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韓文靜
2024開年,瑞幸與茅臺又搞事情了,不過這次不是拿鐵,而是巧克力。
1月22日,瑞幸推出新品“龍年醬香巧克力”,據了解,“醬香巧克力”每杯都含有貴州茅臺酒,但不含咖啡。
從新品上市首日的表現來看,無論是社交平臺的聲量還是產品銷量,都比不上此前火爆全網的醬香拿鐵。線上,關于醬香巧克力的討論熱度一般,全網刷屏的盛況不復;線下也并未出現大排長隊、“爆單”的火爆場面。
有行業人士表示,相較于茅臺品牌本身的號召力,以及以往聯名產品引發的熱烈討論,本次“龍年醬香巧克力”顯得有些“低調”。
去年9月,瑞幸與茅臺首度聯名推出的“醬香拿鐵”,上線當天醬香拿鐵單品首日銷量突破542萬杯,單日銷售額突破1億元。相比之下,“龍年醬香巧克力”這款新品,至今還未公布銷售情況。
在醬香拿鐵爆火之后,瑞幸想要再次創造出一個流量神話,試圖延續此前榮光。暫不論消費者對于這款產品買不買賬,單從業績表現來看,瑞幸近乎已實現了“大翻身”。
聯名助攻,“帶飛”瑞幸業績
在醬香巧克力上市當日,瑞幸還開啟了贈送代言人小卡活動。其中,就包括購買兩杯龍年醬香巧克力,贈送一張易烊千璽小卡盲盒;買三杯,贈送兩張易烊千璽小卡盲盒。
相對于咖啡,巧克力飲品的受眾較為小眾,這次新品推出的熱度顯得有些“低調”,即便有贈送小卡活動加持,但多家門店暫未出現大面積爆單、售罄的情況。
在新產品上市當天,社交平臺上甚至一度出現了質疑。“用的杯子都沒有獨立款,而是直接拿醬香拿鐵的杯子。”有網友表示,瑞幸短期內再次推出類似風味的產品,很有可能是為消庫存。
茅臺的內部人士表示,新上市的“龍年醬香巧克力”并非新聯名,而是茅臺與合作企業瑞幸開發的醬香拿鐵系列產品的延續,是對原有產品的再沉淀。
即便否認了新聯名,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此前瑞幸咖啡在跨界聯名的事情上可謂是嘗足了甜頭。
去年9月,瑞幸咖啡和貴州茅臺聯名推出的“醬香拿鐵”,迅速刷爆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單日銷售額破億,火爆程度讓這款跨界產品一直供不應求,處于“斷貨”狀態。
社交平臺上,#茅臺瑞幸醬香拿鐵#、#年輕人第一杯茅臺#等產品相關話題引發消費者圍觀和社會面的討論,輪番霸屏熱搜。
聯名,正在成為瑞幸的流量密碼,也在一定程度上帶飛了公司的業績。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推出12款現制飲品,其中,與貴州茅臺聯名的醬香拿鐵刷新瑞幸咖啡單品紀錄,首日銷量542萬杯,單品銷售額突破1億元。
根據瑞幸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瑞幸月均交易客戶達到了5850萬,較去年同期的2510萬翻了一倍還多。
從表面來看,一款現象級的產品足以帶動門店新客流增長,但瑞幸“翻身”的內因更值得探尋:一方面,近些年來,一直做全直營模式的瑞幸走起了加盟店戰略,帶動用戶規模迅速擴張;另一方面,公司一改過去高舉高打的裂變拉新路線,將目光瞄準存量用戶,尋求用戶沉淀,挖掘深度價值。
財報提到,2023年三季度,瑞幸咖啡凈新開門店2437家,環比二季度末增長22.5%。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瑞幸共13273家門店,包括8807家自營門店和4466家合伙人門店。
同樣上演了“狂飆”的,還有瑞幸營收數據。
財報顯示,2023年三季度,瑞幸咖啡實現營業收入72億元,同比增長84.9%;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利潤為9.62億元,營業利潤率為13.4%。
對比同行來看,2023年,“野蠻”生長的瑞幸,打敗了星巴克中國。
2023年上半年,瑞幸咖啡的門店數量首次超過星巴克,2023年二季度,瑞幸咖啡當季營收也首次超過星巴克。財報數據顯示,瑞幸在二季度收入62.01億元,而星巴克中國在第三財季(4月3日至7月2日)收入8.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98億元。
從2019年虧損,2021年減虧,2022年盈利,僅僅三年,瑞幸就完成了自我救贖。如今,瑞幸更是坐上了咖啡行業的頭把交椅,再次刷新了消費者、同行以及投資人的認知。
“狂飆背后”,難以高枕無憂
種種數據表明,瑞幸的戰斗力,似乎更強了。
在過去的2023年,現制咖啡行業的價格戰如火如荼,9.9元、8.8元的“大單品”成為主流。除了大家熟悉的瑞幸與庫迪之外,挪瓦咖啡、Tims天好咖啡等都上架了9.9元產品。
一直以來,“低價”戰略都在瑞幸咖啡的“射程”之內,瑞幸此前就是靠著低價策略迅速崛起,然而硬幣都有兩面,隨著9.9元的價格戰持續推進,低價競爭開始影響著瑞幸的盈利能力。
拉長時間周期來看,瑞幸咖啡2023年第三季度凈利為9.88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5.29億元增長87%,較2021年凈虧損2350萬元,更是實現了“大翻身”。
但若放在2023年的時間線,瑞幸咖啡2023年第三季度9.88億元的凈利潤,與二季度9.99億元的凈利潤相比,有所下滑。
同期,公司的營業凈利率也是不增反降,從二季度的18.9%下滑到三季度的13.4%,接近五個百分點。
從單店營收來看,瑞幸的單店營收額有所回落。第三季度,瑞幸單店數量為13273家,總營收72億,平均單店營收54.25萬;第二季度,瑞幸單店數量10836家,總營收62.01億元,單店營收57.24萬。
瑞幸面臨短暫性的盈利壓力,與公司延續了“9.9元咖啡”促銷活動、產品平均售價下降、整體運營支出增加不無關系。
具體來看,第三季度,公司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3.844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593億元增長141.3%;較2023年二季度的3.04億元增長26.4%.
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在2023年表示,“9塊9咖啡優惠活動將至少持續2年,以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在2023年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瑞幸咖啡董事長郭謹一直言:“公司三季度的利潤雖有所回落,但完全符合公司的戰略預期”。由于市場遠未飽和,搶占市場份額已成為未來發展的 要任務。將繼續以客戶價值為中 ,降低客戶的購買成本,進 步擴 客 群體。
管理層表示要將價格戰貫徹到底,并提前給第四季度業績打了“預防針”,表示“第四季度,由于季節性因素,以及原材料成本的提升,瑞幸的利潤率可能還會有下降的空間。”
2024年,咖啡行業繼續“卷”
在過去的2023年,和大多數消費賽道一樣,咖啡的關鍵詞也是低價。
年初,庫迪發起了“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將開啟近兩個月的促銷活動,70余款產品9.9元起售,還推出拉新送咖啡券等活動。
5月,瑞幸以周年店慶為由,推出了“9.9元喝一杯”的優惠券;6月在達成萬店目標之際,瑞幸咖啡正式開啟了9.9元每周咖啡回饋活動。
面對來勢洶洶的價格戰,星巴克也在各大生活服務類平臺上,上線了19.9一杯的限時優惠。
低價促銷可以吸引消費者并增加品牌知名度,但是過于頻繁的價格戰會對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除此之外,因價格戰導致的品質下降問題同樣引發關注,部分品牌過于急功近利、謀求速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個品類的向上發展。
卷完低價,不少咖啡品牌還開始玩起了聯名營銷,去年9月,瑞幸與茅臺聯名的新品開賣,引爆了市場。
2024年開年,星巴克與中國古代神話大鬧天宮IP進行聯名融合,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手工咖啡文化發起者與守護者的Peet’s Coffee皮爺咖啡,聯名傳承千年文化美學的敦煌博物館,推出新品致敬手工匠心。
不論是低價還是聯名,都體現出咖啡行業的火越燒越旺,這門生意確實有利可圖。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為3817億元,預計在2023年達到6178億元,同時,中國咖啡市場預計將保持27.2%的增長率,預計2025年我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
但可以預見的是,終有一天“以價換量”的時代會結束,從未來長遠角度來看,咖啡品牌在卷營銷、卷低價的同時,最終卷的是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咖啡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品牌的精細化運營能力、持續創新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或許才是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