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賽琪
近日,中期協發布了《2023年12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披露了2023年全國期貨市場的總體業績情況。
2023年期貨行業營收同比微降0.17%,而凈利潤同比下降9.88%,至此已經連續兩年營收凈利持續下降。
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29個轄區。2023年12月,全國期貨公司資產總額1.65萬億元,同比減少2.74%;客戶權益1.42億萬元,同比減少3.92%。
我國期貨市場2023年全年交易額568.15萬億元,同比增長6.43%。其中,商品期貨、期權433.84萬億元,金融期貨、期權134.31萬億元。交易量全年共87.76億手,同比增長29.78%。其中商品期貨、期權83.27億手,金融期貨、期權4.49億手。
營收業績方面,2023年期貨公司營收400.9億元,同比下降0.17%;手續費收入234.65億元,同比下降4.85%;營業利潤130.36億元,同比下降7.75%;凈利潤99.03億元,同比下降9.88%。
值得注意的是,中期協的報告分析統計范圍僅為期貨公司母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不包含各類子公司(如資產管理公司、風險管理公司、香港公司等境內外子公司報表數據)。
1月19日,A股期貨公司披露首份2023年業績預告。
南華期貨2023年凈利同比大增60%左右,南華期貨業績預增的“功臣”是收入大增的境外金融服務業務。
南華期貨預計2023年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3.8億元到4.1億元,同比增加54.43%到66.63%;實現歸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95億元到4.27億元,同比增長64.77%到78.12%。
南華期貨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把握市場機構化、產業化發展趨勢,通過多元化業務的協同發展,以綜合服務能力構建競爭優勢,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尤其是在境外金融服務業務方面,公司持續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依托較為完善的國際化業務布局,使得公司境外金融服務業務收入大幅增加,提高了公司整體經營業績。
交易所方面,根據中期協最新數據,鄭商所、上期所表現亮眼。
鄭商所累計成交量為全國期貨交易所最高,全年超過35億手,占全國市場的41.56%。上期所累計成交額為全國最高,占全國市場的四分之一。
具體來看,2023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20.61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5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02%和7.11%,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4.24%和26.61%。上期所全資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累計成交量為1.67億手,累計成交額為35.9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36%和下降10.32%,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96%和6.32%。
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5.33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28.4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35%和32.58%,分別占全國市場的41.56%和22.59%。
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25.08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13.6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5%和下降8.17%,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9.51%和19.99%。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1.68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33.1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5%和0.10%,分別占全國市場的1.98%和23.42%。
廣州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0.65億手,累計成交額為6.0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29.62%和38360.14%,分別占全國市場的0.76%和1.07%。