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來看車嗎?店里都有優惠。”這是近日時代財經走訪多地車市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轉眼1月已經過半,汽車市場迎來全年最冷寒冬。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1月1日到14日,乘用車市場零售78.8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6%。但事實上,在宏觀數據增長的背后,國內車市一片冷清,僅有少數品牌和經銷商實現銷量增長。
“截至目前,今年1月國內汽車實際銷量數據較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時代財經表示:“由于部分品牌或經銷商去年12月為沖刺銷量目標‘上險量造假’,且今年平行出口車輛增多,國內市場實際銷量環比有所下滑。”
在1月的寒潮中,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尤其明顯。乘聯會數據顯示,1月1日到14日,新能源車市場零售22.6萬輛,較上月同期下降21%。結合理想汽車日前公布的每周銷量數據,特斯拉、五菱、埃安、蔚來、小鵬汽車等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周銷量均有明顯下滑。
車企和經銷商們對1月的看法十分矛盾——是保量、還是保價?1月以來,不少車企選擇了前者。截至1月18日,特斯拉、理想汽車、蔚來、比亞迪、一汽豐田等多家車企加大優惠力度;也有玩家選擇暫時保價觀望,不打算開年就“卷”。
在業內人士看來,縱使今年春節較晚,為1月汽車市場留足了銷售周期,但車市銷量并不樂觀。
新能源汽車量價齊跌
在1月的寒風中,新能源車企的聲量尤其高。
1月11日,新勢力品牌中銷量最高的理想汽車官宣優惠政策,其旗下L系列3款車型最高優惠幅度超過4萬元,L7入門車型甚至降至30萬元之內。
理想汽車相關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此次推出優惠是為了應對三家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奧迪)持續加劇的價格競爭,同時通過限時新春優惠政策,提前開始產品更新的過渡。
緊接著,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在1月12日宣布Model 3下調1.15萬-1.55萬元,降至24.59萬元起步。Model Y下調6500-7500元至25.89萬元起步。
在1月17日,甚少降價的蔚來也坐不住了,宣布2023款車型可享短期購車禮遇。據悉蔚來此次降價幅度接近車輛價格的10%,ET7、ES7、EC7、ES8等在庫車型可享受3.2萬-4萬元優惠;ET5、ET5T、ES6、EC6等在庫車型可享受2.4萬-3萬元優惠。
經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1月已有超20品牌、50余款新能源車型推出各類優惠政策。不過,這并不能幫助它們延續12月的火熱表現。
1月18日,時代財經走訪了上述多家品牌門店或展廳,其客流量大多僅有1-3組。
一位特斯拉店內看車客戶告訴時代財經,他很樂于看到心儀的車型降價,但又怕購車后品牌再次降價導致新車貶值。“我也不知道該不該現在買。”他說。
多位銷售人員對時代財經表示,降價只能吸引部分有短期購車需求的客戶,相反會加重不急于購車客戶的觀望情緒。在終端市場上,頻繁降價已非制勝法寶。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調研機構車fans負責人孫少軍對時代財經表示,1月以來門店客流量減少、疊加消費者觀望情緒,不少新能源品牌1月前期銷量較去年12月接近腰斬。
從理想汽車日常公布的每周銷量中,也能得出類似結論。
理想汽車發布的1月1日到14日頭部新能源車企銷量榜單顯示,1月前期比亞迪、五菱、特斯拉、理想汽車等頭部品牌銷量均較去年12月有不同程度下滑,部分品牌環比銷量幾乎減半。其中,蔚來、小鵬汽車等頭部新勢力品牌前14日銷量分別僅有4700輛、2800輛。
對此,孫少軍表示,理想汽車、特斯拉降價后,20萬元售價以上車型群眾觀望情緒明顯加重,要做好新能源車企第二梯次1月份集體交付保“萬”的準備。
時代財經就蔚來、小鵬汽車等部分車企上述銷量數據向企業方核實。蔚來方面表示“不對外公布周數據”;截至發稿小鵬汽車未予答復。
唯一的黑馬是問界。數據顯示,1月1日到14日問界銷量1.28萬輛,超過理想汽車的1.10萬輛。在去年1月,問界品牌整體銷量僅有4469輛(數據來源:汽車之家)。
整體來看,1月前半月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呈現量價齊跌的窘況。
傳統經銷商選擇保價
1月新能源汽車品牌加大促銷力度,但不少傳統燃油車企和經銷商并未跟進。
時代財經在走訪長沙、北京兩地車市時發現,不少品牌車型優惠力度與12月持平,如吉利星瑞、奇瑞艾瑞澤8等。其中吉利星瑞優惠3000-5000元,艾瑞澤8全系優惠10000元左右。
更有甚者,不少地區燃油車門店、經銷商開始收窄優惠。
“邁騰330豪華版現金優惠5萬元,優惠較去年12個月減少了幾千元。”1月10日,長沙市中南汽車世界某大眾門店銷售人員對時代財經表示。由于年末銷量沖刺任務已經結束,門店的優惠政策在1月開始收縮。
該大眾門店內擺放了數十臺展車,不過時代財經到訪時店內僅有1組客戶,偌大的大廳頗顯冷清。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該門店東側不遠處,一家長安汽車門店里。該門店銷售人員對時代財經表示,相較于去年12月,今年1月門店優惠收窄,看車人數也有所減少,每天自己僅接待4-5組客戶。“優惠過多會引發觀望情緒。”其表示。
在北京地區,不少燃油車品牌也在收縮優惠。
一位于去年12月購買了邁騰330豪華版車型的受訪者表示,去年12月該車裸車價格優惠6.6萬元。但到了今年1月,其從門店處了解到該車型優惠已收窄至5萬元左右。
另一位于1月初購買寶馬X3 30i的車主也對時代財經表示,其購車門店優惠力度較12月有所收窄。
在寒風刺骨的冬日,大型經銷商也在1月收窄優惠、“御寒過冬”。
1月17日,山東遠通汽車集團總裁助理周景霞對時代財經表示:“今年汽車市場形勢嚴峻,經營困難,車輛進銷差加大,從主機廠開始整體都在回收政策,我們集團也通過政策包裝來進行政策回收。”
山東遠通汽車集團為山東省最大的汽車經銷商之一,在山東省、安徽省建有102家汽車4S店,代理32個汽車品牌,年均銷售各類汽車11萬余輛。
孫少軍對時代財經分析道:“由于汽車廠家對近期銷量不樂觀,所以收縮優惠保持價格,可能年后三、四月會通過價格調整來刺激銷量。”
相較于新能源汽車,孫少軍透露稱部分燃油車品牌訂單量環比降幅也很明顯,豐田、大眾等頭部品牌訂單量環比下滑20-30%左右。
銷量“明漲暗降”?
除了少數門店和個別品牌之外,無論是否在1月加大優惠力度,多數品牌銷量環比都有明顯下滑。不過乘聯會數據顯示,1月1日到14日,乘用車市場零售78.8萬輛,較上月同期增長6%,兩項數據互相矛盾。
一漲一跌之間,1月國內汽車到底是賣得多了還是少了呢?
1月17日,崔東樹對時代財經表示,1月以來國內汽車實際銷量較低,而統計數據較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去年12月車企和經銷商為完成全年銷量目標,部分存在“上險量造假”操作。
據某經銷商集團內部人士透露,“上險量造假”為部分品牌或經銷商為完成全年目標慣用的手法。
“品牌或經銷商在年底為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獲得廠家返利,有時會將車輛購置保險、掛靠到員工名下,以滿足廠家對出貨量的要求。”其解釋道:“這部分車輛訂單形成于12月,而真正交付給客戶是在隨后的1月,所以1月訂單量本身沒有增加但交付量(即傳統意義上的銷量)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崔東樹表示今年1月國內汽車平行出口數量增加,導致統計口徑上汽車銷量的增加。
“平行出口為國內部分出口商從國內市場購置車輛運往海外市場,在統計口徑上該部分車輛為國內零售,但實際銷往海外。”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廠商批發銷量的下降也能說明這一問題——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到14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71.5萬輛,較上月同期下降4%。
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車市在1月下半個月還有翻身的機會。
“下半個月銷量應該會高些。”長安某吉利門店銷售人員對時代財經表示。
崔東樹認為,去年12月的國內車市促銷價格力度特別大,提早釋放了部分購車需求,因此1月應該是逐步回收促銷,實現平穩銷售的階段。“但因去年春節早、(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政策退出后調整期等帶來的低基數原因,因此我們對今年1月零售大幅增長仍抱很大期待。”
2023年春節為1月22日,2024年春節則在2月10日,這意味著今年1月是一個完整的銷售月度。相對于降價促銷帶來的效益,更長的銷售周期收效或許更加明顯。
“年前是旺季,也是我們開門紅的第一個月,對我們整個季度至關重要。”周景霞稱:“我們會集中精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當然年后會有年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