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妤涵
近年來,大灣區的建設激情澎湃,目前已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區經濟總量已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正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進一步邁進。
建設城市群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加速城市之間的融合,僅隔著一條深圳河的香港與深圳之間的融合,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命題。
隨著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跨境交通基建陸續落成,再加上去年年初深港口岸的全面恢復通關,香港居民“北上”趨勢越來越明顯,深港“一小時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
數據顯示,2023年北上的香港居民有5334萬人次,占整體出境比例達74%。按2022年底香港人口733萬人測算,2023年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除了居民“北上”,經濟和商業的“北上”傾向也愈發顯著。
澳洲會計師公會去年12月對香港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近4成的受訪者計劃未來三年在中國內地拓展業務,看好內地的經濟發展形勢。
盡管越來越多的港企順應趨勢投資內地,但早有一眾港企出于愛國情懷和前瞻性戰略眼光,在大灣區概念提出之前就布局內地,投身灣區城市建設之中,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世界。
予城新蘊,深港融合正當時
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被首次提出,而在此之前,新世界中國早已開啟了大灣區的前瞻布局。歷經多年耕耘和積淀,新世界中國今年終于在深圳迎來收獲期。
著力打造與經營綜合體項目,一直是新世界中國的優勢。位于前海自貿區桂灣片區核心的周大福金融大廈,已在2023年年底全面啟用,目前進入招商階段,作為新世界中國在深圳第一個落成的綜合體項目,新世界中國傾注了許多心血。
除功能空間的價值打造外,還融合了許多細致、可持續的現代商業發展元素,在落成以來已獲得多個國際獎項。
在設計上,項目以“金融峽谷”為概念,由建筑樓高分別為約200米的北塔和約120米的南塔地標性雙子塔辦公樓組成,未來也將成為前海的地標性建筑,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日,前海戰略定位再升級,隨著產業擴容,前海周大福金融大廈此時亮相,為越來越多優秀企業聚集而來提供了一個扎根發展的“巢”,筑巢引鳳,深港融合正當時。

而位于南山區的K11內地首個旗艦項目——K11 ECOAST也將在今年年底開業。這是K11內地首個旗艦項目,是新世界集團暨香港K11、K11 MUSEA和廣州K11之后大灣區布局的第四個K11。除延續以往K11品牌的 “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外,新世界中國也在K11 ECOAST的外形設計上,注入了深圳這座城市的靈魂,將“予城新蘊”發揮到了極致。
“行駛在世界的海洋上,過去我們可能不得不用別人的船。但到了今天,改革開放已有40多年,現在的中國人已經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船跟別人一樣走在世界的海洋上,我們有這樣的底氣,也有這樣的實力”,這是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新世界中國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對K11 ECOAST設計的要求。

高質量發展,走得有底氣看得更長遠
在堅定地看好房地產行業長期發展的背景下,新世界中國也一直倡導高質量發展導向下的長期主義。
新世界中國之所以能夠在行業逆周期下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底氣的由來源于其多元生態圈。
除商業和地產板塊外,在金融、科技、健康、文化等多個領域都能看見新世界的身影。新世界集團旗下的醫療健康品牌Humansa仁山優社目前已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在廣州和深圳將運營超35家診所;新世界集團攜手周大福教育集團,引入國際教育資源在廣州創辦學校,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少年提供新時代國際化教育解決方案......
一系列生態圈項目的問世,為新世界所在的每個城市增添了藝術、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新彩,無論是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還是增進社會效益,在與城共進的道路上,新世界的眼光都更為遠大。
此外,新世界也與許多優質企業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比如K11 ECOAST項目就位于新世界與招商蛇口一同開發的太子灣地塊,與國央企的強強聯手,也讓項目的推進更有保障。
香港地產業已經走過了超50年,經歷過競爭篩選與淘汰,也經歷過多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積攢起港資獨有的經驗與特性。背靠新世界集團,新世界中國憑借港資的經驗與優勢,靈活走通了高質量發展之路,物業采取一半出售一半自持的模式,為公司的經常性收入帶來了穩定的增長動力。在現金為王的當下,這也成為新世界中國最好的實力展現。
2023財年,在行業銷售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新世界中國依舊實現了平穩的業績表現,整體物業合同銷售金額達151.3億元,其中凈利潤更是超過了25億元,以大灣區及長三角對業績貢獻最大,超過94%。
穩健的經營,也讓新世界在行業到達增量市場天花板后,有底氣去探尋像城市更新這樣,更考驗企業綜合實力的新業務增長模式。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中村面積達到2.2億平方米,占整個城市總量超40%,是目前國內城市更新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但特殊的城市屬性也對開發商提出了更高更體系化的要求。
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開發是改造的核心命題,這一點與新世界中國一直以來的發展策略高度吻合。
2022年,新世界中國戰略性獲得的龍崗188工業區項目開工,從獲取項目到開工建設,前后僅約一年時間。項目規劃超90萬平方米,將引入有機互聯的開發理念,建成后將成為深圳東部最具代表性的標桿大型綜合體項目,預計將在今年的第四季度推向市場,也是新世界中國在深圳亮相的首個城市更新項目。

新世界中國在深圳多個區域的城市更新已有布局,除龍崗188工業區城市更新項目外,還有西麗新圍工業區和光明光僑食品廠改造項目。截至目前,新世界中國在深圳的投資總額已超過500億人民幣。2024年是新世界中國全面發力深圳市場之年,新世界中國也將為世人展現“世界美學的深圳表達”。
40年深耕,新世界堅定看好內地市場
看似低調的港資房企新世界,其實一直在持續投資內地市場。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新世界就作為首批港資企業,率先進入廣州,投資開發了中國首個合資酒店——廣州中國大酒店,開創了內地五星級合資酒店的先河,隨后又相繼開發建設了珠江電廠、北環高速公路等項目,投身廣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在同一時期的香港,新世界憑借一腔愛國情懷,選擇獨資興建香港會展中心,用22個月的時間建成完工,使其成為1997年香港談判回歸時的場所,見證了五星紅旗和和香港特區區旗一同升起在香港的上空。
而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中,許多外來投資者對中國都望而卻步,新世界中國卻力排眾議再度投資廣州,打造了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如今已然成為廣州的地標性建筑,見證了這座城市十幾年間的飛速發展。
2016年,隨著內地房企的崛起,港資房企在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光環有所淡化,因此一部分香港房企開始扎堆拋售內地項目,套現遠離。而新世界中國不退反進,在經過短暫調整后,將目光錨定大灣區,進軍廣州和深圳。
2021年初更是將總部從香港搬至廣州,持續聚焦、投入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之中。過去幾年間,新世界在整個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投資已經超過2000億元。
“我們看好中國的發展,將一如既往地參與內地發展建設,堅定不移地投資祖國”,黃少媚女士如是說。
目前,新世界在內地的土地儲備總樓面面積約480萬平方米,當中約六成位于大灣區及長三角地區核心都市圈。布局高能級城市一方面確保了新世界在行業下行周期下抵御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新世界有望在樓市銷售修復態勢延續下,優先受益。
生于香港,長于祖國騰飛的天空之下,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之中,新世界中國也一路見證著大灣區的成長。放眼未來,新世界也將隨著整個大灣區的交融,通過多元業務、多點開花等發展模式在向大灣區以及世界展現出行業逆周期下港企的卓越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