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App
在宣布終止對莫桑比克11682鋰礦項目的投資后,華體科技(603679.SH)1月22日一字跌停。1月23日,華體科技再度跌停,截至收盤報12.72元/股,市值20.76億元。
與終止交易公告同時發出的還有對上交所監管函的回復。此前,華體科技公告顯示,該投資活動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12.17%。盡管交易已“告吹”,但在回復中,華體科技仍稱,收益測算中已合理考慮到多種風險,并對其進行合理的估計,其認為在假設條件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項目收益測算較為合理。
在照明行業景氣度不高,并且前兩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主營業務為照明的華體科技在2023年新開拓了鋰電池銷售業務,由此,2023年前三季度,華體科技增加確認收入7284.67萬元,帶動其營收大幅增長。
華體科技在上述回復中表示,公司仍需要尋找新的轉型方向、新的業務突破口以提高盈利能力。對于此次終止收購事宜及未來轉型方向,時代財經致電華體科技,截至發稿未能取得聯系。
鋰礦投資“告吹”
在華體科技終止收購鋰礦的同時,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一路下跌的碳酸鋰價格近日有了企穩的痕跡。
1月17日至1月22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市場)報價均為9.60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華東市場)報價則自1月9日以來一直穩在8.80萬元/噸。
“預計碳酸鋰價格將會在2月真正止跌”,1月22日,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鄭曉強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碳酸鋰價格還在小幅下探的過程中。
“碳酸鋰價格目前主要是由于下游需求較弱導致小幅下跌。短期內看,一季度普遍是鋰電產業的需求淡季,再疊加部分需求訂單在1月提前兌現,預計碳酸鋰價格將會在2月真正止跌,在3月經歷小幅震蕩,4月份隨著下游補庫生產需求逐漸反彈”,鄭曉強表示。
此前,在碳酸鋰價格跌破10萬元/噸之際,華體科技公告,擬通過控股子公司華體國際能源(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體國際能源”)以300萬美元認購莫桑比克KYUSHU RESOURCES,SA(以下簡稱“九州資源公司”)新增注冊資本57萬莫桑比克梅蒂卡爾(莫桑比克法定貨幣),后續還需投入1000萬美元。
公告稱,增資完成后,九州資源公司的注冊資本變更為67萬莫桑比克梅蒂卡爾(莫桑比克法定貨幣),其中華體國際能源的持股比例為85%。
九州資源公司是莫桑比克注冊的全資外資公司,負責運營莫桑比克境內的鋰礦關聯項目,擁有莫桑比克11682項目鋰礦100%權益。
據京秀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出具《莫桑比克11682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1682項目礦區共含礦偉晶巖25條,預估333氧化鋰礦石量520.22萬噸,平均品位0.76%;334氧化鋰遠景礦石量124.06萬噸,平均品位0.91%;333+334合計礦石資源量644.28萬噸。
華體科技曾表示,取得九州資源公司控股權后,將根據項目進展的實際情況及市場行情,購買固定資產及礦山開采,或委托第三方專業公司進行開采。
收購公告發出后兩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華體科技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核實并補充披露本次交易的相關信息。然而,華體科技對該監管函的回復,卻是與終止認購的公告一同發出。
華體科技認為,對莫桑比克鋰礦的投資能獲得可觀的收益。根據上述可行性報告,在碳酸鋰價格不出現大幅波動及11682項目達到完全產能后,預計營收可達1.04億美元,利潤總額為4558.4萬美元,投資活動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12.17%。
但1月19日,華體科技公告稱,基于雙方對鋰礦項目開發方案的重要條款無法達成一致以及對交易本身的各項潛在風險評估,公司決定終止本次交易。
目前,華體國際能源尚未與九州資源公司簽署認購協議,公司也未支付相關認購價款。
布局鋰電,扭虧為盈
華體科技主營業務為照明方案設計、產品研發制造、工程項目實施、物聯網智能管理維護等。近兩年,華體科技持續虧損。2021年其營收5.90億元,歸母凈利潤為虧損5481.72萬元;2022年其營收4.33億元,歸母凈利潤為虧損7622.79萬元。
盡管已經終止對莫桑比克11682鋰礦項目的收購,但在照明行業景氣度不高,并且前兩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華體科技仍表示,公司需要尋找新的轉型方向、新的業務突破口以提高盈利能力。
2023年,華體科技的盈利狀況有所好轉。前三季度,其營收為4.99億元,同比增長63.08%;歸母凈利潤為5795.81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2023年由于新開拓的鋰電池銷售業務,華體科技增加確認收入7284.67萬元;此外,公司智慧城市系統集成業務(成都智慧綠道項目)于2023年結項,確認收入約7501.70萬元。
在鋰電板塊嘗到甜頭的華體科技,這次延展對上游鋰礦的投資并非一時興起。
2022年,華體科技開發了智慧路燈搭載的充電儲電一體化設備——青青儲充,開始涉及鋰電池業務;2023年3月,華體科技與深圳市昭文實業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四川華體綠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華體科技控股55%,以下簡稱“華體綠能”),從事鋰電池銷售及相關業務;2023年8月,華體科技又與深圳卓凡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四川華體鋰能能源有限公司(華體科技控股55%,以下簡稱“華體鋰能”),主要從事鋰礦石采選及銷售業務,開始向鋰電上游拓展業務。
華體鋰能成立后,開始從尼日利亞進口鋰礦原石,首批礦石通過海運于2023年10月到達上海港,并經內河運輸至江西九江完成了選礦及銷售。2024年1月5日,華體科技回復投資者表示華體鋰能已實現鋰精礦銷售。
盡管華體科技通過華體綠能、華體鋰能實現了對鋰電產業鏈上中游的擴展,但目前華體綠能、華體鋰能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尚未實現盈利。此前公司也無境外投資經驗僅初步具備從事鋰礦采選業務所需的銷售、加工能力與經驗。
華體科技表示,為提高自主可控資源布局,公司管理層及技術人員、勘探人員于2023年兩次前往莫桑比克,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考察,與交易對手方九州資源公司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
時代財經注意到,盡管中資企業“熱愛”赴非洲買鋰礦,但目前上市公司中,直接在莫桑比克從事鋰礦開采業務的還是較少,主要集中在津巴布韋、剛果(金)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