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胡振明
合康新能(300048.SZ)2023年經營業績預計出現大額虧損。
1月22日晚間,合康新能披露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度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5億元至-2.4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72億元至-2.27億元,兩項均出現大額虧損;此前的2022年度,合康新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564.33萬元和2001.20萬元,均為正數。

在業績預告中,合康新能對其2023年度業績變動的原因做出了說明,認為受多種因素影響。合康新能于2023年下半年調整戰略布局,聚焦核心業務,對非主營業務逐步進行關停并轉,加強高低壓變頻器自研自產業務、戶用儲能自研自產業務、分布式光伏EPC三大主營業務的能力構建與市場拓展。
2023年7月,合康新能新設了合肥子公司,在第四季度,公司開辦、人員招聘、人員薪酬等管理費用投入增大,增加了費用開支;另一方面,分布式光伏EPC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合康新能的整體業務結構發生變化,綜合毛利率有所下降。
合康新能認為,其加大研發投入也影響了2023年度業績。2023年9月,合康新能設立蘇州研發基地,加大投入研發測試設備及實驗室設施,研發費用及管理費用大幅增長;2023年第四季度,合康新能加大投入新設備及改造原生產制造設備,費用投入增大。
2023年上半年戶儲海外主要市場需求端發生較大變化,行業渠道庫存高企,國內廠家加大終端去庫存力度,推廣促銷投入及降價力度加大。對此,合康新能表示,由于其前期采購其他廠家戶儲產品進行對外銷售,其備貨周期長,庫存風險較大;第四季度其果斷對以往采購的戶儲庫存進行折價清理出售,影響當期利潤。
裁員或也對合康新能2023年經營業績產生影響。合康新能在業績預告中披露,第四季度其針對高低壓變頻器業務的人員組成結構不合理,進行組織精簡及人員優化,增加了人員優化費用支出。組織精簡及人員優化很可能包括裁員。
此外,第四季度合康新能對SVG業務徹底關停,出售了SVG生產設備及已備原材料,導致損失;合康新能認為其2023年的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1300萬元。
在合康新能披露的2023年三季報中就已經能夠看出其今年經營業績欠佳。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9.92億元,同比增長2.10%;雖然收入增長,但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530.39萬元,同比下降了2204.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后凈利潤為-3605.43萬元,同比大幅下滑5800%。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2023年度業績預告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85億元至2.40億元,前三季度已經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得還不算多,第四季度的虧損或在1.5億元以上,是全年虧損最多的一個季度。
2023年前三季度的虧損也超過2022年全年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64.33萬元。實際上,自從2020年度合康新能歸母凈利潤巨虧5.15億元之后,不管是2021年度的盈利5025.90萬元還是2022年度的盈利2564.33萬元,均難以補償此前的巨額虧損。2023年前三季度虧損且全年業績預計大額虧損,也讓合康新能的經營業績顯得“一蹶不振”。
截至2023年9月末,合康新能的第一大股東為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何享健。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美的集團(000333.SZ),間接控股股東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合康新能是何享健通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控制的上市公司之一。2020年上半年,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通過受讓股份和受托股份表決權委托而“入主”合康新能,由此“美的系”新增一員。
合康新能主營業務包括高端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三大板塊。其中,高端制造業務主要產品包括高壓變頻器、低壓變頻器等;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光伏EPC業務、戶用儲能業務;節能環保業務主要是垃圾填埋氣利用及垃圾綜合處理、工業余熱余能利用、難降解污水處理、工業節能改造、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等領域相關解決方案,以及光伏電站運營發電業務。
近年來,合康新能的高端制造業務收入占比均保持在第一位,是營業收入的最大來源,不過出現占比下降的跡象。2021年和2022年合康新能的高端制造業務收入分別為9.80億元和9.5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1.35%和66.85%,不管是收入金額還是比重,2022年度均呈現下滑。

2023年上半年,合康新能的高端制造業務收入為3.63億元,和上年同期的4.50億元相比,減少了19.45%,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72.77%下降至50.21%。正如2023年業績預告中合康新能所述,于2023年下半年調整戰略布局,聚焦核心業務,對非主營業務逐步進行關停并轉。這一調整究竟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