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基金四季報已披露完畢,從規模金額來看,四季度貨幣基金的漲幅遙遙領先,此外,部分被動指數基金和債基也有不錯的增長。

四季度,有21只基金規模增長超過百億,其中,天弘余額寶、永贏貨幣A、興銀現金增利、華富天益A、交銀活期通A、鑫元安鑫寶貨幣B這6只貨基規模增長超過了200億元。
21只基金中4只ETF分別是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規模分別增長180.24億元、159.61億元、110.47億元、101.24億元。
24年風頭巨勁的跨境ETF,從四季報數據看,就已經有大資金埋伏,界面新聞記者篩選出單季度規模漲幅居前的跨境ETF,以標的為美股和港股的為主。

華夏恒生科技指數ETF單季度規模增長了31.87億元。此外,富國全球債券人民幣A為QDII債基,單季度規模也增長了18.5億元,該產品主要投資于全球債券市場。
某公募人士表示,當下行業缺乏貝塔的時候,主打貝塔的ETF產品成了主流,投資者“越跌越買”。

此外,債基也是四季度資金優選的品種,有15只規模增長超過50億元。其中,長城短債A單季度規模凈增長近百億,華安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也從三季度的15.65億元一舉增長到近百億規模。

主動權益基金(普通股票、靈活配置、偏股混合、平衡混合)則顯得比較慘淡,單季度規模增長超10億元的僅有17只。
王藝偉管理的交銀新回報A增加33.69億元位居第一。但從具體持倉看,四季度該基金權益倉位僅為4.64%,相較前一季度降低了約7%,絕大部分倉位都配置了固定收益資產。同樣地,其余單季度規模增長明顯的靈活配置產品,權益倉位都很低。
榜上不乏知名基金經理身影。
中歐成長優選回報單季度規模增長超30億元,基金經理曹名長在管基金規模合計96.83億元,較前一季度管理規模增長約25億元,為近三年最高。
曹名長在四季度大幅大幅加倉了消費股,寧波華翔(002048.SZ)、索菲亞(002572.SZ)、江山歐派(603208.SH)、報喜鳥(002154.SZ),分別加倉185.45%、520.94、163.94%、316.13%;首次重倉華泰證券(601688.SH)、中信證券(600030.SH)、江蘇銀行(600919.SH)、蘇州銀行(002966.SZ)。四季度,該基金持股其中度為28.87%,相比2023年中期下降約15%。
西部利得量化成長A單季度規模增長約15億元,基金經理盛豐衍最新在管基金規模合計133.63億元,較前一季度增長約10億元。

單季度規模減少居前的主動權益基金中,涉及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葛蘭的中歐醫療健康、劉彥春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規模下降幅度居前。
張坤最新管理規模為654.74億元,較前一季度減少約110億元。
此外,管理規模減少居前的知名基金經理還有蕭楠,最新管理規模379.85億元,較前一季度減少約5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