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觀察】小縣行政機構“瘦身”進行時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觀察】小縣行政機構“瘦身”進行時

改革以后人員如何進行重新分配,精簡裁撤的人員怎么分流,是政府機構改革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高佳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繼山西、青海、內蒙古、湖南、安徽、甘肅等地后,江西有望成為我國第7個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省份。

此前,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江西省領導留言,“建議實施人口小縣試點改革,借鑒青海、山西、湖南等地的經驗,結合江西實情,適當優化行政區劃和黨政機構。”該網友稱,“江西省內同時也存在部分常住人口較少,財政供養壓力較大的縣域,建議壓縮編制,推行末位淘汰制,以此減緩財政壓力和提高政府機關服務效率。”

2024年1月17日,江西省委民聲通道工作室回復該留言表示,“您的建議我們已轉省編辦等職能部門會同有關地方研究參閱。”回復稱,據了解,近年來,山西、青海、安徽、湖南、內蒙古等地相繼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通過“大部制”改革等,促進機構“瘦身”“健體”,以此降低行政成本和財政負擔,提升縣域治理效能。

人口20萬以下縣域超500個

人口小縣,是指常住人口小于20萬的縣級行政區,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2020》,我國常住人口20萬以下的縣域超過500個。《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21(縣市卷)》顯示,納入統計的2075個縣域單位中,戶籍人口在10萬到20萬人之間的縣(市)有228個,10萬人以下的縣(市)有206個,其中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市)有90個。

界面新聞注意到,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三號)——地區人口情況》顯示,江西省人口數量20萬以下的縣城有10個,其中撫州市資溪縣是全省僅有的人口不到10萬的縣。

2020年4月起,人口小縣數量較多的山西省率先開啟了機構改革。6個人口不足20萬的縣被列為機構改革試點,第一批試點縣是忻州市河曲縣和臨汾市浮山縣,第二批試點縣包括太原市婁煩縣、呂梁市石樓縣、晉中市榆社縣、長治市黎城縣。

“瘦身健體”,是山西“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重中之重。此前在2022年2月,山西省委編辦在全國編辦主任會議上發言稱,山西省15萬人口以下的人口小縣數量較多,且普遍存在財政供養人員比例失衡、人浮于事等突出問題。改革相關措施包括,加大職能相近的黨政機構重組整合力度,實行由縣委、縣政府領導兼任主要黨政部門負責人的管理體制和領導方式,大幅精簡壓縮機構和人員編制等。

隨著相關工作推進,河曲縣成為第一個完成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縣城。2022年8月,河曲縣委改革辦發布消息稱,河曲縣將36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135個領導職數精簡為114個,將186個涉改事業單位整合為40個、1964名事業編制核減為659名。此次改革還減少科級職數75個。

隨后,浮山縣、石樓縣、婁煩縣、黎城縣也各地披露改革成果。浮山縣將35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科級領導職數由154名精簡為128名,涉改事業編制由1944名精簡為970名。石樓縣改革后,全縣黨政機構減少了37.1%,事業單位減少了31.1%。婁煩縣改革后全縣9個縣委機關減少至6個,26個政府部門降至16個,133個事業單位則削減了29個。黎城縣黨政機構減少31%,事業單位減少76%,全縣科級領導職數核減134名。

在山西省之后,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也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整合。瑪多縣總人口1.46萬人,是青海省人口總量最少、機構編制規模最小的建制縣。

2022年5月,青海省委編委印發《果洛州瑪多縣“人口小縣”機構整合試點方案》。機構整合后,瑪多縣黨政機構將由25個精簡為20個,事業機構由31個調整優化為28個,文化市場、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等五個領域的執法隊伍由5支精簡為1支,“4人以下局”減少8個。

2023年以來,山西因推進人口小縣改革成為更多省份的學習對象,內蒙古、湖南先后前往山西調研人口小縣改革試點經驗。

內蒙古自治區人口小縣數量眾多。據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官網2022年9月刊文分析,內蒙古103個旗縣(市、區)中,常住人口數量排后五位的旗縣(市、區)分別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2.26萬人)、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區(2.27萬人)和石拐區(2.47萬人)、錫林郭勒盟鑲黃旗(2.74萬人)、興安盟阿爾山市(3.23萬人)。

據內蒙古自治區機構編制網介紹,調研組詳細了解了山西省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的主要做法、經驗及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編辦將認真整理歸納此次外出調研學習的成果,形成有關情況調研報告,為內蒙古自治區人口小旗縣“優機構、提效率、節成本”提供決策參考。

2023年6月,湖南省委編辦到太原市婁煩縣調研考察了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據湖南日報報道,2023年8月11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調研縣域經濟發展,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會上表示,人口小縣機構編制改革已在湖南古丈縣試點推進,并且官方明確提出此次改革試點是為“優化政務服務效能,減輕財政供養壓力”。

安徽省官方披露,2022年11月,馬鞍山市博望區被確定為全省人口小縣改革治理模式創新試點區,計劃利用一年左右時間先行研究探索模擬,創新縣域治理現代化新模式。2023年7月,安徽省委編辦回復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網友留言稱,該省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了4個常住人口較少的縣(區)開展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并組建了省及相關市、縣(區)改革工作專班,協調推進試點工作。

2023年10月,甘肅省委編辦也在答復網友留言時透露,甘肅省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地方機構改革精神,在具體機構改革中,鼓勵人口小縣加大機構優化整合力度,精簡設置黨政機構,進一步優化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

改革應降低政府運行成本

總人口與供養人口比例失衡,是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擴散至全國多個省份的直接動因。此前,在壓減運行成本方面,山西省河曲縣曾預測,改革過渡期之后,河曲縣直部門公用經費支出每年減少1050萬元,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福利、“五險一金”等支出每年減少1.33億元。石樓縣也初步測算,改革后單位運行成本可降低5000余萬元,人員經費可減少2200余萬元。

但根據“搜狐城市之光”統計,從過去三年實際數據來看,河曲縣財政供養支出并未明顯減少。河曲縣年度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預算報告(草案)顯示,2020年至2022年,該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重點項目中,(縣級可用財力安排的)用于財政供養人員支出分別為62959萬元、67417萬元、63492萬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河曲縣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主要用于編制內人員工資等個人部分58469萬元,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4451萬元,自收自支人員經費3597萬元。

從三公經費來看,2020年河曲“三公”經費決算497萬元,與2019年持平。2021年決算666萬元,比上年增加169萬元,主要是新車購置增加201萬元。2022年決算775萬元,相比2021年又增加110萬元,主因還是新車購置增加110萬元。2023年,河曲“三公”經費預算為817萬元。

“政府改革不光是要精簡人員,這只是一個方面。政府改革的目標是全面降低政府的運行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界面新聞。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祁凡驊此前在界面新聞采訪時強調,“大部制”改革的初衷是為解決行政體系當中橫向協調不暢的問題,但實際運行過程中,很多單位合并后,并未實現“大部制”改革的初衷,各單位的運轉效率反而下降了,出現由于部門過大而造成的溝通不暢、運轉效率低下等問題。

祁凡驊認為,行政編制、行政經費是衡量機構改革成效的其中一個標準,更重要的標準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質量,當地營商環境的變化和未來的經濟發展速度。“根據當地政府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行政成本的減少,這值得認可。但機構改革是否成功,我們暫時不能得出結論,還要看未來的效果。”祁凡驊表示。

“政府通過機構改革,是否達到廉潔、廉價和效能的標準,這是全面衡量政府機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竹立家說。

改革過程中人員的安置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竹立家提到,改革以后人員如何進行重新分配,精簡裁撤的人員怎么分流,是政府機構改革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問題。

河曲縣委改革辦發布的人口小縣改革成果中指出,對因改革超編的903名事業人員,當地采取到對口黨政部門跟班學習鍛煉、擔任村(社區)“兩委”主干和綜治網格員等多種方式,重新調整配備。婁煩縣改革精減編制人員341名,超編人員以事業編制人員為主。對于超編人員,一部分采取編制下沉,以填補鄉鎮綜合行政執法力量;剩下部分則通過“退三進一”方式慢慢消化,即各個機構編制固定后,每退休三人,增加一人。

編制縮減了,但短期內人員并沒有減少。“據了解,有些事業人員從縣里到村鎮去做網格員,他們需要額外補貼,成本反而增加了。”竹立家說。

竹立家認為,人口小縣機構改革不單是要控制人力成本,辦公成本、政策執行成本也要下降,“如果改革最終并沒有實現成本降低,那么可以說是無效改革。”

他認為,機構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小縣機構改革過程中要摒棄形式主義,嚴把進口、擴大出口,落實具體工作如取消編外人員,把每個干部的崗位職責落到實處,切實解決低職高配等問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觀察】小縣行政機構“瘦身”進行時

改革以后人員如何進行重新分配,精簡裁撤的人員怎么分流,是政府機構改革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高佳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繼山西、青海、內蒙古、湖南、安徽、甘肅等地后,江西有望成為我國第7個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省份。

此前,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江西省領導留言,“建議實施人口小縣試點改革,借鑒青海、山西、湖南等地的經驗,結合江西實情,適當優化行政區劃和黨政機構。”該網友稱,“江西省內同時也存在部分常住人口較少,財政供養壓力較大的縣域,建議壓縮編制,推行末位淘汰制,以此減緩財政壓力和提高政府機關服務效率。”

2024年1月17日,江西省委民聲通道工作室回復該留言表示,“您的建議我們已轉省編辦等職能部門會同有關地方研究參閱。”回復稱,據了解,近年來,山西、青海、安徽、湖南、內蒙古等地相繼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通過“大部制”改革等,促進機構“瘦身”“健體”,以此降低行政成本和財政負擔,提升縣域治理效能。

人口20萬以下縣域超500個

人口小縣,是指常住人口小于20萬的縣級行政區,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2020》,我國常住人口20萬以下的縣域超過500個。《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21(縣市卷)》顯示,納入統計的2075個縣域單位中,戶籍人口在10萬到20萬人之間的縣(市)有228個,10萬人以下的縣(市)有206個,其中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市)有90個。

界面新聞注意到,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三號)——地區人口情況》顯示,江西省人口數量20萬以下的縣城有10個,其中撫州市資溪縣是全省僅有的人口不到10萬的縣。

2020年4月起,人口小縣數量較多的山西省率先開啟了機構改革。6個人口不足20萬的縣被列為機構改革試點,第一批試點縣是忻州市河曲縣和臨汾市浮山縣,第二批試點縣包括太原市婁煩縣、呂梁市石樓縣、晉中市榆社縣、長治市黎城縣。

“瘦身健體”,是山西“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重中之重。此前在2022年2月,山西省委編辦在全國編辦主任會議上發言稱,山西省15萬人口以下的人口小縣數量較多,且普遍存在財政供養人員比例失衡、人浮于事等突出問題。改革相關措施包括,加大職能相近的黨政機構重組整合力度,實行由縣委、縣政府領導兼任主要黨政部門負責人的管理體制和領導方式,大幅精簡壓縮機構和人員編制等。

隨著相關工作推進,河曲縣成為第一個完成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的縣城。2022年8月,河曲縣委改革辦發布消息稱,河曲縣將36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135個領導職數精簡為114個,將186個涉改事業單位整合為40個、1964名事業編制核減為659名。此次改革還減少科級職數75個。

隨后,浮山縣、石樓縣、婁煩縣、黎城縣也各地披露改革成果。浮山縣將35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科級領導職數由154名精簡為128名,涉改事業編制由1944名精簡為970名。石樓縣改革后,全縣黨政機構減少了37.1%,事業單位減少了31.1%。婁煩縣改革后全縣9個縣委機關減少至6個,26個政府部門降至16個,133個事業單位則削減了29個。黎城縣黨政機構減少31%,事業單位減少76%,全縣科級領導職數核減134名。

在山西省之后,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也推進人口小縣機構整合。瑪多縣總人口1.46萬人,是青海省人口總量最少、機構編制規模最小的建制縣。

2022年5月,青海省委編委印發《果洛州瑪多縣“人口小縣”機構整合試點方案》。機構整合后,瑪多縣黨政機構將由25個精簡為20個,事業機構由31個調整優化為28個,文化市場、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等五個領域的執法隊伍由5支精簡為1支,“4人以下局”減少8個。

2023年以來,山西因推進人口小縣改革成為更多省份的學習對象,內蒙古、湖南先后前往山西調研人口小縣改革試點經驗。

內蒙古自治區人口小縣數量眾多。據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官網2022年9月刊文分析,內蒙古103個旗縣(市、區)中,常住人口數量排后五位的旗縣(市、區)分別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2.26萬人)、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區(2.27萬人)和石拐區(2.47萬人)、錫林郭勒盟鑲黃旗(2.74萬人)、興安盟阿爾山市(3.23萬人)。

據內蒙古自治區機構編制網介紹,調研組詳細了解了山西省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的主要做法、經驗及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編辦將認真整理歸納此次外出調研學習的成果,形成有關情況調研報告,為內蒙古自治區人口小旗縣“優機構、提效率、節成本”提供決策參考。

2023年6月,湖南省委編辦到太原市婁煩縣調研考察了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據湖南日報報道,2023年8月11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調研縣域經濟發展,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會上表示,人口小縣機構編制改革已在湖南古丈縣試點推進,并且官方明確提出此次改革試點是為“優化政務服務效能,減輕財政供養壓力”。

安徽省官方披露,2022年11月,馬鞍山市博望區被確定為全省人口小縣改革治理模式創新試點區,計劃利用一年左右時間先行研究探索模擬,創新縣域治理現代化新模式。2023年7月,安徽省委編辦回復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網友留言稱,該省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了4個常住人口較少的縣(區)開展人口小縣機構改革試點,并組建了省及相關市、縣(區)改革工作專班,協調推進試點工作。

2023年10月,甘肅省委編辦也在答復網友留言時透露,甘肅省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地方機構改革精神,在具體機構改革中,鼓勵人口小縣加大機構優化整合力度,精簡設置黨政機構,進一步優化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

改革應降低政府運行成本

總人口與供養人口比例失衡,是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擴散至全國多個省份的直接動因。此前,在壓減運行成本方面,山西省河曲縣曾預測,改革過渡期之后,河曲縣直部門公用經費支出每年減少1050萬元,財政供養人員工資福利、“五險一金”等支出每年減少1.33億元。石樓縣也初步測算,改革后單位運行成本可降低5000余萬元,人員經費可減少2200余萬元。

但根據“搜狐城市之光”統計,從過去三年實際數據來看,河曲縣財政供養支出并未明顯減少。河曲縣年度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預算報告(草案)顯示,2020年至2022年,該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重點項目中,(縣級可用財力安排的)用于財政供養人員支出分別為62959萬元、67417萬元、63492萬元。

界面新聞注意到,河曲縣2023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主要用于編制內人員工資等個人部分58469萬元,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4451萬元,自收自支人員經費3597萬元。

從三公經費來看,2020年河曲“三公”經費決算497萬元,與2019年持平。2021年決算666萬元,比上年增加169萬元,主要是新車購置增加201萬元。2022年決算775萬元,相比2021年又增加110萬元,主因還是新車購置增加110萬元。2023年,河曲“三公”經費預算為817萬元。

“政府改革不光是要精簡人員,這只是一個方面。政府改革的目標是全面降低政府的運行成本,提高政府效率。”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界面新聞。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祁凡驊此前在界面新聞采訪時強調,“大部制”改革的初衷是為解決行政體系當中橫向協調不暢的問題,但實際運行過程中,很多單位合并后,并未實現“大部制”改革的初衷,各單位的運轉效率反而下降了,出現由于部門過大而造成的溝通不暢、運轉效率低下等問題。

祁凡驊認為,行政編制、行政經費是衡量機構改革成效的其中一個標準,更重要的標準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質量,當地營商環境的變化和未來的經濟發展速度。“根據當地政府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行政成本的減少,這值得認可。但機構改革是否成功,我們暫時不能得出結論,還要看未來的效果。”祁凡驊表示。

“政府通過機構改革,是否達到廉潔、廉價和效能的標準,這是全面衡量政府機構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竹立家說。

改革過程中人員的安置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竹立家提到,改革以后人員如何進行重新分配,精簡裁撤的人員怎么分流,是政府機構改革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問題。

河曲縣委改革辦發布的人口小縣改革成果中指出,對因改革超編的903名事業人員,當地采取到對口黨政部門跟班學習鍛煉、擔任村(社區)“兩委”主干和綜治網格員等多種方式,重新調整配備。婁煩縣改革精減編制人員341名,超編人員以事業編制人員為主。對于超編人員,一部分采取編制下沉,以填補鄉鎮綜合行政執法力量;剩下部分則通過“退三進一”方式慢慢消化,即各個機構編制固定后,每退休三人,增加一人。

編制縮減了,但短期內人員并沒有減少。“據了解,有些事業人員從縣里到村鎮去做網格員,他們需要額外補貼,成本反而增加了。”竹立家說。

竹立家認為,人口小縣機構改革不單是要控制人力成本,辦公成本、政策執行成本也要下降,“如果改革最終并沒有實現成本降低,那么可以說是無效改革。”

他認為,機構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小縣機構改革過程中要摒棄形式主義,嚴把進口、擴大出口,落實具體工作如取消編外人員,把每個干部的崗位職責落到實處,切實解決低職高配等問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筠连县| 清流县| 西青区| 雷州市| 桃园县| 天祝| 古蔺县| 缙云县| 江口县| 鄂温| 平昌县| 东平县| 巨野县| 西平县| 开鲁县| 云浮市| 和林格尔县| 都昌县| 象山县| 临洮县| 古浪县| 壤塘县| 桦南县| 海城市| 定陶县| 蛟河市| 新余市| 德清县| 东平县| 株洲市| 垦利县| 理塘县| 永康市| 锡林浩特市| 镇安县| 翼城县| 连州市| 融水| 莎车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