
據報道,新肌酮成分將應用于資生堂旗下多個品牌的產品開發,在中國市場,率先使用該成分的品牌是歐珀萊,其含有新肌酮成分的恒久肌活修護精華露(別稱:黑精靈)現已上市。
據花王官網12月25號的報道,花王公司最近的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酸是皮脂分泌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可能會對皮膚的屏障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皮膚干燥。針對這個發現,花王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利用羥丙基纖維素(HPC)的特性來選擇性地捕獲和減少皮膚上的不飽和脂肪酸。
為了闡明皮膚屏障功能的影響要素,花王通過志愿者實驗,測試了經表皮失水量(TEWL)、角質層中的水含量、皮脂分泌量等指標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功能降低和角質層含水量減少,而皮脂分泌較少的受試者組沒有表現出這種相關性。這表明,影響皮膚屏障功能的不僅是皮脂的量,而且是皮脂質量(即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并且,通過降低角質層的含水量可以對皮膚產生負面影響。
截圖自花王官網
因此,花王想要尋找減少不飽和脂肪酸的方法,同時維持皮脂的正常保濕功能。他們決定使用一種選擇性膠凝和捕獲不飽和脂肪酸的技術,將皮脂中含有的各個成分與多種聚合物混合,觀察凝膠化現象。
最終研究發現,某種類型的 HPC 會選擇性地與皮膚中含有的油酸(OA)發生凝膠化,當其加工成易溶于水時,可以有效地捕獲更多的油酸。此外,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HPC與油酸形成的膜具有獨特的海綿狀結構,通過使用這種技術,可以有效地抑制不飽和脂肪酸與皮膚的接觸,從而減輕其對皮膚的不利影響。
以上為本期原料新品的全部內容。可以發現,國際品牌們對真理的追求,往往伴隨著相當多意想不到的曲折。事實上,尋找科學和營銷之間的一桿天平,品牌必然會面臨更多的挑戰。我們也期待這些品牌未來還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